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说明
序言
导读 通融三教、对话东西
第一讲 东西文明之异同及其研究方法论的省思
一、从做学问的“五证”谈起
二、哲学不离生活,从经验的觉知谈东西文明对比
三、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启发
四、台湾:“承天命、继道统、立人伦、传斯文”
五、对韦伯本质主义方法论的反思
六、张光直“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及杜维明“存有的连续观”的提出
七、汉字是图像性文字,汉语的文字和语音是一统而多元的关系
八、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中西文明对比理解
九、中国道论传统: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
十、宇宙创生神话折射出不同文明形态的思维方式
十一、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思:中国哲学应积极参与世界对话
十二、西方宗教是绝对威权的强控制系统,中国宗教是宇宙、人我、万物通而为一的弱控制系统
十三、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
十四、结语:回归经典,让汉语参与哲学思考
问题与讨论
第二讲 儒道佛三家的基本思想:人伦孝悌、自然无为、缘起性空
一、儒道佛“三教同源”说
二、儒道佛的基本区别:儒道之“生生法”与佛教之“无生法”
三、儒道之同源互补
四、儒家之人伦建构与道家之归复自然
五、儒道在当代社会:儒家之自强不息与道家之付能于所
六、佛教中国化:出世而即世
七、结语:“生生法”有别于“无生法”,“无生法”包蕴“生生法”
问题与讨论
第三讲 儒家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以《论语》为例
一、缘起:学习《论语》历程之反思
二、《学而》篇的三层理解:教育权的解放,游士阶层兴起,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
三、意义危机背景下的哲学论题批判:以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为例
四、儒学发展应该去芜存精,回归“五伦”
五、从“人伦孝悌”到“仁义忠信”
……
第四讲 如何读《论语》——经典、生活、实践与诠释的交融
第五讲 道家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以《道德经》为例
第六讲 如何读《道德经》——经典、生活、实践与诠释的交融
第七讲 佛教经典智慧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以《金刚般若菠萝蜜经》为核心的诠释
第八讲 如何读《金刚般若菠萝蜜经》——经典、生活、实践与诠释的交融
第九讲 论儒道佛三家思想之融通及其对现代化之后的可能贡献
第十讲 迎接新文明轴心时代之来临——从“文明的冲突”到“文明的对话”
附录 我的学思历程: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反省与思考
林安梧教授著作简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