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是边地文明的勘探者和守护者。他的写作,旨在辨识一种少数族裔的声音,以及这种声音在当代的回响。阿来持续为一个地区的灵魂和照亮这些灵魂所需要的仪式写作,就是希望那些在时代大潮面前孤立无援的个体不致失语。
本书为《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中学生典藏版)》,由阿来所著,收入了作者的一些作品。
| 书名 |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中学生典藏版)/阿来作品 |
| 分类 | |
| 作者 | 阿来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来是边地文明的勘探者和守护者。他的写作,旨在辨识一种少数族裔的声音,以及这种声音在当代的回响。阿来持续为一个地区的灵魂和照亮这些灵魂所需要的仪式写作,就是希望那些在时代大潮面前孤立无援的个体不致失语。 本书为《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中学生典藏版)》,由阿来所著,收入了作者的一些作品。 内容推荐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中学生典藏版)》选取的是阿来所著的作品。本书将阿来的作品分为“孔雀翎羽”“雪山霰粒”“物候新咏”“人文地理”“小说节选”五辑,可使中学生更全面、立体地了解阿来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从而对中学生在语文水平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也能使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散文,得到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目录 孔雀翎羽:最具美感的文字呈递 一滴水经过丽江 随风远走 文学延展的生命空间 音乐与诗歌,我的早年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 西藏是一个形容词 李家山贮贝器 雪山霰粒:最有温情的家山絮语 玉树记 声音 灯火旺盛的地方 清晨的海螺声 露营在星光下 发现一部活着的史诗 我想从天上看见 仙人掌河谷 物候新咏:似曾相识的自然生命 蜡梅 梨 紫荆 桃 桐 丁香 荷 芙蓉 人文地理:时空穿越的心灵交响 平粮台 平武的黎明 乌鞘岭 哈尔滨访雪记 阅读地理与自然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 从乡村到城市 走向海洋 小说节选:有声有色的诗意想象 阿古顿巴(节选) 试读章节 一滴水经过丽江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进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凤凰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作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石头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凤凰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作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P3-5 序言 有多少读者,就会有多少对阿来及其作品的解读吧。在京郊这个欣欣向荣的春天,编者就来和中学生朋友们谈谈“阿来印象”。 阿来其人:用文字打开世界 在读阿来作品时,会恍惚觉得阿来就是月光下栖息着的诗意魂灵,用空灵却富于质感的文字探索行文的疆界,探索一个个似曾相识的世界;也常常以为他就是雪山间孕育的生命之树,枝叶招展,花朵绚烂,不曾辜负每一个春天。检索阿来关于成长的文字、关于文学的表白,得知他曾是贫苦农家最年长的儿子,放牛娃,拖拉机手,师范生,崇拜聂鲁达和惠特曼的行吟诗人,茅盾文学奖获奖史上最年轻得主,朱自清散文奖获得者……这艰难曲折却一直前行的步履,让阿来成为文学旗下的励志明星。作品辐射越来越广的阿来,依然那么贴近大地,满腔赤诚。他视角里的一草一木都根深叶茂,值得用心去拜会、去梳理。同时,身为藏人的作家阿来,拒绝符号化的书写,只在哲学和文化的意义上感受宗教,而把自身信仰牵系在作为华语的方块字的光芒之中,一字一句,呈现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对祖国语言的严谨探索与锐意实践。 走到社会深处,阿来还在继续。不管头上笼罩过或氤氲着怎样的光环,他都坚持用文字来打开世界,用文字来思索和表达…… 阿来文字:行走的风景 现在让我们看看阿来其文。 生在藏区的阿来,不但熟稔汉语写作,且作品还呈现出一种更富生命力的特质。诞生阿来的那一方土地,不仅给了他值得岁岁年年前去探访的丰厚的自然馈赠,也赋予他不一样的视角和更深切的激情。阿来的文字是明亮的,有着堆叠而起的雪山霰粒那轻灵独特的质感;阿来的文字又是厚重的、扎实的,像是我们接近藏区就不能忽略的天梯一般一直向上的雪山。 但阿来并不满足于此,他的作品绝不像时髦的旅游广告,故作独特吸引眼球。一个绕不过去的、他人心目中足以成为其标签的关键词——西藏,在阿来笔下似乎并没有恣意绽放。阿来曾说:“他们并无奇风异俗,只是有如一面诚实的镜子,映照着人们难以觉察的自我本相。”无疑,阿来是自然之子,为最贴近大地和自然的藏区生灵而书写;是高原之子,不回避对家乡草木山川、历史英雄的咏叹。但是,那在众人心目中附着了太多想象的“神秘”西藏、“他者”西藏,只是作家笔下每个生命栖息生长的地点状语,他要坚持把笔探入社会深处,讲述在西藏的“人”的故事,要把社会更宽广的东西写出来,为笔下的生命、为人之为人的特质赢得应有的尊重。 …… 最后,讲一下本书的编排思想。本书并未以文章的写作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而是以广大中学生的视角为参照进行编排。“孔雀翎羽”,侧重展示文章的语言与生活之美;“雪山霰粒”,展示嘉绒藏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风物人情;“物候新咏”,请你跟随阿来去领略我们似曾相识却未曾探幽的自然;“人文地理”,跟随阿来奔放的笔触在祖国大地乃至更宽广的区域内驰骋。以上是本书的主要枝干。另外,由于阿来的小说广为人知,编者又摘录了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小说《阿古顿巴》的一个片段,这就是“小说节选”部分,以期使同学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阿来的文学成就,从中得到文字、情感和思想上的启迪。 诚如作家所言,“书的意义不是由出版商所推销”,相信同学们的静心阅读和悉心发现,才是本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书评(媒体评论) 一路上,阿来都在专注于这样的无名花草,发现它们短暂而异乎寻常的美丽。在我们的相机里,也许只有普通的留影,在他的相机里,却有一些真正的艺术品。 ——铁凝(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 ——迟子建(著名作家) 阿来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多维度交织的散文,一种有声音的散文,也是一种重的散文。它的重,就在于他那干净的文字后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世界、人生和存在的追问。 ——谢有顺(文艺批评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