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在天真(新凤霞自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新凤霞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水灾

天灾人祸是不能够预料的事情。在旧社会,穷人遇见天灾可就更苦了,趁机做坏事的坏人也更多了。记得天津一九三九年闹大水时,我刚满十岁,那是个下午,我提着铜壶上街去买水,从我家到水铺也就半站路远。去时眼看着从马路边地沟往外冒黑水,回来的时候水就上了街,真是水火不留情啊!大水一会儿就从胡同进了院子,上了炕。

那时我家住在南市升平戏院后杨家柴厂。这里地势低洼,大雨后水比别处深一二尺。会水的人这时可顶用了,帮助大伙儿用木盆运东西,用木头做成的木排运小孩子。

我们这个胡同唱戏的多,哪家都有戏衣,这可是演员的财产、吃饭的家伙,得抢着先把戏衣运出来。水很快没了炕沿,桌子上放凳子,凳子上摞箱子,高一点儿是一点儿。眼看着水一个劲儿地往上长,老人小孩最惨了,哭的叫的,真可怜哪!

人多主意也多。好在这一带都是砖房,地势低就上房吧,这个主意立即得到大家同意,大人孩子,一家子一家子的全都上了房,能搬的东西也全搬上去了,吃睡都在房顶上。最可怕的是下边一望无边的大水。这时正是七月连阴天,老天爷天天下雨,“咕隆隆”打雷,上边浇着下边泡着,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大伙儿躲在房顶上,用席、竹竿、杉篙搭成小棚子躲躲风雨。这时才能看出人心哪,我们这个大杂院住着十几家人,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一个卖药糖的傻二哥也不过十五六岁,他平时热心,喜欢帮助人,遇见这样的天灾,他可是得用的人才了!他从小就常常到河沟里去洗澡,会凫水,这时他挨家挨户,爬上爬下,把人救出屋,他首先把最困难的下肢瘫痪的四姨夫背上房,接着脚下踩着水,用一个大木盆双手推着,上边摆满每家的东西,一件件地运到房上去。他都把别人家的东西运完了,人也都背上了房了,才回家去接自己的老母亲、三个弟弟和破烂东西。

傻二哥为每家每户搭棚,没有那么多绳子,他就把身上穿的褂子撕成了条,搓成绳,他连家里唯一一条破被子都给撕了。光着膀子,这房跳那房,一家家的棚都搭好了,最后才给自家搭一个很小的棚。他还为大伙儿运点吃的,弄点水。哪里有干净水呀,就是把房下的臭水舀到房上澄清了吃。

傻二哥热情肯帮人,跟他娘的为人也有关系,他们母子处处都帮人,什么事都先想到别人。傻二哥他娘常爱说:“唉!不修今生还要修来世了,要多做点好事,做了坏事怎么去见阎王爷呀!”傻二哥不这样看,他说:“我娘信神,可我一不烧香二不许愿,就是凭良心,对人好心肠,这比什么都好。烧香还得花钱给泥胎磕头,瞎掰咧!”

傻二哥因为给大伙办事还跟他娘吵过架。二哥把很多邻居老弱都背上房,安置好。他先把他娘放在桌子上,又把桌子放在炕上,不想因为耽误太久了,待到回来接娘,炕已经塌了,桌子陷进了炕里,把他娘和小弟弟吓得大哭。二哥把大伙的事忙完了,看见他娘的这个狼狈相,背起娘搀着小弟弟就走。两个大弟弟不知到哪儿去了,后来才找到,原来是跟着街坊都上了房,他家东西可就全部湿透了。这事谁也不知道,他娘跟他抱怨时我才知道的,因为我正在帮二哥把打湿的东西都晾起来。他娘说:“你走了就不回来,把我跟弟弟就撂在桌子上了。虽然桌子摆在炕上,可眼看着从院子进水,一下子进了屋子,一会儿又上了炕,“轰”地一下子把炕冲塌了!你说吓死人不?”二哥说:“那也不要紧,您怎么着有我哪!人家都比您难哪!我这不是来接您了,这不也上了房吗?这是遭大难的年头,先帮着比咱难的上了房,比您烧香磕头求神强!”

