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虚张声势(欧美央行的出牌逻辑与宏观调控思路)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英)安于姆·霍达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只要央行自信满满,表现出将经济掌控于鼓掌中的淡定,这套虚张声势的把戏就能够玩下去。

这是一本解读金融崩溃原因的很有趣的书。

来自银行业内部的金融危机……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很好地论证了安于姆·霍达著的《虚张声势:欧美央行的出牌逻辑与宏观调控思路》这本书,人们希望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的领导人能够乐于接受。

内容推荐

历次金融海啸的幕后是否有同一个元凶?

出发点很好的经济刺激措施,为什么反而会使经济雪上加霜?

神秘莫测的政治家或银行家是否真在控制金融市场?他们究竟做了什么?

央行的调控究竟是幸福生活的来源,还是不幸生活的开始?

……

摩根大通、渣打银行耗资百万美元才得到的金融情报!

跟随安于姆·霍达著的《虚张声势:欧美央行的出牌逻辑与宏观调控思路》——

了解欧美央行在布局何种经济棋局,它们手中都藏着什么样的调控王牌,洞察金融的本质,掌握全球经济趋势,让世界在你的眼中变得透明。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简论

 第一章 为什么要质疑

 第二章 虚张声势的动机

 第三章 从凡人到上帝

第二篇 虚张声势的把戏

 第四章 功夫熊猫效应

 第五章 治疗通胀的药剂

 第六章 皇冠明珠

 第七章 经济运行报警器

 第八章 金融市场:政策试验场还是赌场

 第九章 杰克逊霍尔共识

第三篇 渐入歧途

 第十章 不和谐的小问题

 第十一章 意图VS激励

 第十二章 通胀悖论

 第十三章 投机VS实业

 第十四章 20世纪90年代美联储再通胀药方

 第十五章 阴魂不散的再通胀

 第十六章 英国房价问题

 第十七章 后危机时代的角力

第四篇 衍生后果

 第十八章 阴影

 第十九章 价格稳定的面纱

 第二十章 交易VS投资

 第二十一章 表象之下

 第二十二章 永远不会破裂的泡沫

 第二十三章 金光闪闪

 第二十四章 首当其冲

第五篇 趋于稳定

 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自由

 第二十六章 不确定性原理

 第二十七章 经济学与意识形态

 第二十八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虚张声势的动机

在英文字典里,Bluff这个单词的动词形式有三个意思:一、误导或欺骗;二、假装自信让某人印象深刻或阻碍对方做某事,恐吓;三、(在纸牌赌局中)下重注在心理上吓倒对方。

似乎指责央行假装自信误导民众听起来不仅很荒谬,而且没有明显动机。一个能够改变利率并且向社会提供无限流动性的实权机构怎么会对自己掌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如此不自信,沦落到要靠误导民众才能发挥其作用呢?

老话说得好,“你能把一匹马拉到河边,但不能强迫马喝水。”央行确实可以调低借贷利率,但却无法保证民众也会乖乖遵循其意志进行贷款投资。我们可以用“囚徒困境”的思维来考虑人们对低利率的反应,这样就能够理解央行虚张声势背后的动机了。本质上来说,人们担心别人的行动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影响,所以他们对此非常敏感。

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犯罪嫌疑人被抓后单独关押在不同的牢房,他们虽然有犯罪嫌疑但检察官没有足够明确的证据起诉他们,只能对他们稍作惩戒。最后检察官向两个囚犯分别提出一项交易:如果他能够指认同伴犯罪,那么他就可以无罪释放而对方会接受法律的严惩;如果他们俩相互指认对方的话,那么最终他们俩都会被重刑惩处,所以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都保持沉默,这样只要接受很轻的处罚就能出狱。但是因为这两个犯罪嫌疑人都担心对方会背叛自己,他们都会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接受检察官的提议,所以他们不会选择相信对方保持沉默,理性让他们选择了一个很坏的结果,接受比原来重得多的刑罚。

假设现在失业率居高不下,有1/5的人口处于失业状态,为了缓解这种困境,央行会降低利率,鼓励企业贷款扩大生产规模,购买更多机器设备并且雇用更多员工就业。但事情真的会像想象中这么顺利吗?以一个负债的制鞋商为例,低利率会降低他的债务负担,在鞋子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增加,但他在如央行所愿购买更多机器,雇用更多工人生产更多鞋子之前,他首先要确认人们已经就业并且有钱进行消费,至少是消费者有花钱消费的苗头那他才能放心大胆地扩大生产。玩具制造商也持同样心理:如果其他企业已经雇用更多工人,这样人们手里就有钱消费了,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玩具才能卖出去。

很显然雇用更多员工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如果更多人能够工作挣钱,就会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这样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多利润。但企业会担忧如果他们扩大生产的话别人不会同步行动,如果大众消费者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节衣缩食减少开支。当企业与消费者对彼此的动机都持怀疑态度时,找到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少,不仅整体而且个人挣到的钱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剩余劳动力把工资拉低到很低的水平。大众此时就会像囚徒困境中的囚徒一样选择一个坏结果,而不是选择彼此相信。想要通过低息贷款刺激经济增长,人们必须克服自己内心的怀疑,相信对方的选择。

就是因为这种怀疑和不信任导致低利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也是央行为什么要虚张声势的原因,在必要情况下甚至用强硬措施促使公众消费。它们一开始预测降低借贷成本后公众会踊跃消费,因为还贷成本低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但很快央行就不得不把利率降到通胀率以下,把钱存进银行里获得的利息已经无法弥补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如果这样还不奏效,它们的威胁就会变得更加赤裸裸:央行保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不会加息。它们相信这样做会逼得最抠门的吝啬鬼花钱消费,让最不愿意冒险的人把钱拿出来投资保值。

