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洛齐日记(波旁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洛齐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2月13日

中午十二点,我终于到了留尼汪罗兰·加洛斯机场。16世纪时,这里被称为波旁岛。从欧洲到非洲,从梅茵河畔到西南印度洋的小岛上,历时一天多。

小雨,但天还是很亮。机场停机坪上只有三架飞机,一架准备起飞,另一架和我们同期到达。机场很小,挤满了等待拿行李的人。不久,行李输送带上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人也走完了,我的行李还是没有出现。我走近转盘的输出口,盯着慢慢悠悠空转的皮带,像初恋时等待见到情人那样,期待奇迹出现。没有,还是没有,无须再等待,“悲剧已经发生,谁也没有来”。无须等待戈多。

向出口走去,原以为还有出关检查,没有,走出几步路就看见查理和米卡迎过来。首先我向他们报告没有见到行李,翻译陪我到机场办公室(应该是专门处理行李丢失的)。我描述了航班的信息和行李的颜色形状,填了表签上字。工作人员打开柜子拿出一个很小的包,说:“很抱歉,你的行李应该没有问题,明天会有消息。”他们随手把那个小包递给我,说:“这是给你临时应急的东西。”看着一块毛巾和一把剃须刀,我无奈并且疲劳地、反应缓慢地抱着这件不是我行李的“行李”离升机场。

之前在法兰克福机场办理行李托运的时候,我专门询问了行李问题,他们说不需要在巴黎重新办理,会将行李直接运到目的地。我的机票后面还专门注明了UU977行李票的号码。到了巴黎机场办理登机票的时候,我又问了工作人员,得到了相同的回答。

查理、米卡、翻译和我,沿着海岸西线南下。海面一望无际,看不见岛屿和船,沿路的车和人都很少,我感觉有点恍惚,意识已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途经一家小餐馆,我们进屋喝了咖啡,吃了点心。我东张西望,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

途经圣但尼的路上,我看见路边集市,便请查理停车,想去看看。通过飞机小屏幕播放的视频,我已经知道这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荔枝。果然,大棚里到处是瓜果,我很兴奋,狂买,葡萄、荔枝、西瓜、柚子,还有像甜瓜一样的东西,是查理建议我买的。

到了南部一个不知名的城市,我们去了亚洲超市。12月,岛上是夏季,阳光铺天盖地。我已经出了一身汗,买了T恤和几样日用品。没有了行李,生活要从零开始。查理说我住的地方可以自己做饭,平时他会来帮忙,所以我又添置了橄榄油、生抽、锅盆、米、蔬菜、鸡蛋等。

查理的工作室很特别,一排平层,外侧沿马路,内侧靠海,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打头第一间卖酒、烟草和香料,查理画室在中间。隔壁是一位加工首饰的艺术家。

我们到了附近的小院子,搬出一张圆桌,点了海鲜和度度啤酒,对面的景色是夕阳西下,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P27-29)

书评(媒体评论)

洛齐先生20世纪90年代就活跃在米兰及周边重要城市,曾获佛罗伦萨美第奇国际艺术奖。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艺术影响力和良好的人缘,更因为他推动了当代西方对中国人文历史的了解。

——意大利著名艺术家 萧勤

作为一名学者、诗人、作家和前卫的艺术家,洛齐已经确立了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他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书法主义(又名符号主义)运动。一直以来,洛齐从绘画符号的表现手法中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方式。

——英国DUSUN杂志主编 马丁·布拉德利

将这个伟大且古老的艺术转变为现代词语,改变了它的唯美风格和语义功能——这一新艺术运动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就是洛齐。

——瑞典隆德大学 拉斯·博格伦德教授

洛齐那么多年来沉下心,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探索,做着艰难而有文化开拓意义的工作,很不容易,历史会给付出努力的人公正的答复。

——法国第三大学著名艺术史学家 熊秉明教授

我在上海任职时就与洛齐先生相识,他为人大度,对艺术严谨,精通中国古典文化,在作品中将汉字的灵性发挥到极致。

——意大利驻埃及大使馆参赞 保罗·萨巴蒂尼

洛齐先生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力量交融在一起,这是我的关注点。我们与中国的重要关系不是通过我们如何理解中国,而是通过中国如何理解中国自己来建立的。能够在Unley市政厅举办中国艺术家先锋人物洛齐的展览,我们感到很光荣。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昂里市市长 拉克兰·克莱因

如今,洛齐的作品已走向国际。8月底,他的这些新作将前往纽约参加展览。很幸运,我们获得了展览他作品的机会。这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美国克利夫兰国家公共图书馆艺术部主任 帕梅拉

后记

“洛齐日记”,始于1999年。

很多记忆会随时间而消失,或因记忆的痕迹不够深刻而淡忘。或许是平时的生活杂乱,所以我只有到了“外面”时才能比较清静地写点日记,记录精彩或平淡的生活。人生最深刻最重要的记忆是生老病故,悲欢离合,事业有成,发财高升,健康长寿,最前是自然规律,中者是眼下生活,最后是未来期许。

2007年到2009年,连续三年,我到了美国克利夫兰,女儿每天去参加暑期活动。为了不虚度光阴,我用“摄影”行为,用“笔记”画画,“日记”每天的生活。周边的朋友鼓励我把“日记”发表出来,做成书。一晃又十年,现在我终于有机会开始整理我的记忆。

