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神粟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志青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志青著的这本《战神粟裕》全面介绍了粟裕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战争中进步成长为伟大的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经历。同时,突出重点,对粟裕参与的重要活动详细论述,特别是突出了他指挥的著名战役。主要内容包括:投身革命、参加南昌起义、历经中央苏区反“围剿”等。

内容推荐

刘志青著的《战神粟裕》一书讲述了粟裕从投身革命、参加南昌起义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军事活动、杰出贡献,以及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独特性格。突出了粟裕指挥的著名战役和军事生涯,有重点地叙述了粟裕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彰显出粟裕作为“战神”的卓越军事才能和杰出军事贡献,特别叙述了苏中三战三捷,指挥华东野战军战宿北、战鲁南、战莱芜、战蒙泰、战孟良崮、战沙土集、战豫东、战济南、战淮海等著名战役。是一部力求做到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书稿,史实准确、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适合专业和非专业读者阅读。

目录

序言

―、投身革命

二、参加南昌起义

三、历经中央苏区反“围剿”

四、执行北上先遣任务

五、开辟浙南游击区

六、建立江南抗日根据地

七、协助指挥黄桥战役

八、领导苏中抗战

九、实现天目山三战三捷

十、组建华中野战军

十一、创造苏中七战七捷

十二、指挥华东野战军战宿北

十三、指挥华东野战军战鲁南

十四、指挥华东野战军战莱芜

十五、指挥华东野战军战泰蒙

十六、指挥华东野战军战孟良崮。

十七、指挥华东野战军战沙土集

十八、指挥华东野战军战豫东

十九、指挥华东野战军战济南

二十、指挥华东野战军战淮海

二十一、组建第三野战军

二十二、指挥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

二十三、指挥第三野战军解放江南

二十四、决定第十兵团进军福建

二十五、出任副总参谋长

二十六、接任总参谋长

二十七、在军事科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916年,粟裕祖父去世,父辈分家。由于社会动荡,家境开始衰落。1918年,为了躲避匪患,父亲带领全家迁入会同县城。虽然在县城修建新居欠债100多银圆,家里日子不好过,粟裕上学却方便了。在县城居住期间,粟裕先进人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读书。不久,转入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666年(清康熙五年)的三江书院,历史悠久。按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普遍教育暂行办法》,高等小学“废止读经”,提倡新学,设置修身、国文、算术、中华历史、中华地理、博物、理化、国画、手工、体操、唱歌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粟裕所喜爱的,他的学习劲头很足。粟裕业余爱好广泛,唱歌、笛子、洞箫、口琴、月琴都爱学。粟裕家与城隍庙一墙之隔,庙内戏楼经常演唱汉剧,坐在阁楼上就可以听到。日积月累,他迷上了汉剧。后来参加革命,在紧张的战斗生活间隙,他还经常哼唱。像《小麻雀》《葡萄仙子》《苏武牧羊》等歌曲,他既能咏唱也能用口琴演奏。

在第一高等小学,粟裕不仅学到新的科学知识,而且接受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国文课里,他学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下,他初步懂得中国只有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才能走上富裕强盛之路。除了学习文化知识,粟裕关注周围的事,同情穷人,同家里的长工关系很好。粟裕极其佩服一个叫阿陀的长工,经常听他讲故事,同他一起玩。几十年后回忆至此,粟裕还十分怀念,认为阿陀是自己的启蒙老师。

会同县城驻扎着湖南省第五守备区一个连,是一支军阀部队。连长姓卢,横行霸道,县长都得听他的,成了会同县的太上皇。该连有个周班长,是个中士,人们管他叫周中士。他也成了会同县城里了不起的人物,还在县城买了公馆。这个连的官兵经常打人骂人,调戏妇女,欺压百姓。会同县城街道很窄,乡下人进城做生意,把粮食、蔬菜、水果、茶油等摆在路旁卖。卢连长的部队进出城时,不顾街上人多路窄,总是排成四路纵队横冲直撞,肆意践踏粮担、菜篮、油罐。老百姓恨透他们,管他们叫“痞子兵”。粟裕和同学们对痞子兵也很气愤,一起商量怎样惩治他们。一天,放学回家时,同学们与痞子兵在街道里相遇了。粟裕一声口哨,几十个同学排成队,手挽手地朝前走,故意冲撞痞子兵。痞子兵骂:“狗崽子,瞎了眼!”同学们针锋相对:“我们操练,你们为什么挡路?”几十张小嘴一齐开火,把痞子兵痛骂了一顿。

有一次,城隍庙唱戏,第一高等小学师生和卢连长的官兵都站在广场上看戏。痞子兵站在前面,学生站在后面。学生们个子矮小,看不到,心里很窝火。偏偏有一个痞子兵找来一条长凳,旁若无人地站在上面。学生们很气愤,齐声高喊:“拉下来!拉下来!”那个痞子兵充耳不闻,仍然大模大样地站在凳子上看戏。几个学生冲上去,把那个痞子兵从长凳上拉下来。痞子兵抡起长凳就打,学生们奋起还击,广场秩序大乱。这时,有人高喊:“有土匪!土匪来了!”看戏的人四处逃散。粟裕和同学们乘机返回学校,把校门紧紧关上。痞子兵排长带着一排人追到学校,要闯进去抓人。学生们集合起来,手拿木枪、匕首,守候在校门内。卢连长怕事态扩大,阻止那个排长进入学校,才结束了这一场冲突。

