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纽约寻书(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广宇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广宇著的《纽约寻书(精)》虽绝大多数于纽约涂就,但其内涵,却是对现当代文坛、文人、文化风格的点评。于他人书页中拣读,评辛辣过往故事;话各经典篇章,解爱书之人心情。

随书附赠版(插)画别册,别册与书相呼应,颇具阅读和欣赏美感。

瓦楞纸函套,精装装帧,封面为布面烫金,经典雅致。

内容推荐

李广宇著的《纽约寻书(精)》包括“拣叶书园”、“鱼庵书话”、“书话识小”、“读凤心解”、“蠹鱼漫记”、“纽约寻书”六辑,是作者赴纽约期间所写读书随笔,既具纽约风情,又多书林掌故。纽约旅次,时光变幻虽仅一个四季,但作者在异国孤旅中信手写就的文章,读来让人如饮甘露,回感绵远。

目录

拣叶书园

 读孙犁

 洗盏更酌 匡谬纠偏

 非人磨墨墨磨人

 事如春梦了无痕

 鸳鸯戏水蝴蝶飞

 远游无处不销魂

 画眼情心

 大手笔 小文章

 细数丁香话宗璞

 淡墨素笺写文坛

 萧乾著作在港台

 园边人拣园边叶

 向水屋主

鱼庵书话

 焦菊隐《夜哭》

 钱君匋《水晶座》

 章衣萍《情书一束》

 苏雪林《绿天》

 施蛰存《待旦录》

 辛笛《手掌集》

 何其芳《刻意集》

 孙犁《嘱咐》

书话识小

 书话鼻祖

 晦庵书话

 知堂书话

 黄裳书话

 周越然《版本与书籍》

 姜德明的书

 香港书话三作家

 香江书话又一家

 翻版书话

 《现代中国作家剪影》

 《书林掌故续编》

 书乡细语从容听

 台港的两家读书杂志

 藏书家史传一瞥

读凤心解

 叶灵凤与鲁迅

 叶灵凤与郁达夫

 叶灵凤与潘汉年

 叶灵凤与戴望舒

 叶灵凤与穆时英

 叶灵凤的编辑生涯

 叶灵凤与《洪水》

 叶灵凤在香港

 叶灵凤与香港掌故

 叶灵凤最初的小说

 叶灵凤《香港方物志》

 叶灵凤《文艺随笔》

 叶灵凤书话

 叶灵凤的笔名

 思乡的花束

 藏书家的洒脱

蠹鱼漫记

 买书记痛

 卖书

 书债

 书癖谈屑

 买书众生相

 话借书

 书房名称种种

 藏书家的斋名

纽约寻书

 纽约寻书记

初版后记

新版补识

试读章节

远游无处不销魂

好像是去年岁尾吧,在报端读到永玉老人的一封信,说他年内要出三书。仅隔数月,便从纽约书肆买来了《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焚香沐浴,择一雨天的清晨开始拜读,一直读到细雨打湿了黄昏。

一九九一年的春天和夏天,六十七岁的画家曾有法国和意大利之行,这本书记叙的,就是这两次丰富的艺术旅程。我们借着这位天才诗人和画家的两支彩笔,仿佛真的来到了梵高故里屋外走蛙式,真的呼吸到了罗马黄昏那醉人的异国气息。

“远游无处不销魂”。更何况远游者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的情感丰富的艺人。当画家支起画架,安顿好三脚凳,在塞纳河畔、翡冷翠街头,描绘起那一如梦境的景致时,回荡于心底的,常常是故国一位远古诗人那令人肝肠寸断的词句:“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看遍了世间的陵谷曼衍,历尽了七八年就来一次的精神晃动,他的行囊里装满了太多太多的故事,所以,尽管在记游,思绪却挣脱了时空的羁束,一切的情感、际遇、知识……无不纷来笔底;臧否时事、粪土人物、舒展心肺,多的是“楚王台榭空山丘”的历史感,多的是令人应接不暇的妙语珠玑。

永玉是赤子。“家乡的河流失了我,我也失掉了家乡的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却道出了几多挚爱、几多辛酸苦水。

永玉是智者。那诙谐的语言,幽默的故事,每每令人捧腹,但大笑之余,却让你若有所思,排遣不掉的,是那并不遥远的荒唐的过去。

永玉是凡夫。在纽约、华盛顿、哈佛校园内看到草地上的松鼠,在墨尔本看到地上散步的鹦鹉,在意大利、巴黎看到满地的鸽子,他也习惯于问“为什么不捉起来呢”这一非常东方化的问题,但他终于能够面对一只对人类充满信任的金丝雀而感到深深的惭愧。我们要说,应该惭愧的,岂止是黄永玉自己。

永玉是浪人。“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是他的真实写照。唯一的区别,是他只嗜烟斗,杯中物却从不沾唇。“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倒像是从来如此。

女儿小时候曾对他说:“爸爸,你别老!你慢慢老吧!”

永玉说:“她都大了,爸爸怎能不老呢?”

我知道,永玉永远不会变老,我从他那大块大块的色彩织就的画中,分明读到了热烈,读到了年青。当我沉吟痴迷于永玉那扇永远的窗口,不老的永玉可能又拎起了他的三脚凳,唱起了“杜鹃随我到天涯”。那么,就让我们期待着他的下一个故事。

画眼情心

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诗书画不分,所以身为画家而能写得一手妙文,也就毫不足奇。像黄永玉,像韩羽,像叶浅予,不都在写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吗?(P22-26)

后记

这本小册子,是我十年来关于书的文字的结集。本来打算取名《读书灯》,但在联系出版社的过程中,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加上“纽约”的字样,固然有商业意义上的考虑,但也并非全为销路计。一方面,本文绝大部分文章写作于纽约旅次;另一方面,书中《纽约寻书》这一辑文字,当年在我所居住的那个城市的日报上连载时,颇招致一些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的垂注,就是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仍不时有人提及当年一篇一篇读它的情形。我算是有自知之明的,因而并不曾感到这些在异国孤旅中信手涂下的文字有什么了不起,但我感谢朋友们通过阅读这并不多趣的文字,所暗寓的对我的关爱之情。纽约之于我,仅仅一个四季,但这一年里写下的文字,却在这本“十年作品集”里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几年过去了,可当年在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打印纸的背面涂涂写写的情形依然恍如昨日,耳畔时常响起雪夜翻书时,窗外传来的沙沙的扫雪声……

我非常感激林征先生和郑世芳先生为它的降生所做的种种努力。我也乐意把这本小书献给鼓励过、帮助过我的《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杂文报》《信息大观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今晚报》、美国《侨报》以及《读书》《博览群书》杂志的编辑先生们。

此为后记。

李广宇记于一九九八年暑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7: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