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狂贺知章/湘湖白马湖丛书/杭州全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玉洁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杭州全书》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黄玉洁著的《诗狂贺知章》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黄玉洁著的《诗狂贺知章》为“杭州全书·湘湖(白马湖)丛书”中的一种。湘湖,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故里,贺知章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儿时代。该书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见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诗开始,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贺知章在萧山生活的人生轨迹,揭示了其性格、命运的文化渊源。同时,从唐代诗歌、书法等方面的成就入手,烘托出了一个鲜活的诗狂贺知章的生动形象。

目录

第一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贺知章的出生地

 第一节 越州永兴灵秀悠远

 第二节 源出王家江南贺氏

 第三节 湘湖之畔玉树初成

第二章 镜水无风也自波——贺知章的宦海沉浮

 第一节 初出茅庐雏凤声清

 第二节 孤立无祸平步青云

 第三节 偶因一错宦海翻波

 第四节 舍名身退回归乡里

第三章 任达怜才爱酒狂——贺知章的朋辈交游

 第一节 江南新声吴中四士

 第二节 狂放逸宕饮中八仙

 第三节 醉乐无极谪仙人也

第四章 春风桃李为谁荣——贺知章的文学世界

 第一节 承前启后诗出自然

 第二节 堂堂落落文章 著作

第五章 壁上笔纵龙虎腾——贺知章的书法艺术

 第一节 书法世家盛唐气象

 第二节 纵心所欲书写春秋

第六章 莫言春度芳菲尽——贺知章的晚年

 第一节 清守自持人道求仙

 第二节 乡音未改故乡长眠

试读章节

第二节 源出王家江南贺氏

在中华文明中,姓氏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一部分,从遥远的上古时代开始,姓氏的变化和发展与华夏氏族和家族体系的变迁协同进行。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氏文化在周代达到鼎盛时期,因周王施行分封制,如此的政治制度使得有权、有势、背景雄厚的人大量涌现,因而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氏。周朝初年,为管理被征服的广大地区,朝廷大规模分封有功德的人到各地担任地方诸侯,而这些诸侯及其后人则开始以先祖所封地名为氏。诸侯又以同样的方式分封辖地的卿大夫,卿大夫及其后人也开始以封地的地名为氏。到了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北宋洪迈的《容斋三笔·汉人希姓》记载:“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着见者甚多,漫纪于此,以助氏族书之遗脱。”清代顾炎武也在《日知录.氏族》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可以看出,姓氏的历史同样有着复杂而悠远的一面,那么贺知章所出贺氏一族到底源出何处呢?

在贺知章身后约400年,北宋词人贺铸因写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佳句而为世人称道。这位词人以贺知章为自己的先祖,并在《庆湖遗老集》的自序中讲述了自己的家谱世系,为我们厘清贺知章的家族史提供了帮助。相比其他姓氏,贺这个姓氏的历史并不算古老,它并非原本就是贺氏,而是源出庆氏。庆氏是后稷的后裔,从太伯开始住在吴地,成为吴地的统治者,而实际上,贺氏的源头和吴越争霸的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春秋时代,湘湖一带是诸侯征战的地域之一,为吴越故地。吴越,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名词。《孙子·九地》中有“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的记载,这是说吴越素有旧怨,但如果同时遭受危难、利害一致时,也会相互救助,共同担当。这段相同的记载也出现在《孔丛子》一书中。这一方面说明吴越之地在数千年前就存在着相当紧密、不可割舍的联系,也说明吴与越虽身处邻地,却积怨颇深。为后人认知最深的即为在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吴越之间的相互攻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吴国开始强大起来,在吴国霸业的奠基者——吴王寿梦之后,他的儿子诸樊、馀祭、馀昧相继继位,但三子馀昧却并没有将王位传给四弟季札,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公子僚,这让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十分不满,从此开启了长期的颠覆吴王僚统治的活动。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与刺客专诸密谋,将匕首藏在鱼腹之中,当场杀死吴王僚,这位经历了诸多坎坷的公子终于登上王位,成为吴王,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  而吴王僚的儿子、太子庆忌深刻了解阖闾赶尽杀绝的决心,于是匆忙逃到卫国。庆忌带着妻子儿女跋山涉水,死里逃生,终于来到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越地会稽,他们再也没有力气逃下去了。当地人起初都对拖家带口的庆忌十分好奇,当听说他就是吴国被追杀的太子,再看看这一家在权力斗争中被折磨的惨状,大家都心生冷悯,非常热心地给他们湖水边上土壤肥沃的田地,尽量帮助他们在这里安定下来。庆忌望着远方的吴国,那是他再也回不去的故乡,此时的他只能一声叹息,抛却曾经属于吴国太子的所有印记,他的一家也因此成为庆氏,他的田地周围就称为庆湖,后来人们所说的“镜湖”,据说就是庆湖的讹称。