一天,唱三花脸的王吉仙大爷发现了一条小蚯蚓,就大叫起来:“快来呀!龙王爷显圣了!”这下子可惊动了所有困在房上的大人孩子。吉仙大爷双手托着这条蚯蚓,嘴里念着:“龙王爷啊!快把水收回去吧!哪方造孽找哪方啊!我们这方都是好人哪!”在吉仙大爷的指挥下,大伙对蚯蚓磕头。可是傻二哥就没磕头,我也没磕头,因为我和母亲一向不信神。傻二哥的母亲趴下磕了好几个头,我看见傻二哥很不耐烦。吉仙大爷要大家凑钱买香,他自己先拿出钱来,傻二哥他娘也出了钱,大家有的出了钱,也有的实在太穷,拿不出来。傻二哥却帮着去买了供,吉仙大爷又领头烧香磕头求龙王爷。

我们每天站在房上数着墙砖的数目,来测量水位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每天看多少遍。数呀,数呀!一块,两块……盼着水落下去。烧香磕头求这条小蚯蚓还真“灵”,果然第二天一数砖,水位落下一块儿,大家可高兴了!但不知怎么回事,蚯蚓大量出现,爬得到处都是,怎么这么多“龙王爷”呀?有人看见还跪下,可是只磕头不烧香了,因为大家都没钱,再说水也没落。没想到第三天水位长得更高了,吉仙大爷也不吭声了。P14-16

书评(媒体评论)

读凤霞的文章,我好像从一大堆凌乱的旧书里,忽然发现一个

贴照簿,里面贴满了旧艺人和他们舞台生活的照片。

——艾青

本色见才华,我钦新凤霞。

——叶圣陶

我愿青少年们,读过要好好记住她的话,这对于你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有极大的帮助。

——冰心

做了半辈子朋友,才明白评价这位漂亮美丽的朋友是一件多么庄严和神圣的事。

——黄永玉

目录

第一部分 永葆幼稚青春

 画个三花脸

 弃儿

 水灾

 开妓院的二伯母

 财产

 烟鬼

 赵山东怕“仙刺猬”

 卖糖堆儿

 红闺女

 小动物情趣

 儿时天津记事

 表哥

 一九四三年青岛卖艺

 我们是主人

 天桥

第二部分 本色见才华

 我的艺术道路

 补台

 来北京

 堂会戏应节戏

 忍

 勤

 王殿

 忘词

 为评剧增添新唱段

 我演《坐楼杀惜》

 我演《刘巧儿》

 说说《花为媒》

 我的干爹齐白石

 梅先生和梅师母

 一个音乐家对我的帮助——怀念盛家伦

第三部分 人生欣与戚

 老舍先生为我和祖光做媒

 恩爱夫妻

 只付出不索取

 我的孩子

序言

美人娘

——代序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春雨滴。

草长莺飞的季节,使我想起,1998年的这个季节,我亲爱的母亲猝然远去。那一年的初春雨水浓,天公淅淅沥沥不断地流泪,母亲那颗优美的灵魂在如泪般的烟雨朦胧中回归天堂。

我越来越坚信,我的母亲新凤霞是一个圣女,造物者将她如种子一般撒向人间,意欲要她开花要她结果,要她传递人生中最美好的信息。这正是在母亲离去时众多亲朋挚友滂沱的泪河当中,我是流泪最少的人的原因,感谢美好不该用眼泪,而应该用微笑。

母亲真美。她年轻时候的朋友对我说,出身贫穷的母亲是一朵塘中莲花。不在乎她用面粉袋改做的衣服如何粗糙,不在乎粗布上自染的颜色如何层次不一,走在任何地方她都是引人注意的目标。她美丽的脸庞上有弯弯高挑的眉,深邃多情的眼,笔直玲珑的鼻,线条清晰微微翘起的嘴。她完美的身上找不到缺欠,美丽原来就是这样,天地的灵秀独独钟情于一人。

一条清丽柔和、纯净如涓涓泉水般的嗓子注定了母亲的演唱生涯。她从六岁起迷上了舞台,不顾父母的阻拦,利用各种机会寻求登台表演的条件。幼年的母亲是天津街头拾煤渣的穷苦孩子当中的一个,然而她懂得在帮助劳累一天的父母后,跑老远的路到刚刚开锣的戏园子里去看戏。花花绿绿的舞台上有千变万化、色彩绚烂的歌唱和舞蹈,生、旦、净、末,唱、作、念、打,道不尽的神奇,说不完的魅力。一次一次的争取,一次一次的努力,父母不忍让女儿到戏班子里挨打受骂,但却挡不住女孩子心中的自然之力。她学京剧、学昆曲、学大鼓、学梆子、学评戏,她看过无数演员的表演,没上过学不认字的她能够单凭记忆,录下做一名杰出演员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十五岁的母亲担纲主演,是由于主角临时缺席。早已将戏文牢记心中的母亲临时顶替主角上场,结果却是见惯了名角的观众们发现了一枝空谷幽兰、一朵出水芙蓉。

