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班牙战场(内战见闻实录)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奥)弗兰茨·柏克瑙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八月五日下午六点布港(Port Bou)至巴塞罗那的火车上

与纷繁的谣言相反,法国火车如往常一样,越过边境,朝布港驶去。

在从图卢兹始发的火车上,我结识了一个英国人,是英国某社会主义组织的代表。他不懂西班牙语,我可以做他的翻译,我们结伴同行。在布港车站,迎接我们的不是手端刺刀直指胸膛的武装守卫——在伦敦和巴黎我听过那么多不着边际的谣言——而是搬运工,来帮忙拎行李。态度之礼貌,动作之闲散,一如人们对和平时期的西班牙搬运工的想象。我们不得不等上几个小时,这里平日即是如此。候车大厅里坐着不少农妇,闲聊间只字未提革命。卫队照常巡逻,又多了一些武装工人,还有穿着便服的配枪少年。有个男孩和我们正聊着,被叫走了,不是执行特殊任务,是去给啼哭的婴儿找点喝的。

但是,仍有重要事件发生的迹象。之前我去过加泰罗尼亚,知道加泰罗尼亚人尽管往往可以流利地说“标准西班牙语”(实为卡斯蒂利亚方言),也不愿开口。如果外国人和他们说西班牙语,习惯做法是以法语回答——他们自认为是法语的语言,甚至会用加泰罗尼亚语咒骂来回答,外国人哪能听懂。普里莫独裁期间也不例外。而现在,用西班牙语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得到西班牙语回答。我在车站问了一个又一个人,怎么现在愿意开口说卡斯蒂利亚语了,回答都一样:如今已没有理由再讨厌它。一九三一年共和国宣告成立,加泰罗尼亚获得自治权。

另一个更重要的变化最近才发生。过法国边境时,我们得知巴塞罗那警署已命令布港的边防警察不许任何外国人人境,即便是持普通签证。之前我曾多次从这里入境,熟悉这些查验护照的警察。他们在此工作多年,起先听令于马德里内政部。军队在巴塞罗那巷战中败北,政府的一切行政权力,哪怕是管理边防,也自动由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接管。变化不止于此。英国同伴有文件证明身份,我手里有一位相当知名的西班牙社会主义者的推荐信。警察说无法放行,我们出示证明材料,警察长立即表示,这超出其权限。我们得去“委员会”,似乎涉及政治访客时,那里保有实际决定权。

事实上,布港有两个委员会,一个负责管理火车站,另一个负责管理城镇。前者组成:安那其和社会党人的铁路工会均派出代表,人数相等;后者组成:镇上每一支支持政府的政党均派出一名代表。这是遵循自治政府颁布的法令(与马德里政府颁布的法令相一致),并不意味着当下各个政党实力彼此相当。

委员会办公地点位于镇公所大楼。屋外飘扬着一面巨大的红旗,上有镰刀斧头。镇政府官员依然在位。也有几个农妇等待着,闲聊家常。五分钟后,我们见到了委员会主席(显然是位工人),递出证明,获得通过许可,返回车站。警察阴沉着脸,在护照上盖了章。委员会的权力大过警察。乘着安宁无比的火车——有一等车厢和餐车,发车与经停均按时刻表运行,我们前往革命之国。火车上有配枪民兵和卫队成员,沿途车站也有人巡逻。乡下一眼望去宁静如常,一个个工厂也大多开工。

一路上都在讨论政治。卫队成员十分沉默,他们并不愿意被派到这里,和武装工人并肩战斗,与军队交火。我问其中一人,怎么与左翼联合,他答:“我们得服从命令,你知道,我们也不是弄政治的人。”普通人更愿意聊。坐在对面的人马上讲起交战过程以及当前形势。其中一人属加泰罗尼亚左翼共和党,任干事,另一个是活跃的社会党人。二人却持类似观点——都害怕安那其。“一群罪犯,劫掠和焚毁!”显然,无意在外国人面前充一切都好。他们还说起安那其与自治政府(即加泰罗尼亚左翼共和党)将会爆发一场武装冲突。恐怕无人能抵挡安那其的攻击。又说有一半铁路工人都支持安那其(我在想这些工人都是罪犯?),越说越担忧。说到七月十九日的战斗,语气又昂扬起来。如何做到速战速决?原因之一是戈代德将军在反叛伊始就被活捉,并被说服着通过无线电劝部下投降。相当多士兵意识到将领并非执行政府命令,而是在对抗政府,就早早扔下武器,各自回家。士兵溃逃,无论是自发还是听从命令,似乎是反叛失败的决定性事件。

