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俊著的《居山活法》是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之后,中国人第一本向终南山深深致敬的奇书。
本书审慎地展示隐逸者生活之隐秘,却在竭力倡导低碳、极简的生活方式,执着地对人类生存方式及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进行思考与探究!
本书是时代精神、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
| 书名 | 居山活法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邢小俊 |
| 出版社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邢小俊著的《居山活法》是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之后,中国人第一本向终南山深深致敬的奇书。 本书审慎地展示隐逸者生活之隐秘,却在竭力倡导低碳、极简的生活方式,执着地对人类生存方式及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进行思考与探究! 本书是时代精神、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 内容推荐 终南山是秦岭核心区,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在世界文化历史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儒、道、佛三大家的重要流派祖廷都在终南山。在《居山活法》中,作者邢小俊耗时两年多,亲自采访终南隐士,旨在道出终南山丰富自然魅力之外的文化精神力量。 目录 序言 终南·玄关·伏藏谷 目录 如心道长 南山琴师 仙侣红草园 禅宗小沙弥 终南私塾 明空道人 南山书僮 祥子和她的桃花源 茶书院来客 云香子 止俗黄龙洞 小青道长 张二冬 印宽法师 画 隐 如是梵山 敬德学堂 物学院 附录 空谷足音——终南山下深锁多个神秘的“隐士村” 终南山居十日记 终南无闲草 终南有仙真 后记 耐烦 试读章节 住在深山里的人,除了偶尔下山买生活必需品之外,大都极少下山。这一天下午2点,我们拎着给如心道长拿的菜油、锅盔,从莲花洞山口登山,摄影师祥子有事不能陪同,就画了一张路线图用手机发了过来。 如心道长是河南信阳人,全真龙门二十四代玄裔弟子,法脉诚字辈。住山七年,在悬崖上古隐士的一个石洞里,不食人间烟火,与世隔绝,四季单衣,不畏寒暑,是目前丹道亲身实践之先行者。道长功力高深,学贯三教,乃当代道门后起之秀。 因两天前秦岭下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沿途的阴沟里也是白雪皑皑,人迹罕见,登山路上只碰见一对中年驴友下山,看见我们此时上山,好心提醒我们深山中6点就黑透了,建议中途即返。 大峪东邻库峪,西接白道峪,简易公路已经深入板庙子以南约10公里的采矿点。古时候,这里是湖北、陕南进入长安城的要道,铁索桥、古道、栈道仍依稀可见。 进山半个小时后,经过一庙,在路的右侧,房屋俨然。这时,看见我手上的锅盔,一只大黄狗直冲过来,我掰了一块给它,它几口吃完又跟上来,锲而不舍,一路跟随。 往上蜿蜒而行,经过了一处平地,有房屋数间,日五大老母殿。 又走了半个小时,到达无生老母庙,此庙紧靠一座大石峰,院子一角立着个功德碑,大概是屡次修葺寺庙时附近的居士捐献的名字和明细,屋檐下摆着整齐的劈柴,门却锁着。 坐在院子的石凳上,看对面的石峰,云山雾罩,白云万卷,松风如琴。同行的南山书僮指着对面一个酷似人头的石峰说,此峰人称“人头山”或“人头峰”。大峪的隐士集中在两个地方:一处就在人头山下的石洞群中,有宣音的金刚茅蓬、王道姑的道庵等;一处是西翠华,汇集了终南草堂、物学院、元音禅寺、朝阳洞。进山隐居修行者一般都把修行之所安置在荒凉偏僻的山坳中或崖壁上,即便离山口最近的茅蓬,也需沿崎岖陡峭的山路爬一小时以上,稍远一点的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大峪里的茅蓬大多是天然石洞,外边的墙壁则是土木建造或砖木结构,有的是用石头依靠山体岩壁垒砌,有的还装了太阳能,通上了电。 