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瞭望山庄到花楸橡树/七色光海外华文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加拿大)陈河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在哈瓦那寻访海明威

那年冬天,我从大雪纷飞的多伦多机场出发,飞了四五个小时就到了气候炎热的古巴。我住的酒店在古巴北海岸一个叫维拉迪罗的半岛上,那里有无数个漂亮的假日酒店。白人游客喜欢整天躺在金色的沙滩上,面对着像宝石一样湛蓝的加勒比海晒太阳。但我除了要享受阳光海水之外,心里早计划着要去哈瓦那看看,尤其是要去探访一下海明威留在那里的踪迹。

两天之后,我搭乘长途巴士前往150多公里之外的哈瓦那城。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哈瓦那竟然是一个美丽得让人透不过气的城市。哈瓦那原本是一个非常繁华的西班牙殖民城市,有着非常美丽的欧洲建筑,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的人还把迈阿密称为乡下。而在它闹革命被美国孤立制裁这么多年之后,这个城市出现了一种残败的奇特美感。城市的街头到处是一些古典建筑的废墟,好几座美丽之极的门墙具有历史价值,但是政府无力维修,只是用铁杆支架支撑着这面断墙,那些锈迹斑斑的铁支架上开着野花,也不知是否风还是鸟雀带来的种子。街头的汽车大部分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爷车,漆着鲜艳的颜色,上面坐着看起来很快活的人们。城市里有很多处关于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的巨大画像作品,有的做得很前卫。我搭乘哈瓦那的观光巴士游览了市内的名胜,在经过一座高级旅馆大楼时,导游漫不经心地说这个旅馆里面有海明威经常住的房间,已开辟为小博物馆,房间号是511。我的兴趣马上提了上来,问导游,这里就是海明威的故居吗?导游说这个不算,哈瓦那城里有很多海明威的遗迹,他告诉我海明威的故居在郊外的嘹望山庄,白天可以去。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海边的柯西玛尔渔村,那里是海明威钓鱼以及和渔民喝酒的地方。晚上则可以去“5分银币”酒吧,喜欢海明威的人都会到那里去看看。

第二天,我搭上一辆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厂的福特老爷出租车,前往离哈瓦那几十公里的嘹望山庄(La Finca Vigia)。车子在小山里转了一下,在一个停车场停了下来。然后我沿着石级往上走,远远望见高坡上一座淡黄色的房子,心里觉得这房子像是座小小的希腊神庙。这里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大开间的住宅楼和一座四层塔楼,此外还有大片花园绿地和游泳池。住宅部分很宽敞,门是打开的,只有一条红色的绳子提醒游客不要入内。海明威在一九三九年买下这处房产,到一九六零年才离开这里,整整住了二十二年。我对屋内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展示了海明威酷爱打猎的特性,在屋内很多个房间的墙上、桌子上,放置了非洲水牛、角马、羚羊的标本以及头骨,在一张写字台上,还有一个豹子头。屋内有好多幅毕加索斗牛题材的画。在不远处的游泳池边,还展出了他出海捕马林鱼的游艇“皮拉”号。事实上,海明威成为一个知名度特别高的作家,主要还是因为他写了一些打猎斗牛和打鱼的小说。说起他,人们就会想起《老人与海》里面那条被啃得只剩下骨架的大鱼,想起了乞力马扎罗的雪峰上那头著名的被风干的豹子。

但是这些房间内真正让我感到吃惊的是数量庞大的藏书。这屋里有许多个大小不一的书架,里面是一排排精装的看起来很陈旧的书籍,据说有9000册之多。《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这里惊叹:这哪里是住宅?简直就是个完整的图书馆!在没有看到这些藏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海明威善于户外行动,而不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而现在这个偏见完全颠覆了。此时我想起了我反复读过的海明威三个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这些书写的可不只是简单的打猎斗牛,而是探讨人的生存意义和勇气的富于哲学意义的巨作,只有读过很多书的人才会写出那么有深度的小说呢。

接下来的时间,我就坐在屋前的台阶上,看着远处的大海。在我目光所及的海边,是一个叫柯西玛尔的渔村,那里有个露台饭店是海明威经常光顾的地方。他曾这样描述过他所看见的风景:“在春季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风从东面吹进敞开的饭店。从露台上我凝望大海,深蓝色的海面上泛着白色浪花,穿梭的渔船追逐着多拉多鱼。”这是一个十分惬意的时刻,我总觉得去朝拜一个你敬仰已久的名人故居,会让你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好时光。一九八一年,我花一元五分钱买了一本《海明威短篇小说选》,开始喜欢起他的小说和他简练和富于气氛的语言。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喜欢他的小说。就在不久前,我还在读他的《永别了,武器》的某些章节。我这时还想起了海明威一段有趣的话。他想象站在拳击台上与人打架,他说巴尔扎克、屠格涅夫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拳就可以把他们打懵了。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得认真对付,得打上好多个回合才能拿下来。但是有一个人太厉害了,他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就是托尔斯泰。想起海明威孩子气的话让人忍俊不禁……