P60-63

目录

一 历史背景

 没落的君主制

 复辟时期

 普里莫独裁

 第二共和国

二 战时日记,一九三六年

 加泰罗尼亚及阿拉贡前线

 西部及南部前线

 马德里

三 重返西班牙,一九三七年

 巴塞罗那

 瓦伦西亚:中央政府

 马拉加

 空中交战

 危机

 狱中

 离开西班牙

四 瓜达拉哈拉战役

五 结论

序言

本书有两个写作目的。其一是勾勒共和政府阵营政党之演变。已出版的西班牙内战论著多集中于军事行动,报纸亦鲜见此类报道。西班牙内战不是一场普通战争,双方参战人数有限,作战能力有限,是后方的政治态势以及国际形势决定着战场上的胜负。

国际形势不便展开讨论,不等于说将视角局限于本地。写作目的之二是通过与其他国家对比,归纳这场斗争的特征。政党都声称承继了某种舶来的传统,在我看来,这大多毫无根据,而与标榜相符的政党则意味着扎根西班牙土壤尚浅。来西班牙之前,我以为西班牙革命就是像在欧洲发生的“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之间的斗争;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觉并非如此。

当事人恐怕会对我的阐述皱眉头。我的观点是批判的——并非评判孰是孰非,谁能拿出客观而绝对的标准来做此评判?而是指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发展不符,都无胜算可言。战场上终将决出胜负,政治领域恐怕会全军覆没。当事人当然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会失败。而西班牙民众不属此列。尽管默默无闻,他们却是中坚力量,有底气坚持到最后。

本书记录了我在共和政府辖域的见闻,试图探访佛朗哥辖域,却未能成行。我要对许多人表达感谢,有西班牙人,也有外国人,有军政要员,更有普通人。尤其感谢瑞贝卡·韦斯特小姐和奥德丽·理查兹博士,没有她们帮忙联络,我到不了西班牙;不顾自身安危救出文稿、也救我出狱的朋友们;接受过采访的政党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公务员、将领以及军队政委,均无比耐心,认真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没有你们,也就没有这本书。感谢巴塞罗那的J.米拉维特列(J.MiraVitlles)先生、马德里的A.阿里亚斯(A.Arias)先生以及瓦伦西亚的希达尔戈·卢比奥(Hidalgo Rubio)先生,在你们的帮助下,我几乎走遍共和政府辖域。最后,感谢安达卢西亚的司机和随行护卫(无法知晓他们的姓名),赶来解救被困于空袭中的我,我没想到他们会赶来。这种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的精神被无数外国观察者目睹。

巴黎,一九三七年四月九日

内容推荐

西班牙内战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奥地利社会学家弗兰茨·柏克瑙两度奔赴西班牙,一次在内战爆发之初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一次是在一九三七年一月,亲眼看到普通人如何捍卫共和国。作者根据实地观察所得出的结论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西班牙战场:内战见闻实录》成为研究西班牙内战的经典著作。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往共和政府辖域的见闻,勾勒了共和国政府阵营政党之演变。西班牙内战不是一场普通战争,双方参战人数有限,作战能力有限,是后方的政治态势以及国际形势决定着战场上的胜负。作者通过与其他国家对比,归纳这场斗争的特征,对共和政府各政党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发展不符作出批判。另一方面,作者对西班牙民众倍加赞赏,虽然他们默默无闻,却是支持共和的中坚力景。

本书原著自一九三七年由英国费伯与费伯出版社出版以来不断再版,而中文译本是八十年来首次出版。

编辑推荐

《西班牙战场:内战见闻实录》是一部纪实作品。弗兰茨·柏克瑙(Franz Borkenau)两度奔赴西班牙,一次是在内战爆发之初,1936年8月,一次是在1937年1月,亲眼看到普通人如何捍卫共和国。作者根据实地观察所得出的结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西班牙战场:内战见闻实录》成为研究西班牙内战的经典之作。

本书记录了弗兰茨·柏克瑙在共和政府辖域的见闻,试图探访佛朗哥辖域,却未能成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