无生老母庙紧靠石峰。按照祥子的示意图,我们应该在无生老母庙的房后攀缘石峰的,但是我们在屋后转来转去也没有找到上茅蓬的路。老远听见吟唱的声音,在峡谷中传得很远,就向有声音的方向继续攀爬了40分钟,远远看见一个严整的小院落,周围用石头砌起来,围了一圈,严丝合缝,大门紧锁。细看大门上却写着“莲花寺”,字迹斑驳,先前听到的声音来自院中音响。发现这不是我们要去的如心道长的石洞,我们又继续向上走了半个小时,人人皆疲惫不堪,汗水打湿棉衣,回首看,山下四野莽莽,看不见来时的路。金黄色细碎落叶覆满山路,且有山羚羊和麇鹿的足印,高大的树盖遮挡得林中一片黑暗。这时候听到狗叫声,距离不远,大家互相鼓励着继续向上爬。终于看见两片菜地和一根木桩上拴着的两只不大的狗。一位60多岁的老妪走出来,欢迎我们进洞中看莲花,每人收费5元。原来我们来到的是“莲花洞”,莲花洞深约8米,有钟乳石形状酷似倒置之莲花,花基直径约1米,整体高度约一人高,单只花瓣长近1米,洞高有3米上下,置身洞内,犹如身居一口大钟之下,莲花就好像是大钟内悬着的特大钟槌。洞里有微弱的电灯,我们惊奇近2000米的山上竟然有电,出来看到了用来发电的太阳能板。老太太说她在此守护28年。我们给她付了钱,留下了锅盔,打探到去如心道长石洞的路就在刚才我们经过的寺庙背后,还得往下返回。 无生老母庙背依一面浑然一体的巨大石峰,这时候听见悬崖顶部有坎坎伐柴之声,就站在院子朝悬崖顶大呼如心师父。上边有人应答,却找不见人。那人问:你们这么晚了来干什么?知道我们走错路,对方说你们上来吧。 去悬崖顶端几近无路,石壁杂树和荆棘虚实不辨,所谓的路就是三寸宽能容脚的石坎,鸟兽难行。我们前拉后拽,手脚并用,屡次滑倒,摸索前行。上到悬崖一较平坦处,见一山洞,门口有10余平方米的空地,是做饭的地方,紧靠着悬崖。有五六位年轻道人在忙着蒸馍,柴火噼啪作响,山中天气湿寒,他们皆是赤膊单衣。群山就在他们的面前和脚下。 年轻道士进石洞通报,言行恭敬,得到允可,我们始入洞穴。因为因缘,平时有人敲门,弟子是先要征得师父首肯才去开门的,而道长修炼时是很少让陌生人进院子打扰的。此时,如心道长正赤膊坐在洞里看一本《黄帝内经》,能看出他精神很好,身体强健。石洞里有一个土炕,中间剩下几平方米的空间,这就是平时如心道长为弟子讲法或喝茶的地方。其他空间摆满了各种古典名著和经书。 P33-36 后记 耐烦 你被困住了! 一位风水师对我说:你想干的事情很多,你却被现实生活的枝枝蔓蔓给缚住了。 人一生中,看似漫长,除过吃喝拉撒,迎来送往,世事烦心,能静下心以蓬勃的姿态干一件事情的时光却不多。静不下心的我很焦急,却无能为力。 “耐烦”是当代一种稀缺的能力!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说过一个很重要的词“耐烦”。他说:许多作家都能耐得住寂寞,却不能耐烦。作家天生就是一群心灵最敏感的人,心性、心情受周围事物影响比一般人要大。耐烦——就是作家能否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气氛中、快的节奏中,耐得住俗世生活的干扰、烦恼、琐碎,拒绝诱惑,让自己静下心来,心系一处。 贾平凹还说:大家成名前都有艰辛的不为人知的积累期,没有人生来就是大家,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他还说:作家要有野心有雄心,不要把心思花在所谓的人际关系上、圈子上,作家一有机心,一有小聪明,必定不能成大器! 两年多来,我决意寻访终南隐士,每周末驱车入山,七十二峪走遍大半,劳碌憔悴,此后再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跑坏了三双登山鞋,在终南沟壑中摔倒滚落是常事。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隐士,隐的是做事的高调,不隐的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心。采访隐士,对我最直接的一个改变就是不敢浪费粮食了。在拒绝不掉的应酬中,我感叹我们吃剩下的任何一盘菜,都是山中隐士一天的口粮。 丁酉谷雨,《居山活法》写完最后一位隐士。书最初的名字叫《伏藏谷》,与谷也有关。 谷雨谷雨,雨生百谷,谷养生灵,斯时节,终南山上万物滋润、蓬勃生发。 山是神住的地方,人在山中便为“仙”。