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喜欢乡村的道路,可以任由思绪飞向一望无际的前方。”不知何时,说故事的女孩曾这么说过。
我和菲利克离开多伦多前往爱德华王子岛的五月的早晨,我们还没听她这么说过。说实在的,当时我们连说故事的女孩这个人都没注意到,也不了解她为什么被称为“说故事的女孩”。我们知道的是,已经过世的菲莉思蒂姑姑的女儿雪拉·斯大林,在卡拉尔祖父金克农场旁的一个农场和伯父罗佳·金克及奥莉比亚姑妈一起生活。
从奥莉比亚姑妈写给父亲的信来看,她好像是个很快乐的女孩,除此之外,我们就一无所知了。我们感兴趣的是,即将会见到菲莉思蒂、雪莉、达林三人,他们都住在祖父的农场,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会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一段时间。
列车从多伦多出发时,我们虽然对目的地有些了解,但那里仍然充满许多未知的魅力。
我们想象着父亲的故乡,心中描绘着父亲少年时的家乡;父亲对于那儿根深蒂固的情爱,也使我们对那里有一份憧憬。虽然那是我们未曾谋面的地方,我们却对那儿有一种莫名的情怀,始终期待着父亲带我们去那“怀念的故乡”、位于“金克果树园”前方的老家。到时候,我们便能漫步在“史蒂芬伯父的步道”上,喝到中国式屋檐下的井水,立于“说教石”上吃自己“诞生纪念木”上的苹果。
那一天,比我们预料中来得早。父亲无法带我们一起来,他不能放弃晋升与加薪的好机会,又不能带我们兄弟一起前往利欧德加纳罗赴职,由于母亲早逝,父亲打算暂时将我们兄弟寄养在故乡阿雷克伯父与加妮特伯母家。于是我们从爱德华王子岛出发,准备返乡的女佣照顾着我们。真可怜,她这段旅程一定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我们一不小心走失了,非得将我们交到阿雷克伯父手上才安心。
“我没法阻止你们离开我的视线,为了确保旅途平安,最好的方法就是拿两条绳子将你们和我牢牢系住。”这就是女佣担心我们走失的证据。
和女佣道别时,我流下了伤别的泪,当我一眼见到阿雷克伯父时,竟然将伤心全抛在一旁了。
伯父是个矮小的男人,有着消瘦的脸庞、大而忧郁的蓝眼睛——和父亲一模一样的眼睛。看得出来,伯父很喜欢小孩,并且衷心欢迎“安拉的儿子”。坐在伯父身边,我的一切顾虑都消失了,在二十四英里长的路上,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到达卡拉尔时,天色已经暗了。我们登上金克农场山丘后,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见后方挂着一轮五月的淡月,我们兄弟瞪大眼睛期待着。
“哇,是大柳树!”马车在门前转弯时,菲利克兴奋地叫道。
的确很美!一天傍晚,祖父从小河岸耕作返家后,将小柳枝插在了门边柔软的土里,小枝渐渐长高了。据说,父亲、伯父、姑姑最喜欢在树荫下玩耍,以前的小枝现在也已经长成巨大的柳树了。
“明天我们去爬树!”我高兴地说。
右手边朦胧可见茂密的树枝,很明显,那是果树园;左手边就是被针枞包围的老家。这时,身材高大、圆滚、面颊如盛开的芍药的加妮特伯母也出来欢迎我们了。
不久,我们已经坐在厨房进餐,有种流浪归来的感觉。
菲莉思蒂、雪莉、达林坐在对面。我们一边进餐,一边偷看他们三个,结果发现他们也在偷看我们,不时眼光交会。
达林年纪最长,和我一样十三岁;消瘦的脸上缀有雀斑;茶色头发长而直;漂亮的鼻子一看就知道是金客家的鼻子;嘴巴最特别,不论是金克家还是霍特家,都没有这种嘴形,不用说,那是非常丑的嘴巴,大而薄,弯曲得厉害,但由于他笑得很亲切,我和菲利克都对他有好感。
菲莉思蒂十二岁,采用与菲利克伯父双胞胎的菲莉思蒂姑姑的名字。父亲曾向我们提过菲利克伯父和菲莉思蒂姑姑,他们已经在遥远的地方同一天去世了,在卡拉尔旧墓地比邻而葬。P1-3
何为上乘小说?