去年春季从里斯本回来,与老友陶文杰先生相聚,我向他讲述了出版《洛齐日记》的想法。陶文杰先生是杰出的画家,也是艺术领域难得的通才,是一位能把握各个艺术领域奥妙的优秀艺术家。我喜欢他立足中国语境,又融入西方形式语感的作品。他是一名艺术家,又是一位出版家,我对他的钦佩时来己久。《洛齐日记》的出版,不是我们之间“情谊”的关联,而是他认为画家的“日记”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我身居东西方两地,又热衷于研究书籍设计,2016年我与父亲合作的《水墨戏剧》荣膺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奖和“中国好书”奖。今年3月,《水墨戏剧》在德国莱比锡展览。我从埃及到柏林停留,到莱比锡参观国际书展,考察世界各国“最美的书”的奥秘,得到了很多启迪。我把新的思考和设计运用到了这本书中。再次感谢陶文杰先生的信任和支持,《洛齐日记》终于以独特的设计形式出版,与读者见面,让远在南印度洋的朋友分享我们共同的成果。在此感谢画家及歌手查理(Charly Lesquelin)、我们的华裔领袖霍明祥先生、摄影家罗郎(Laurent Flgon)夫妇、雕塑家米卡(Mickael Boyer)和岛上所有的艺术家及朋友,感谢他们曾经给予的友情和帮助。

最后,我依然要把此书献给我敬爱的母亲和父亲,虽然他们都已经离开了我,但是,在日记里,他们的身影永远和我在一起。

2017年6月5日,大雨滂沱。

洛齐于杭州富春山居

目录

正文

序言

我常常被问到“你在国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我总是吞吞吐吐,含糊其词,无法迅速清晰地给出答复。

我很少去地标性旅游名胜,也不常去逛艺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里面都是最高浓度的“酒精”,没有足够的酒量和胆量不要去。很多去西方访问和考察的艺术家都喜欢去博物馆,其实这是一种冒险,因为它对你的艺术成长没有丝毫帮助,反而是一种压迫,一种精神与勇气的巨大打击。我每次面对那些历史巨人,都会感到自己被碾碎。这可能是艺术家与史学家的区别。真实的艺术是朗姆酒,让生活甜蜜而微醉。艺术也是“尖身的咖啡”(波旁咖啡的极品,俗称“咖啡尖身”,是世界最顶尖的咖啡),千杯入口,不会通宵难眠。不做史学家的我,不会读完万卷之书。做一个感性的艺术生活家,开怀欢心地走万里路,是我的志向。虽然我成长在一个充满历史、文化与科学气息的家庭,但我从小讨厌校园,厌烦课堂,爱恋窗外风景。我的中学老师曾评价我为“经常逃课的好学生”。我现在是有名的不上课教师。逃课,或许是世界各地伟大艺术家最普遍的成长经历(为什么这不是一个学术课题)。中国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早已给我们指出了两条道:饱读万卷,可以做官;行走万里,过自己的人生。我是后者。

长期以来我喜欢在不相关联的事物中寻找链接,喜好从远距离、异域的文化中解读它们与自身的关系,了解自己不了解的文化,加深对中国艺术的认识。陌生的行走使我获得惊喜,当许多看似不相关的链接被联系起来后,反而使我感到文明和文化的鸿沟其实是那么深重。东西文化的差别需要我们感受才能逐渐理解它的断层。我在鲜活的跨度中获得了书本以外的、远离俗套的知识,也在自身的艺术生态链中形成了波旁岛上那种克里奥尔式的关联:“行为摄影”“影像水墨”“水墨戏剧”“戏剧生活”“生活书法”“书法主义”“主义绘画”“绘画文字”。我的艺术里包含了西方、北方和南方的很多因素,但是东方永远是我的“马达加斯加服务”。

2012年3月,我到了泰国宋卡,9月到了中国香港,接着到了吉隆坡,11月米兰,12月德国,最后到了法国位于非洲的外省——历史上的波旁岛。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一个巨大的文化跨度。这种克里奥尔式的艺术生活,我一直用时间在融化。

12月的中旬,应法属留尼汪大省文化局、圣皮埃尔市和法国艺术家联盟的邀请,我来到了南印度洋的波旁岛,即留尼汪岛,作为海外艺术家驻地项目的受邀者,在岛上生活、访问和交流。

我愿意沿用“波旁岛”而非“留尼汪”,缘于它是欧洲与非洲、亚洲文化交融的地域,包含了更久远的克里奥尔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的形成。今天的波旁岛是印度洋上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世界上最美的岛上花园。  落地该岛,认识这里的过去与现在,用日记停顿时间,追回记忆,阅读文明的链接和差异。

记忆是人的灵魂,美好的记忆是灵魂的良品。

《洛齐日记》既不是旅游导读,也不是史论笔记,它记录的是一个艺术生活家在行走途中的真实生活。

内容推荐

当代艺术家洛齐以日记的形式、图文并置的手法,记载了他在波旁岛访问、交流、生活时的所见、所思、所想,以及他对波旁岛的人文历史、生活习俗的观察与思索。这本书的作者兼具旅行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真实地再现了他在波旁岛与当地艺术界和文化界的交流。洛齐著的《洛齐日记(波旁岛)》既不是旅游导读,也不是理论笔记,记录的是一个艺术家在行走途中的真实生活。本书的价值在于告诉读者:生活是最美的书,生活是最有价值的书,生活是需要我们去记录的书。

编辑推荐

落地波旁岛,认识这里的过去与现在,用日记停顿时间,追回记忆,阅读文明的链接和差异。

记忆是人的灵魂,美好的记忆是灵魂的良品。

洛齐著的《洛齐日记(波旁岛)》既不是旅游导读,也不是史论笔记,它记录的是一个艺术生活家在行走途中的真实生活。

洛齐用艺术走遍世界,他用文字、绘画、摄影记录生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