P3-5

目录

微喑的火

在哈瓦那寻访海明威

莫奈花园

花楸橡树

 ——探访福克纳故居

我站在沙捞越河边

为金先生洗碗

吉罗卡斯特

巧遇尤今

卡迪卡素夫人

昭陵六骏

 ——写给西安

“当当”给我寄来十六本书

镜花缘

 ——马车上的五个闲人

人生驿站

 ——回忆金华火车站

记忆和气息

外冈的麦浪

槟城,那一团微暗的火

温柔的光线

为何写作

哲学之门

温柔的光线和并不可怕的阴影

重新出发

 ——关于写作的自述

梦境和叠影

 ——《甲骨时光》写作后记

《布偶》后记

她为何远行

 ——《红白黑》创作谈

追忆过去的时光

 ——《在暗夜中欢笑》创作谈

一条充满象征意义的路

 ——中篇小说《去斯可比之路》创作谈

成长的代价

 ——《我是一只小小鸟》创作谈

漂泊的灵魂

 ——中篇小说《信用河》创作谈

风景里的记忆创伤

 ——《西雁河》创作谈

并非只是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猹

@《猹》的微博

在黑暗中抵达

 ——《义乌之囚》创作谈

记忆拼图

 ——《那灯塔的光芒》创作谈

殷墟归来者

 ——揭秘《甲骨时光》

和陈启文的对话

飞蛾扑火的远行

 ——《山东商报》记者张晓媛访谈

序言

心的宽广与光的斑斓

蒋述卓

多年来,在海内外侨界与华人社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出现了更多的华人移民。如今,可以说,四海五洲凡有人居住之地,几乎都有华人的身影,而只要有华人居住与扎根的地方,就会有华文文学生长的契机与土壤。

从美国的“天使岛”诗歌到聂华苓、於梨华、张错再到严歌苓和加拿大的张翎、陈河、曾晓文,北美地区的华文文学走过的百年路程和取得的傲人成绩令人肃然起敬;欧洲则有从赵淑侠、池莲子、林湄、章平到虹影、杨雪萍、老木、谢凌洁等覆盖全欧洲领域的欧洲华文文学胜景;亚洲,在原来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兴盛的同时,如今的东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崛起了华文文学的山峦;大洋洲、非洲乃至中南美洲,华文作家也正在集聚着创作爆发的力量。一代又一代海外华文作家,接力华文文学创作,共同创造了海外华文文苑的庞大气象和繁盛局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不断在国内重要文学刊物如《中国作家》《十月》《收获》《花城》《人民文学》等上发表,并屡屡获得多种奖项,拥有海内外大批“粉丝”,产生着重要影响,构成了海外华文文学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海外华文作家居住海外,有着不同于中国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他们当中有的是前好几代就已移居他国的华裔,早已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的作品犹如一面面镜子,直射、折射或者反射着异域的种种风物风情,他们的心也似一束束充满能量的光透视着这个丰富而复杂的世界。无论是书写当下还是回忆往事,无论是叙实还是虚构,都呈现出耀眼的斑斓。欧洲的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作家的创作需要有“心之光”的照射。批评家艾布拉姆斯则将欧洲文学理论的发展梳理为“镜与灯”两个喻象。文学是人学,它首先需要“心”之“光”的照射与透视,世界现实的复杂多变才能经过作家“心”之“光”的过滤与影射,呈现出斑驳陆离的七色之光——“赤橙黄绿青蓝紫”,令人心荡神移、迷醉沉浸。丛书冠名以“七色光”,正是此意。

此丛书首推八种,旨在呈现一批中生代、新生代的优秀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实绩,体现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新感觉、新面貌和新趋势。在这些作家中,有的是小说作者,他们的小说不少曾在国内外获得大奖,但他们的散文作品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尤其是在他们集子里收录了一些访谈与创作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路历程,这也是为华文文坛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资料。这些作家中还有比较陌生的面孔,有的还是跨界的作家,他们带给丛书一种清新的文风和别样的文学之气。

总之,丛书的宗旨是着眼于“新”与“透”。“新”在于新人新作,包括推出新生代的作家以及虽不为人熟知但却能展现华文文学创作新力量的中生代作家; “透”则在于表现出通脱剔透的散文风格,能透露出七色之光的散文新格局与新气象。

我们与五洲四海的华文作家一道行走在文学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共同在努力着!

二〇一十年六月六日

内容推荐

陈河著的《从瞭望山庄到花楸橡树》为“七色光”海外华文散文丛书之一种,是加拿大著名华人作家陈河的最新散文集。书稿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微暗的火”,收集近两年作者为《北京晚报》副刊写的作家地理文章,其中多有关于作家、艺术家故居的访问记,还有发表于其他刊物上的散文作品;第二部分“温柔的光线”,则是作者关于写作方面的一些理论思考和随笔及自身作品创作经历与经验心得体会。

陈河的作品年代跨度大,文学地理版图开阔,叙述质朴,细节丰富,故事扎实。连续几年高质量的文学创作,在国内文坛和文学爱好者当中引起广泛关注,并树立了非常好的口碑。

编辑推荐

“七色光”海外华文散文丛书,此丛书首推八种,旨在呈现一批中生代、新生代的优秀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实绩,体现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新感觉、新面貌和新趋势。《从瞭望山庄到花楸橡树》为其中一本,是加拿大著名华人作家陈河的最新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在《北京晚报》和其他刊物发表的地理文章、散文作品、理论思考等作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