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介石后传(蒋介石在台湾的最后26年1949-1975)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师永刚,方旭编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师永刚、方旭编著的《蒋介石后传(蒋介石在台湾的最后26年1949-1975)》是继《蒋介石自述》轰动华语圈之后的又一力作。独家揭秘蒋介石在台湾26年私史、政史、秘史,26年治人、治事、治政,包括:

炮击金门台湾机密要件

蒋经国安排蒋介石张学良密会前后

“反攻大陆”计划始末

孙立人兵变真相

流放陈立夫

蒋介石遭遇车祸折寿十年

曹聚仁斡旋国共合作幕后

周恩来与蒋介石书信往来……

内容推荐

师永刚、方旭编著的《蒋介石后传(蒋介石在台湾的最后26年1949-1975)》在大历史背景下,记述蒋介石在1949年败退台湾后人生最后26年的详细情况。

从1949年以62岁的年纪黯然落脚台湾,蒋介石长留孤岛达26年的时间,没有再离开这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土地一步,编织着“反攻大陆”的美梦,至死方休。

蒋介石人生的这段岁月,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充满神秘。本书沿着两蒋父子在台湾行馆的足迹,一一勾勒出各种“正史”讳莫如深的历史脉络。每处行馆里都有个人的足迹和政坛风云、冷战时代国际风云交汇相通;每个地方都有风起云涌的局势变动和决策变化;历史和现今图片的对比、往事和现实的交相辉映,从另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书写了一部蒋氏人生落幕之书。

幕起幕落,潮叠潮涌,一切俱成往事,两蒋功过已交给历史;只是过往荣光,映衬着如今蒋家在台的淡出与锋芒褪尽。

目录

序章:

前传 蒋介石台湾政治地理:62岁,转进台湾。26年生涯,34处行馆

第一卷 澎湖贵宾馆:蒋介石转进台湾落足处

第二卷 高雄西子湾:蒋介石来台第一行馆,记录“八二三”炮战全程

第三卷 草山行馆:解密蒋介石谋“反攻大陆”之“国光计划”

第四卷 士林官邸:蒋宋25年寒暑共度的唯一“总统官邸”

第五卷 角板山宾馆:台湾版溪口的沧桑岁月

第六卷 阿里山神木与贵宾馆:蒋介石三度避寿地

第七卷 草山御宾馆:见证蒋介石“清党”与“孙立人兵变案”

第八卷 战地行馆:蒋氏父子亲历金门炮战、一江山与大陈岛三大战役

第九卷 大溪行馆:蒋介石与张学良重遇之谜

第十卷 台南风水形胜地涵碧楼(之一):日月潭谋改革党务,流放陈立夫

第十一卷 两岸交流第一线涵碧楼(之二):密使曹聚仁密访蒋氏父子,带周恩来亲笔信会晤

第十二卷 全台首遭拆毁的卦山馆:陈诚与蒋介石三连任之幕后纠结

第十三卷 樱花温泉山色行馆:“雾社事件”旧地的蒋氏梅花

第十四卷 梨山宾馆:蒋介石南巡、“梨山会议”、中兴台湾起步处

第十五卷 栖兰行馆:蒋介石在台湾最袖珍的行馆故事

第十六卷 澄清湖行馆:蒋孔宋三大家族最后在台的聚会

第十七卷 阳明书屋:蒋介石为自己打造的最后文史档案归宿

第十八卷 慈湖行馆:“两蒋”灵柩奉安大陆争议

第十九卷 中正纪念堂密码:蒋介石专用之“国家级”祠堂:中正庙

试读章节

风华褪去,无限凄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这是草书大家、国民党大佬于右任。在临终前手书的诗句。1949年,于右任随着蒋介石来到了海角一隅,从此远离故土,并于1964年病逝台北。11年后,蒋介石也在异乡台北画上了人生的句点。

