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永三郎著的这本《日本文化史(精)》主要按照笔者平素的思考,大胆描绘日本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避开了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即便有些问题非常重要,但对于笔者而言不是很熟悉的知识点,也都加以了省略,所以本书并不是网罗式的概述。我觉得用“岩波新书”一本书的小容量来概述日本文化史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对于那些需要详尽知识的人,与各时代、各领域相关的专业书籍应该不在少数。按照通常的做法,本书理应写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现代,但我的写作止于江户时代之前,对于明治以后,仅粗略地涉及了一些问题点,具体探讨则留待其他机会,这同样也是出于篇幅的考虑。
《日本文化史(精)》是日本著名史学家家永三郎的文化史专著,以浅近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描述了日本从上古到近代的文化发展过程,出版数十年来,几经修订,不断重印,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文化的脉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历史的出发点
过去,主导观点认为国家的出现即是历史的开端。在让国民臣服于国家强大权威下的年代,还没有诞生国家的时代被认定为动物时代而非人类时代。因为告诉国民事实上曾经存在过没有国家的时代,也就意味着告诉国民,国家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更严重的是,恐怕它会带来人们盼望将来重新出现没有国家时代的“危险”思想。战前小学和中学的教科书中之所以完全没有出现原始社会的历史,固然在于它们直接从“神代”的传说开始书写日本历史,便没有了原始社会的位置.而究其根本,无疑是出于上述的深谋远虑。
与此同时,人们还形成了一种习惯,即将有文献记录的时代视为历史时代,而将没有文献记录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宛如它是历史诞生以前的时代。具体而言,在很多情况下,它与我前面提到的将没有国家存在的时代视为史前时代的观点有着相同的结论,即原始社会存在于史前时代。
并非只有文献才是了解历史的史料,时至今日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常识。对于国家,人们也认识到它只是历史的产物,即国家只是在人类历史的某个阶段出现的社会形态,因此,将来它也有可能灭亡,国家诞生之前的人类生活的漫长历史也开始受到重视。
人类历史起步于人类开始制造生产工具、开始进行社会性生产劳动的时代,这是今天学界的共识。从既是最古老的生产工具也是文化形态的石器的诞生开始书写历史,也成了最普遍的做法。战后,日本也改变了从“神代”开始书写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状况,形成了从石器时代的历史写起的习惯。
自此,日本的历史也从石器的诞生开始起笔。石器时代,从社会结构上来看,相当于称为“原始社会”的阶段。
原始社会是怎样的时代
直到战败后不久,人们还普遍认为只有使用绳纹陶器的时代才是日本的石器时代,然而,1949年(昭和二十四年)在群马县的岩宿发现了没有陶器并存的石器,这表明绳纹陶器文化以前存在着旧石器时代,不久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并发现了部分这一时期的人骨。但是,对于旧石器时代的详细情况,至今还了解得不够充分。
总之,石器时代中并不存在农耕,人们依靠在山野里狩猎野鹿和野猪、在河海里捕捞鱼贝、采食植物为生,既未形成大规模的集体生活,也没有通过积累剩余物资形成财产,因此,也没有产生以财富为基础的政治权力。不存在阶级对立和国家权力,这是原始社会与其他阶段的社会在本质上的区别。绳纹陶器
日本的原始社会持续了多久尚不明确。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准确计算缺少文献时代的绝对年代,仍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仅绳纹陶器时代就经历了大约一万年极其漫长的岁月,这一点没有疑问。 我们的祖先迁居此地时,日本的土地或许还与大陆连接在一起。之后,石器时代生活在这一列岛上的人们,在不受大陆文化影响的条件下,仅在日本社会的内部逐渐发展起了石器文化。依靠石器时代人们的才智,通过采集天然资源来获得生产资料的生产力水平,最终没能完成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飞跃。然而,在这个阶段,他们成功地将石器和陶器的制作工艺提高到了石器时代所能达到的极致,绳纹陶器中繁杂的样式和丰富的创意便是有力证明。P13-15
本书自第一版付梓,历经二十二载岁月,蒙广大读者长期厚爱,屡次再版仍需求不断,于作者而言荣莫大焉。然而,随学界之不断进步,以及作者自身学习上的些许深入,痛感需在今天对众多内容加以修订。
我对日本文化史的基本看法并无改变,但伴随新史料、新史实的发现以及新评价、新观点的提出,需对之进行充实和修正,并且我还想更换一些更为适切的插图。基于上述多方面的考虑,本次大幅修订后改版面市。
除上述情况,修订的部分还有“结语——日本的近代化与西方文化的摄取”。该章是对日本近代文化史的概述,与前面的叙述相比过于简略,并非不可或缺,同时,我深感本书止于近代以前反而更成体系,因此本次再版予以删除。
笔者人生,已近暮年,如此全方位修订,应该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我将不遗余力在每次的加印中更正局部之讹误,同时恳请各位读者一如对待老版给予新版批评和指正。
家永三郎
198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