我独自驱车进太乙峪,向着茶书院蜿蜒而来,南山书僮正坐在游龙山大石头上晒终南山古老的太阳。 山上的云卷云舒,万籁俱响却万籁俱寂。他说:在山上,你会眼看着树叶在长大,花草在变化,便深切地感受到万物稍纵即逝的生命感和天地的丰富博大,在城市里,你只能看着冰冷的水泥建筑和永远汹涌的车流人流,这些基本是不变的。晚上,书僮站在山巅看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他说秋冬时能看见的只是雾霾和一坨污染的气团,罩在城市上方。 他的邻居山姓来了,他在沟对面一片竹林旁的院子里养着一群羊一群鸡,两只狗,大狗叫建华。他们互相也不打招呼,书僮递过去一支烟,对方接了,自己点燃,皆不言。默默坐了一会就自己去了。书僮碰见所有的邻居都会递上去一支烟。他说山里人不是非,也不窥探别人的生活,有事也会站在很远的地方喊叫他,很少不打招呼来他的院子。 书僮点燃一支烟,面向南,指着终南山层层的山峦叠峰说:看。那是一个卧佛,头、鼻、眼、身体曲线清晰,脚蹬南五台,头顶有灯台蜡烛,体态安详。他说,只要你心静,在终南山会有许多收获。城市人的忙忙碌碌,心浮气躁,庸碌一生,大多一事无成。 古代的哲人,心是如何地宁静,他坐在太阳底下长久地冥想,无意中把木杆竖在太阳下的泥土里,木杆的影子随着太阳位置改变而改变,轨迹竟然是两条鱼。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我在终南山和城市的中间过渡地带一个叫王莽的村子里租赁了一个青砖白墙的徽派院子,它正对的是千亩荷塘,周围是万亩桃园。我面东而坐,左手是蓬勃的迷茫的城市,右手是著名的博大的终南山。 世俗中的我,能摒弃名利,拒绝各样诱惑,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干我认为有意义的大事吗? 在荷塘的某夜,独坐小院,眼望星空,一片蛙鸣,心中满溢对人类的大悲悯。 这本书,只是我的一个拐点! 或者,是一个新路的起点! 这本书,我应该感谢的人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我向他们深深鞠躬——默默把他们安放在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丁酉谷雨 尚书房 序言 终南·玄关·伏藏谷——终南何有?一座山对一座城的启示 以城市为参照,居山修行者是逃离者,因为他们逃离了世俗的“主流标准”;对居山修行者来说,城市里的人似乎才是逃离者,因为城市人被断绝了与自然的脐带,远离了大自然、山、水。 到底谁是逃离者? 金鱼在缸里,鲨鱼在海里,各有自己的天地和景观…… 终南何有? 山与山不同,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座巨山!她是中国脊梁,中华龙脉,中华父亲山。 曾经,随政治中心的转移,终南山被秦岭这样的自然地理名称取代,成为秦人的祖山,世人多知秦岭而不知终南。自此,终南山只指秦岭中段的核心部分,就区域面积大小来论,秦岭大,终南山小。就得名的先后顺序而言,却是终南山在前,秦岭在后,“终南山”后来慢慢被湮没了。广义的终南,道家认为包括昆仑、崆峒、太白、华山、武当、嵩山等山,从长安南连接葱岭万余里。云:万里终南,八百里秦岭。 我更偏重于历史人文的终南山,她雄起于青藏高原东部,纵横于黄土高原南缘,收官于华北平原西陲。由青海东部而河南西部,峰回路转数干公里。以山川水系为丝,将中国大西北、大西南,以及华中、华北、华东紧密抟为一体。 她是黄河与长江——中国两大母亲河的分水岭,平地而起,雄浑浩荡,南水归长江、北水归黄河,面积广大,气势赫赫;她是中国南方与中国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其居于南北气候分界线,文化意象上为阴阳相生之太极,寓意收藏与生发的地方。 她又名中南山,意为居天地之中,帝都之南。她是中国中央地带的巨大山系,居地理之中,耸国之脊梁。她是联结中国大陆三大阶梯、东西南北四大方位的核心板块,高山仰止,风骚独领。 她被誉为天赋的“中国中央公园”,她是中国的生态命门,她是野性的天堂,生灵万物的庇护所。仁者乐山,仁者寿。终南山承载着古今中国人无数的美好寄托。其物华天宝,存高、深、博、大之厚质。文脉渊远,兼汉、唐、宋、明之史迹。 她自古就是一座隐山,一直被认定为佛教的策源地、道教的发祥地、隐士的集聚地,亘古以来就有隐逸之气和加持力!她博大幽深,很容易找到清净的地方,适合修炼,成为天下少有的“隐士天堂”。