长期低利率的承诺也会带来隐患:个人及企业贷款会增多。而银行又不能不贷,因为银行稍微收紧贷款就会自己打自己的脸,哪怕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都会让顾虑重重的公众们采取极端措施。所以按照央行的思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只能咬牙继续降低货币购买力来胁迫大众消费,即使这样会误导人们贷更多钱。很快人们就会陷入央行的套路开始借钱消费和投资,他们相信利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在一个很低水平,现实却事与愿违。为了保持通胀稳定,央行只能违背自己当初的承诺而加息。对那些以为低利率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而大举借债的人来说该怎么办呢?尽管央行的决策者们知道加息会给那些相信他们话的借贷者带来很大负担,他们估计宏观上加息带来的好处会弥补增加的贷款成本。

央行虚张声势的把戏植根于节俭悖论:一个人花出去的钱就会成为另一个人的收益,所以如果我们都省吃俭用,那么最后所有人都会变得更穷而不是更富。因为过度节俭或心怀疑虑导致的消费,投资不足只会导致失业和经济衰退,所以央行诉诸虚张声势的把戏想要影响大众心理。

如果说把央行形容成一个虚伪的、惯于操控人心的政府分支机构有些阴险的话,不妨以一个严厉的父母做比喻:假设你的父母想要你晚上八点准时入睡而你不听话,他们就会吓唬你说,等会儿就会有一个恐怖的妖怪来敲门,把所有不听话的小孩子抓走。央行就像故事里的严厉父母,他们用刺激经济增长的动机来掩饰他们的欺骗和恐吓。

历史上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的主要任务是在必要时快速提供信贷,调控货币价格以及应对银行挤兑。央行对大众心理产生特别偏好源自“二战”后兴起的凯恩斯主义,其主张就是建立在节俭悖论之上,美联储在1987年处于格林斯潘领导下时充分发挥了这一主张。自那以后随着应对局面越加复杂,央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大众却没有从新时代的繁荣稳定的经济状态中受益,与之相反,我们在过去300年里一再见证的却是不断上演的经济危机及央行的变迁。

P9-13

序言

约瑟夫·海勒花了7年时间才写出《第二十二条军规》,青少年时期读这本书时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萦绕不去的困惑:一个人怎么能够花这么长的时间写一本书呢?直到时间飞逝,人世的历练将曾经的青涩打磨殆尽。我第一次打算写这本书是在2009年,可满怀激情地创作了10个月后激情不再,然后就放下了。

时间到了2012年秋天,我受邀参加新公司的一个晚宴。当我在宴会圆桌前找到自己的名牌就坐后,其他部门的一个同事来到我旁边坐下。他瞟了一眼我的名牌后突然变得很愤怒,双手一边在空中挥舞着一边大声说:“我的工作马上就要没了,就是被你们这些人搞的!”我尽量保持善意并且微笑以对。

晚宴进行到一半时,一位坐在桌子对面的董事会成员开始跟我聊天,当他开始说话时其他人都停下来倾听:“我之前好像没有见过你,你是新来的吗?”我回答道:“是的,最近才加入。”

“那你之前是干什么的?”他接着问。我向他讲述了自己之前的职业生涯和工作经历,然后他回说:“你的工作跟利率有关啊,利率对我们公司的业务也极其重要,你觉得美国国债利率会涨吗?”

“如果利率真涨了,所有其他东西都会崩溃。我觉得央行不敢上涨利率,除非市场出现变故。所以现在是买入政府债券的最佳时机,不容错过。”

“那你觉得会发生这样的市场变故吗?”

“不,我觉得不会发生,”我咧开嘴笑笑,想让话题轻松一点,接着打趣道,“可能也有点担心,所以我没敢抵押贷款买房。”

就在这时,我听到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先生用鼻子发出不屑的声音,说道:“你看,这就是这些搞金融的吸血鬼!”他话里的意思是:“你看这些吸血鬼,他们攫取纳税人的利益养肥了自己,所以他们都不用贷款,就可以全款在伦敦买房子!”我被他粗鲁的表现惊呆了,也有些后悔自己说出来的话会让他产生这样的误解,因为这完全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事实也不是这样。我之所以没有抵押贷款是因为我根本没买房子,而是租房子住。

那晚回到家我心里反复在思考公众对我们的误解,对金融危机原因的误解,所以我又兴起写完这本书的念头。在我20年金融业的从业经历里,我确实看到过恐惧、无助以及激烈竞争等人性中不好的一面,但就整体而言我所见到的都是最优秀、最敬业的员工,他们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时刻

为公司追求丰厚收益。在这20年里我从未见到过外界所说的欺诈与哄骗等恶劣手段。

时间又一直延续到2013年下半年我才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上半年我把一系列事情都处理好了,这样就可以留出足够时间来写作。经过6个月的高强度创作后,我把一稿拿给一个我很看重的人,希望他能给出一点修改意见。他看完后告诉我这个主题选得非常棒,但是行文风格不好。但这  对我来说已经是个很大的鼓励了。

我推翻一稿重新开始写作。与此同时,大卫·海姆公司的安德鲁·戈登给我提供了许多十分有益的建议,教我如何把握叙事方式和全书结构。我还要感谢一下世界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感谢时任编辑迈克·哈普雷首先注意到我这个选题并且促成出版,因为一般讲述华尔街贪婪与奢靡的书都比较好卖。我还要感谢本·萨姆纳,他的社评十分宝贵且有益。

最后,我要将此书献于我的父母,他们将我带到世间,教会我努力工作的价值以及平淡生活的真谛。

伦敦,英格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