从1949年以62岁的年纪,黯然落脚台湾,蒋介石长达26年的时间,长留在如许蕞尔小岛,没有再离开这36000平方千米土地一步,毕生编织着“反攻大陆”的美梦,至死方休,未再踏上大陆故土。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即指示各行馆应都归还原来单位自行运用,仅保留角板山新宾馆作为正式的“总统宾馆”,也是当时全台唯一一处正式的“总统行馆”。所以各地蒋介石行馆纷纷取消原先军事戒备森严的限制;只是即便蒋经国作此宣示,但蒋家威势仍在,大多数行馆主管单位还是不敢贸然开放,直到李登辉执政后,这种情形都没有完全改变。所以除了角板山宾馆等少数案例,能在蒋经国指示下,交给“救国团”等团体开放民间住宿与青年度假使用外,多数行馆仍改成蒋介石的纪念厅舍,或是宁可让空间与设施闲置,以避免争议,住进“总统”套房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待遇。至于蒋介石一手促成的慈湖宾馆,更成为蒋介石灵柩暂厝的地点,只是内部摆设略做调整成今日的局面。

此外,蒋经国正式当家后,宋美龄避居美国,为了表现对宋美龄的尊崇与礼遇,蒋经国还是长期保留士林官邸不做任何改变,同时编拨预算修缮,作为宋美龄的在台住所;但士林官邸的确已不复当年风华,渐渐消逝在政治舞台之上。蒋经国居住的七海官邸,随着他的健康日薄西山,也成为蒋方良孤单向晚的所在。

同时随着时光流逝,不少蒋介石昔日行馆,因是山间简单建筑,加上台湾山区多野火、强风、暴雨侵蚀,均难以久存,或不堪使用,如草山行馆、合欢山松雪楼都一度荒废,或如桃园角板山的复兴宾馆、中横的青山别馆与大雪山宾馆则均遭火焚毁。

20世纪80年代后期,打着反蒋、反国民党招牌的民进党人士跃上台面,“两蒋”行馆也成了批判斗争的对象,例如彰化八卦山行馆,就被民进党地方政府以已达使用年限为由决议拆除,是蒋介石行馆一连串悲惨命运的开始。2000年政党轮替,民进党“去蒋化”攻势更甚,即使能躲过天灾侵袭,蒋介石行馆依旧命运各异,或如草山行馆遭人焚毁,或因少人闻问而荒废在山林之间;遭遇较佳者,改建为贵宾别墅提供游客住宿,或作为历史文化展示空间、美术展场,各有一本难念的经。  其实蒋介石以岛为家,台湾又有何处不归他所有、归他所管?既然尽归我有,又何须汲汲于私产?不过话说回来,那些蒋介石再次造访概率微乎其微的行馆,即使关闭密封,同样也要长年专人专款维护,虽无行馆之名,却有行馆之实,账自然还是要算到蒋介石身上。

只是这一路行馆轨迹,象征“两蒋”在台湾留下的足迹,宛如展现他们在台岁月缩影的舞台,幕起幕落,细数着过往风风雨雨、波涛汹涌,俱成往事。“两蒋”功过已交给历史,只是过往荣光,映衬着如今蒋家在台的淡出与锋芒褪尽,不但反映出蒋氏王朝日渐落寞的命运,也让人看到岁月无情,任凭英雄如许,总也逃不过历史洪流的淘洗。(P17-18)

序言

从1948年以62岁的年纪,黯然落脚台湾,蒋介石长达26年的时间,长留孤岛,没有再离开这36000平方千米土地一步,编织着“反攻大陆”的美梦,至死方休,未再踏上大陆故土。

只是这一路行馆轨迹,象征“两蒋”父子俩在台湾留下的足迹,宛如展现他们在台岁月缩影的舞台,幕起幕落,细数着过往风风雨雨、波涛汹涌,俱成往事。“两蒋”功过已交给历史,只是过往荣光,映衬着如今蒋家在台的淡出与锋芒蜕尽,不但反映出蒋氏王朝日渐落寞的命运,也让人看到岁月无情,任凭英雄如许,总也逃不过历史洪流的淘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