母亲曾对我说,她之所以做演员是因为爱戏,她太迷恋舞台了,除了演戏,她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新生的共和国为母亲的戏剧创作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在这个舞台上,她创造了多少让一代又一代观众刻骨铭心的形象啊!五十年代的“刘巧儿”“杨三姐”、六十年代的“张五可”“银屏公主”“春香”“珠玛”“祥林嫂”……无数的观众热爱她、崇拜她,我小时候曾见到剧院的工作人员提来观众寄给母亲的信件,足有几大麻袋,打开口袋,哗啦啦散落一地。

我想过,那样多的人喜爱母亲出于一个最自然、淳朴的原因,因为母亲的美丽。

我总觉得,成了她专行里的一派宗师以后,母亲心里一直有一种 危机感。母亲年纪很轻的时候在她的艺术门类当中便成了众望所归的 开山人物,这种辉煌是她没有预料到的。患病之后,母亲的业余时间 多起来,她开始努力地用各种办法寻找她过去的朋友,并且在她的回忆录中怀念那些人和事。许多老友因而又回到她身边,和她恢复了来往,这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她帮助他们,无论有什么事,只要能帮上忙,她便不遗余力。有时我觉得她简直热情得过了火,她却告诉我,妈妈这么多年变成“名人”,而骨子里仍然是原来的那个小凤子。妈妈年纪大了才觉得,人与人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我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出很多。

母亲的美丽,从内至外。

常州,是母亲最终选择飞向天堂的地方。那是一片同样美丽的土地,是一九九八年的初春,北方还寒风凛冽,常州已是桃花初绽,春雨绵绵了。母亲走前,高兴地对我说:“这可是我头一次去常州,我要给那里的朋友多画几张画。”常州是父亲的故乡、水土丰润的鱼米之乡,母亲一生没有去过,却在最后的时刻拥抱、亲吻并将魂灵永远留在了那里。母亲实在是独特的,她的离去也显得那样美,那样温柔,有情有义。

古人有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记得我的一位姨表姐,从不称呼母亲为“姨”,而叫她“美人娘”。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这个称呼,觉得奇妙而好听,母亲在的时候听到这个称呼总会微笑。母亲不在了,这个称呼越发显得那样贴切而美好。

让我也这样叫一声吧:你是我永远的骄傲,妈妈,美人娘。

一九九九年四月 北京

上文是我在母亲去世不久后写的,如今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母亲人生后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疾病中度过的,一九七五年底她身患脑梗,导致半身瘫痪,去世前的二十三年时间都是如此。但在这二十三年中,半身残疾的母亲完成了从演员到作家、画家、导师的角色转换,尤其是她克服了一切心理的、身体的艰难困苦,成为一位出版了几十本著作的传奇作家。

如今,母亲的又一本作品将要面世了,在她去世十九年以后。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从未发表过的,比如《赶城》《表哥》《我们是主人》《勤》《忍》等。记得当年母亲曾将一大包手抄的书稿交给一位来自台湾的朋友,希望这些手稿能在台湾出版,但是后来那位朋友去了美国,书稿出版一事就被搁置下来了。再后来这位朋友在美国找到了我,把书稿寄还给我,而这时候我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正巧去年,一位来自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年轻女编辑王一诺找到我,表示希望能够为母亲再出一本书,我搬出了这一包沉甸甸的书稿,也就成了这本即将付印出版的母亲的新作——《美在天真》。

二○一七年,在母亲九十岁诞辰的日子里,想念我的母亲,我们家的美人娘。  吴霜

二○一十年七月北京

内容推荐

这些文章,有的记录了新凤霞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的是和她同一时代的老艺人的悲惨遭遇,也有的记录自己的家庭和演戏经验。她对过往的记录是含着眼泪在说故事,这些故事几乎篇篇都是对旧社会的控诉。文章都是从生活中来,记事清楚,具有女性温柔细腻的观察,故事外表宁静,内心从容不迫。

新凤霞著的这本《美在天真(新凤霞自述)》是一位淳朴美丽又历经坎坷的绝代佳人,用善良纯真的本色和独立自强的人格,在传奇的故事中,告诉我们“美”的模样。

一部个人生活史,却无意间记录下新旧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编辑推荐

新凤霞著的这本《美在天真(新凤霞自述)》介绍了,她,是一代“评剧皇后”,连周总理都说“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

她,又是一位前卫女子,这辈子干的前卫的事当属追求“戏剧神童”吴祖光,“霞光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她,终其一生都在与黑暗和庸俗的旧世界决裂,又用炙热的感情歌颂新生活……

她就是新凤霞,在她去世十九年后,这部辗转于中国台湾、美国的手稿,终于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既是一代评剧皇后的传奇自述,又是一部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