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标准,但无论如何,大概总要承认,它之所以称得上上乘,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它塑造了一个乃至几个永不磨灭的形象。作为一部穿越了时空,在今天,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熠熠生辉的作品,蒙哥马利的“安妮的世界”系列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叫安妮的女孩的形象。这个形象,始终占据世界文学长廊的一方天地,在那里安静却又生动无比地向我们微笑着,吸引我们驻足.无法舍她而去。从阅读“安妮的世界”系列的第一本《绿山墙的安妮》开始,就注定了在掩卷之后我们要不由自主地回首张望,向那个让人怜爱的孩子挥手,再挥手。我们终于离去,山一程,水一程,但不知何时,她却悄然移居我们心上,在今后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不时地幻化在你的身边,就像她总也离不开风景常在的“绿色屋顶”一样。她的天真纯洁,会让你感动,会让你的灵魂不断得到净化;她柔弱外表之下的那份无声的坚韧,会让你在萎靡中振作,让你面对困难甚至灾难时,依然对天地敬畏,对人间感恩。这个脸上长着雀斑、面容清瘦、一头红发的女孩,是你的“绿色屋顶”,而你也是她的“绿色屋顶”。一个形象能有如此魅力,可见这部塑造了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一些作品,即使是一些被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们津津乐道的作品,我们阅读它们时总是很难进入,它们仿佛被无缝的高墙所围,我们转来转去,还是无门可入,只好叹息一声,敬而远之。即使勉强进入,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距离感,读完最后一页,我们依然觉得那书在千里之外冰冷着面孔,像尊雕塑。阅读《绿山墙的安妮》却是另样的感受——说不清的原因,当年我在看到书名时,就有了阅读它的欲望。看来,一部书有无亲和力,单书名就已经散发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流畅的毫无阻隔的阅读。这部书是勾魂的。它以没有心机的一番真诚勾着你。它在叙述故事时,甚至没有总是想着这书究竟是给谁读的,作者只是把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是倾诉,也是亲和力产生的秘密:倾诉就是对对方的信任,这时,你与对方的距离感就消逝了——所有的人都是喜爱听人倾诉的,因为那时他有一种被信任感。蒙哥马利的作品大都带有自传性,是在说她自己的故事,现在她要把它们诚心诚意地讲出来。我们在听着,出神地听着。
除了《绿山墙的安妮》系列之外,蒙哥马利还写了一个叫艾米莉的女孩成长的故事。
同安妮一样,艾米莉也生活在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的爱德华王子岛;有着阳光般美好的性格和浪漫的情怀;也爱幻想,幻想使她的精神世界异彩纷呈,使她在绝望中看到了生路。而艾米莉对写作的痴迷和追求更像是蒙哥马利本人。当伊丽莎白阿姨让艾米莉放弃写那些无聊的东西时,她说:“我是不能放下写作这件事情的!因为,我的身体里面流有那种爱好写作的血液。”正是这种对写作强烈地热爱,使艾米莉的人生更加丰富生动,最终成为当地人人皆知的作家。
还有,就是它的无处不在的风景描写。离开风景,对于作者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的小说,很难再看到这些风景了,被功利主义挟持的文学,已几乎不肯将一个文字用在风景的描写上了。“艾米莉的世界”也离不开风景,离开风景,就会失去生趣,甚至生命枯寂。艾米莉说:“有生命的礼物最叫人感到高兴!”她有很多朋友,有猫咪麦克和索儿、有呼呼叫的风姨、“亚当和夏娃”“松树的公鸡”,以及温柔宜人的桦树太太……万物有灵,一切都是她生命的组成部分。她是自然的孩子,自然既养育了她,也教养了她。
无论是安妮还是艾米莉,她们的人生称得上是完美而理想的人生,她们是我们所有愿意更好地活着的人的榜样。
《蒙哥马利作品精选(9说故事的女孩)》系为加拿大著名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除《绿山墙的安妮》系列之外,又一部感人的少女成长作品。
即使再普通的故事到了说故事的女孩嘴里都会令小伙伴们沉醉,就这样,孩子们在爱德华王子岛的珍珠般熠熠生辉的生活由她的故事串联了起来。
《蒙哥马利作品精选(9说故事的女孩)》为加拿大著名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女孩完美而理想的一生。该作被多次搬上银幕。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即使再普通的故事到了说故事的女孩嘴里都会令小伙伴们沉醉,就这样,孩子们在爱德华王子岛的珍珠般熠熠生辉的生活由她的故事串联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