从此以后,庆氏一族就在会稽世代安居乐业,随着家族的繁衍,虽然各个支系不断迁徙,但都在会稽的范围之内。东汉时,庆氏的后裔中不断有贤能之士出现,庆仪官拜汝阴令,而他的曾孙庆纯更是出类拔萃,学识渊博,在朝廷和民间都享有美名。当时恰逢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在即位14年之后第一次有机会开始亲政,他心中憋了1O余年的闷气终于可以抒发出来,于是这位压抑已久的帝王开始大力提拔新的官吏为自己所用。当时东汉实行的还是推举制,庆纯因为名声在外,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推举为贤良方正,顺利进入朝中为官。庆纯在汉安帝面前谈论治国安邦之策时,出口成章、对答如流,深得汉安帝的赏识,不久就官拜侍中。此后,在汉安帝削弱和打压邓氏外戚的斗争中,庆纯尽心尽力,成为汉安帝的心腹大臣。庆纯还积极地出谋划策,邓氏一族的势力几乎被全部铲除,汉安帝在这方面的举措获得全面成功,庆纯一时间成为朝野称颂的人物。不久,汉安帝追封自己的父亲清河王刘庆为孝德皇帝。为了避刘庆的名讳,汉安帝亲自下诏,赐庆纯姓贺,庆纯随即更名为贺纯,江南贺氏由此而出。

贺铸关于贺氏起源的说法并非空口而来,事实上是引用了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会稽先贤传》中的说法,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大部分后代学者和贺氏宗亲的认可。无论是鲁迅先生后来编辑的《会稽郡故书杂集》,还是贺氏本家编纂的族谱,都认为贺氏的祖先为庆氏,而贺纯为贺氏的第一位先祖。

贺氏一族在会稽一带得姓,且为皇帝亲赐,这让贺氏从一开始就成为当地的望族。贺纯的孙子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贺齐的孙子贺邵曾任中书令,而贺邵的儿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及至东晋,贺纯传至第五代贺循,字彦先,他在当时是江南的氏族领袖。时逢西晋历经“八王之乱”和北方少数民族南下,都城被攻破,晋室覆亡,随后在慌乱中偕臣子家属东渡,从此偏安一隅,建立东晋。因为贺彦先在当地有巨大的声望和影响力,刚立国不久的晋元帝拜贺彦先为上卿。贺彦先并非张扬跋扈之人,虽地位尊荣,但廉洁奉公,做人表里如一,温和谦逊,连晋元帝都不禁夸赞:“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贤德也。”当时人也称贺彦先“学识渊博.为当廿儒累”。

P8-10

序言

杭州全书总序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有自己的个性和记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计其数的城市,大大小小,各具姿态。其中许多名城极一时之辉煌,但随着世易时移,渐人衰微,不复当年雄姿;有的甚至早已结束生命,只留下一片废墟供人凭吊。但有些名城,长盛不衰,有如千年古树,在古老的根系与树干上,生长的是一轮又一轮茂盛的枝叶和花果,绽放着恒久的美丽。杭州,无疑就是这样一座保持着恒久美丽的文化名城。