她灵异神秘,修行人容易获得非凡的体验和证悟,千百年来一直是修行者心中的圣山。陶渊明所说的南山即指终南山,当时商山四皓也叫南山四皓,四皓所隐居的商山本属于终南的一部分。陶渊明深为敬仰四皓,因而于诗中用典南山。终南山的文化意象从古至今都有着一个很清晰的传承脉络,那就是道统。 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她给了生存其上的人类以巨大的自信和雄心。她是生存其上的人类的心理屏障,是深层次的依靠。你想象一下,没有这座大山,放眼望去,一马平川,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自信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有隐士乎? 终南山是大地智慧的“额头”,荟萃各种思想,传承不同文化流派的精神家园,终南山的隐士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把这个秘密告诉中国人的,是一个美国人! 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中国人一直很崇敬隐士,没有人曾经对此作出过解释,也没有人要求解释。隐士就那么存在着——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 …… “伏藏”是指一件很珍贵的东西被埋藏,最终再被发掘出来。《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中记载叙述了伏藏的种类。凡伏藏者有天有神有人。人所埋藏者为人伏藏。鬼神所守名日神藏,亦名地藏。诸天守护者为天伏藏。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最为神奇的就是识藏,据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比如藏区的说唱艺人。 红尘滚滚,繁华如梦,生命在大地上疾走,生死歌哭,吃喝尿溺,连肉体也留不下来。人们都认为自己能活很久,墓碑最终表露了生命对时间和空间有限性的无奈抵抗。山本身就是路,在尘嚣外终南山所有伏藏谷中,隐士们在查看星斗、冥想经典、成就信仰;穿行在信仰和各样的隐喻中,看日月升落,四季轮转,各种生命在六道问的轮回,用自己的语言来与山鸟、河流、石头说话…… 终南草堂创始人张剑峰个人对终南山的理解是: “终”寓意停止或者收藏,对应北方,季节为冬天,在天为北斗,北斗主死亡; “南”寓意生长与开始,对应南方,季节为夏天,在天为南斗,南斗主长生。 终南山在传说中是“仙界与红尘的分界”,太乙峪翠华山天池群山环峙,入冰洞风洞,巨石乱叠。再上,则有两石夹峙一线蓝天,摩天辟地,如削如攒,石上阴刻“玄关”两字,暗指道教内炼中的突破关口。 玄关者,登堂入室之门也。 流云片片,蒙蒙雾气中,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关”,是启示世人追寻人生终极意义的密码吗?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远古与现代,仙境与凡尘,隐逸与入世,伏藏与显彰,心静如水的隐士与忙碌焦虑的都市人,这些矛盾的概念,似乎都在一个小时的车程里转化与存在。 也许,终南山的山水日月更像一面镜子,能够使每一个匆忙、焦虑的现代人驻足镜前,静静地观照,然后朝着一个圆满的方向重新塑造自己。 这座缄默不语的伏藏山谷和玄关,留给我们现代人的,是无尽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沉沉思索…… 仰望星空的人越多,人类才有希望。 面对着这座美好而隐秘的大山,我知晓我面对的巨大困难。匍匐在她的脚下,我会体会到她的缄默和伟大的灵性智慧。终南山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以我有限的目力和时间只能看见她的某个片段,而永远无法深入她的整体…… 一位住山多年的隐士说:如果你对一只蚂蚁说有大象,蚂蚁根本不相信,因为它看不见。他又说:在终南山里我看到很多东西,但是我不愿意说。 在这本书里,我只是一位刚刚开始咿呀学语的讲述者,但终南山,她隐瞒得更多!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