但是,痞子兵不肯善罢甘休,一直在寻找报复的机会。一天,痞子兵抓住一个学生,问:“你是不是高等小学的?”这个学生见势不妙,回答:“不是。”痞子兵把他放了。这个学生回到学校一说,全校顿时紧张起来,所有走读生都不敢回家了。同学们决定罢课抗议。一位姓杨的教员支持学生们的行动,鼓励大家坚持斗争。学生们用木枪木棒装备起来操练,准备对付痞子兵的袭击。学潮越闹越大,会同县县长不得不出面调停。卢连长保证不抓学生、不打学生、不杀学生,学生们答应复课,一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但是,学习兴趣极大的粟裕,在高小二年级(相当于今小学五年级)时却留级了。两三年间,一次又一次留级,就是升不上去。原因是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封建地主式的接班人,严重干扰了他的学习。父亲见他读了几年私塾,又读了几年洋学堂,觉得有出息有本事了,已经足够用了,就要他管家、记账。由于经常旷课、不做作业,学习成绩受到严重影响。当时盛行早婚早育,父亲也为粟裕做主订了一门亲事。家庭琐事和封建习俗使粟裕感到很压抑,使他产生了离家到外地读书的念头。

P3-4

序言

粟裕大将(1907~1984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侗族。1924年春,粟裕到湖南省常德县(今属常德市),先后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平民中学读书。1926年春,入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入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学习。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粟裕参加南昌起义,任警卫队班长,是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成员之一。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坚定地跟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地区。10月,任连政治指导员。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然后到达井冈山,与秋收起义军会师。此后,参加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创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地区。1935年1月,任红军挺进师师长,同政治委员刘英率500余人,到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他摒弃“左”倾冒险主义影响,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政策,注意团结中间阶层,重视群众经济利益。他把公开的武装斗争与隐蔽的群众工作结合起来,采取“敌进我进”的指导方针,挫败国民党军多次“进剿”和两次兵力各达40个团的大规模“围剿”,使浙南游击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8年4月,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所部红军独立师被改编为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同月,任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搜集战略情报,首战韦岗告捷。接着,率新四军第二支队在南京、芜湖、溧水地区抗击日军。1939年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同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一起,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东进北上、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同年10月,协助陈毅指挥黄桥战役,粉碎4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他制定游击战与要点争夺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保持基本区的相对稳定,发动群众改造地形,拦河筑坝,设置水下障碍,限制日军汽艇机动,开展海上游击战。在临江濒海、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频繁“扫荡”、“清剿”、“清乡”,建成巩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率部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创华中敌后歼灭战的范例。同年12月,率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巩固和发展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指挥所部在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3次自卫反击战,缴获大批美械装备,率先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

1945年10月中旬,粟裕率领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6.5万人,分批渡长江北上,回到苏中地区。10月29日,任新四军华中军区副司令员。11月10日,兼任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此后,他指挥高邮战役、陇海铁路(兰州一连云港)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等3个战略区的部队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同年7月至8月,他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歼敌5.3万余人,极大地鼓舞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共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仿照办理”。同年10月,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会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他负责战役指挥。他先后指挥宿北战役、鲁南战役,歼敌3个整编师、1个快速纵队,共7.5万余人。1947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他任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他先后指挥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共歼敌两个军和两个整编师,共12万人。其中,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七十四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以后,他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他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军从山东和大别山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此后,他和陈毅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区,完成在豫皖苏边区的战略展开,建立了25个民主县政府。1948年1月和4月,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中共中央经过会议讨论,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5月,陈毅奉调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两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此战役改变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他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他向中共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11月6日,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发起淮海战役。11月8目,他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徐州市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共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淮海战役中,他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委员,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他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代理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同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他指挥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然后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在此前后,第三野战军解放南京、杭州。5月,他指挥上海战役,歼敌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战火破坏。此后,他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是国民政府所在地,是国共争夺的主战场。战争一开始,华东解放区就是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方向,所用兵力占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27%,占其重点进攻兵力的66%。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军部署在华东,充当进攻解放区的急先锋。但是,“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在敌人的门庭大展拳脚,粟裕成了国民党军的克星。在与强敌的较量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共歼敌247万余人,居各野战军歼敌数量之首。

1951年11月,粟裕大病初愈后出任总参谋部第二副总参谋长。1954年lO月,升任总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他深入研究国防战略,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等问题,提出诸军兵种建设方针和富有战略创见的设想,使总参谋部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

1958年5月至7月,粟裕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同年9月,他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党委第一副书记。1972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1984年2月5日,他病逝于北京。1994年12月25日,他的历史冤屈终于得到纠正。

粟裕曾任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7~1968年、1975~1982年,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的军事著作颇丰,主要有《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军事文集》《粟裕文选》等。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名将,是国内外重点研究的军事家。作为军事科学院的一员,研究和宣传粟裕是我的责任。而且,作为军事历史研究者,我对粟裕研究具有极大的兴趣。因为工作繁忙,本书的研究和撰写时断时续,迄今已3年余。借鉴已经出版和发表的相关著作,是本书研究与撰写的起点。如果没有学术前辈奠定的研究基础,本书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值此本书出版之际,我谨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研究生王鹏武警上尉帮助搜集资料,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袁德金大校审读书稿,王克家、胡维国、潘成祥、刘建业等先生鼓励指导,责任编辑闰永春博士投入极大精力。

作为人物传记,本书遵循客观性与公正性相结合的原则,追求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标准。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与不足在所难免,欢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刘志青

2015年11月15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