这是一座古老而常新的城市。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建城史。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杭州文化始终延绵不绝,光芒四射。8000年前,跨湖桥人凭着一叶小木舟、一双勤劳手,创造了辉煌的“跨湖桥文化”,浙江文明史因此上推了1000年:5000年前,良渚人在“美丽洲”繁衍生息,耕耘治玉,修建了“中华第一城”,创造了灿烂的“良渚文化”,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曙光”。而隋开皇年间置杭州、依凤凰山建造州城,为杭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后,从唐代“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东南名郡,吴越国时期“富庶盛于东南”的国都,北宋时即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东南第一州”,南宋时全国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元代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明代产品“备极精工’’的全国纺织业中心,清代接待康熙、乾隆几度“南巡”的旅游胜地、人文渊薮。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集中诞生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湖山新貌,尤其是近年来为世人称羡不已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不管在哪个历史阶段,都让世人感受到她的分量和魅力。

这是一座勾留人心的风景之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天下景”,“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蕴涵着“梵、隐、俗、闲、野”的西溪烟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不胜收,令人惊艳。今天的杭州,西湖成功申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国际花园城市等一顶顶“桂冠”相继获得,杭州正成为世人向往之“人间天堂”“品质之城”。

这是一座积淀深厚的人文之城。8000年来,杭州“代有才人出”,文化名人灿若繁星,让每一段杭州历史都不缺少光华,而且辉映了整个华夏文明的星空;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为杭州文化添彩,也为中华文明增重。今天的杭州,文化春风扑面而来,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得益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杭州不仅是“投资者的天堂”,更是“文化人的天堂”。

杭州,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叙说,有太多的人物值得追忆,有太多的思考需要沉淀,有太多的梦想需要延续。面对这样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我们有传承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探索发展路径的责任。今天,我们组织开展杭州学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杭州学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杭州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等重点分支学科。开展杭州学研究必须坚持“八个结合”:一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研究相结合,研究先行;二是坚持理事会、研究院、研究会、博物馆、出版社、全书、专业相结合,形成“1+6”的研究框架;三是坚持城市学、杭州学、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时期文化名人的集中诞生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湖山新貌,尤其是近年来为世人称羡不已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不管在哪个历史阶段,都让世人感受到她的分量和魅力。

这是一座勾留人心的风景之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天下景”,“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蕴涵着“梵、隐、俗、闲、野”的西溪烟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不胜收,令人惊艳。今天的杭州,西湖成功申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国际花园城市等一顶顶“桂冠”相继获得,杭州正成为世人向往之“人间天堂”“品质之城”。 这是一座积淀深厚的人文之城。8000年来,杭州“代有才人出”,文化名人灿若繁星,让每一段杭州历史都不缺少光华,而且辉映了整个华夏文明的星空;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为杭州文化添彩,也为中华文明增重。今天的杭州,文化春风扑面而来,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得益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杭州不仅是“投资者的天堂”,更是“文化人的天堂”。

杭州,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叙说,有太多的人物值得追忆,有太多的思考需要沉淀,有太多的梦想需要延续。面对这样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我们有传承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探索发展路径的责任。今天,我们组织开展杭州学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杭州学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杭州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等重点分支学科。开展杭州学研究必须坚持“八个结合”:一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研究相结合,研究先行;二是坚持理事会、研究院、研究会、博物馆、出版社、全书、专业相结合,形成“1+6”的研究框架;三是坚持城市学、杭州学、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相结合,形成“1+1+6”的研究格局;四是坚持全书、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相结合,形成“1+5”的研究体系;五是坚持党政、企业、专家、媒体、市民相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的研究主体;六是坚持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相结合,形成“四牌共打”的运作方式;七是坚持权威性、学术性、普及性相结合,形成“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研究效果;八是坚持有章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研究保障体系。

《杭州全书》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我们希望通过编纂出版《杭州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是为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