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 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石继航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这是来自唐代的花影:映着沉香亭前,一枝红艳醉过李白;万里桥边.冉冉红蕖留过杜甫;崔护惆怅人面桃花何处去;杜牧欣喜牧童遥指杏花村……石继航著的《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精)》以十二月花令为引领,三百余首古诗词为蓝本,带领读者走进古典文学的花草世界,品味千年传颂的唯美意象,将人世间的芬芳与风雅,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石继航,笔名江湖夜雨,诗词鉴赏类畅销书作者,CCTV4《中华情》诗意系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学顾问,河北卫视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冠军。出版作品有《印象盛唐:唐才子评传》《煮酒论道:逍遥世间的绝妙智慧》《华美的大唐碎片》《馥香记》《宋朝的腔调》等数十部。 内容简介 石继航著的《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精)》摘取三百余首古诗词中花草诗篇,结合花卉名字的由来,以雅致飘逸的笔调,记录了花草在诗词中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它们情感交织的典故。重拾对大自然的向往,体悟花与四季之美。 目录 代序 花能解语,月可寄情 第一季 正月花令:兰蕙芬 迎春初放 二月花令:桃始夭 杏花出 梨花溶 三月花令:杨花入水 海棠睡 丁香结 第二季 四月花令:牡丹王 芍药相于阶 杜鹃归 玫瑰香 蔷薇蔓 荼蘼留梦 五月花令:榴花照眼 六月花令:茉莉来宾 菡萏为莲 第三季 七月花令:紫薇浸月 八月花令:桂花香飘 九月花令:菊有英 第四季 十月花令:月季独放 十一月花令:山茶灼 十二月花令:水仙负冰 梅花绽 后记 红尘辗转,我待花开 精彩书摘 真奇怪,几千年过来,这人的素质怎么反而下降了哩?好在还有阿牛的这首歌,倒像是继承了《诗经》中意境:“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儿开……” “桃花”,似乎和男女隋爱有着不解之缘,男女间的艳遇往往称之为“桃花运”,有关男女之事的绯闻叫“桃色新闻”,特别能勾人魂的眼名为“桃花眼”…… 桃花,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面桃花”的故事,它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一首诗: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重复了。然而,干百年后,我们读到此诗,那个桃树下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少女,却如同亲见,桃花树下那段如潋滟春光一样的美好爱情,依然让我们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一首诗,名为《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桃花的影像,长孙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样羞答答的,而是大胆地说: “兰闺艳妾动春情”,那灿烂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一 此后的诗词文赋中,一提到“桃花脸”“桃花面”,都不觉让人记起爱情的故事,不过后世的许多文字中,不免都挂上了伤感的色彩。晚唐擅写闺情诗的韩偓,曾在《复偶见三绝》第二首中这样写道: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这名女子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和有情人成为眷属。她现在默默地望着这个她深爱的男人,心中悲辛交集,却不敢脱露形迹,此时此刻,情何以堪!韩偓还有一首名为《新秋》的诗:“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我认为这两首诗中都用“桃花脸”来形容的女子,应该是同一人,她或许正是韩偓念念不忘的情人。 同是晚唐诗人的韦庄,相传其爱姬为蜀主王建所夺,他刻骨的思念化作这首梦中的小词: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直到现代,张爱玲有一篇名为《爱》的散文,其中写了村庄里的女孩子,一个春天的晚上,她手扶着桃树,和一个男子打招呼:“你也在这里吗?”然而,他们的故事从此没了下文,后来女孩子被拐卖到他乡外县,几次三番地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和风波,但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那棵桃树下,那个年轻男子。 桃花,一直都代表着那美好易逝的爱情。正所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依愁。” 古来多少痴情人都伤叹: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桃花,所代表的意象,不单单是青春妙龄的女子,芬芳甜蜜的爱情。由于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桃花也代表着隐逸和超脱的气质。 《桃花源记》一文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王维有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就堪称“诗中有画”,道出了隐者之居的剪影。 P28-30 前言/序言 又将面临几个月的北方冬日,灰云如絮,雾霭沉沉。 这样的日子,心情很容易像郊原里的黄土一般冰冷枯寂。然而,叶子黄时,我们应该想到绿。古人为破解冬日孤闷,有《九九消寒图》一说,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曾提到:“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意思是说画梅花一枝,共八十一瓣,自冬至日起,每天染红一瓣,这样全染完后就过了整整八十一日,不知不觉已是冬尽春来、花开草萌之时了。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冬天日历。梅可自己画,不会画也不打紧,当时就有刻印好梅瓣图来售卖的,一如现下流行的十字绣。 受此启发,江湖夜雨决定也蜷缩进自己的小屋,在昏黄的灯光下翻一翻故纸堆,找一找古典诗词中的妖娆百花。书中自有花如锦,随心拾掇,如观“万美人尽临妆镜”,寂寥索寞,一时或忘。 百花有七情:所谓“淡云薄日,夕阳佳月,花之晓也。狂风连雨,烈焰浓寒,花之夕也。檀唇烘目,媚体藏风,花之喜也。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愁也。欹枝困槛,如不胜风,花之梦也”。 百花有百态:牡丹雍容,富贵之态;莲花高洁,君子之态;菊花淡雅,隐士之态梅花凌寒,节烈之态;桃花明艳,丽人之态;海棠妩媚,贵妃之态……又有山茶鲜妍、瑞香芬烈、玫瑰旖旎、水仙清绝……更有梨花瘦、玉簪寒、丁香愁、杏花娇…… 坡仙曾感慨道:“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而赏花无诗,亦不免让人遗憾。“琴棋书画诗酒花”,历来称为风雅之事,宋人汪元量曾写道: “花似锦,。酒成池。对花对酒两相宜。水边莫话长安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对花对酒,虽为赏心乐事,但有道是“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苦夫内酒越茶及一切庸秽凡俗之语,此花神之深恶痛斥者,宁闭口枯坐勿遭花恼可也”。所以,“酒”和“花”挨在一起,恐怕没有“诗”和“花”靠在一起更令花神快意。“主人好事能诗”,乃是“花快意”凡十四条之一。 对花可解语,对月可寄情。万点落花俱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踏不尽的是桃蹊李径,绝不了的是惜花心性。又闻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来寻万首佳句,博百花春风一笑。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