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中华传统故事”积极响应中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以展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长卷中精彩的片段。
盛州仁、贾友庞等编写的《中国神话故事(上卷)》包括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燧人钻木取火、后稷教稼等经典神话故事。
| 书名 | 中国神话故事(上卷)/彩绘中华传统故事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彩绘中华传统故事”积极响应中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以展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长卷中精彩的片段。 盛州仁、贾友庞等编写的《中国神话故事(上卷)》包括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燧人钻木取火、后稷教稼等经典神话故事。 内容推荐 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神奇、瑰丽,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盛州仁、贾友庞等编写的《中国神话故事》上下卷收录了汉族、布依族、侗族、哈尼族、蒙古族、苗族、纳西族、瑶族等民族在内的四十二篇神话故事,从中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历史和人文风貌。 中国神话故事浓缩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美、动人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 目录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伏羲诞生 伏羲攀天梯 聪明的伏羲 伏羲伐木制琴 神农尝百草 后羿射日 后羿取神药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吴刚伐桂 太阳神炎帝 燧人钻木取火 后稷教稼 水神怒触不周山 黄帝战蚩尤 鲧窃息壤治洪水 大禹伐共工 大禹开山治水 神女峰 英雄刑天 试读章节 女娲造人 自从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大地上也有了秀丽的山川、郁郁葱葱的草木和数不清的珍禽异兽。到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 一天,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来到天地间游历。深邃的天空中日月星辰绽放着光辉,广阔的大地上鸟兽鱼虫繁衍生长。这一切使她感到无比的喜悦。 走着走着,女娲不知不觉地来到湖边。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倒映着自己的面容和身影,于是挥了挥手,这时湖水中的影子也朝她挥了挥手;她笑,湖水中的影子也在笑;她假装生气,湖水中的影子也朝她生气。 女娲突然沉思起来。她想,这天地间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有了,恰恰就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为何不造一些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这天地间来呢? 女娲环视了一下周围,只见湖边有一望无际的黄土。于是,她蹲了下来,用双手捧起了一捧地上的黄土,就着湖中的水在手中捏揉了许久,然后照着自己的样子捏出了一个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上。哈,还真奇了!这个小东西不仅会直立行走、能言善语,而且还特别机灵。 女娲对自己的这一创造感到十分满意。她索性收集了很大一堆泥土,不停地捏起来。她不停地捏呀捏,一个个可爱的小东西就在她周围不停地跳着、蹦着、欢呼着,女娲也高兴地笑了。 女娲给这些小东西起名叫作“人”。人就是能直立行走的意思。女娲想让这些有智慧、能言语的人遍布整个大地。 于是,她开始不分昼夜地捏。困了,把头枕在岩石上打个盹;渴了,就喝上一口湖中的水。她心里想的都是这些人。但是毕竟这大地实在是太辽阔了,她努力捏的人一旦分散到大地上后,就显得稀少可怜了。 女娲想:怎样才能加快速度呢? 这时,湖中两只水鸟为了争夺一条小鱼,把水溅了女娲一脸。女娲摸着这凉爽的湖水,突然灵机一动,攀上了高高的悬崖,从峭壁上拉下长长的老藤。她把老藤的一端牢牢地捆在一块大石头上,又用泥土和上水,把泥土拌成黏糊的泥浆。接着,她把这些泥浆糊在长长的老藤上,同时把老藤的另一端紧紧地握在手里,然后不停地甩动着手中的老藤。 真是太神奇了!溅起来的泥浆落到地上居然成了一群群哇哇叫的小人。 这个办法实在是省事多了。女娲很高兴。 没过多久,天地间就布满了人迹。 看着自己的杰作已布满了神州大地,女娲心想,自己也该休息休息了。 于是,她放下了劳作又开始去各处游历。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创造的人不但没有增多,而且一天天地在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女娲发现,人是会衰老死亡的,自己最早创造的人开始一批批地死去了。 这样,她不得不重操旧业,又开始了制造人的劳作。 女娲周而复始地制造着人。久而久之,她觉得这样太麻烦了。怎样才能让人类绵延不绝地继续生存下去呢?女娲又陷入了沉思…… 终于,女娲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些小人分成男的和女的,让男人和女人相互结合起来生儿育女,让他们自己去延续后代。 人类便这样世世代代地繁衍下来了。 [汉族神话故事] 编写·盛州仁 绘画·邓瑞兴 陈素梅 邓东冬 P7-13 序言 我是听着故事长大的。 人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 记得我小时候在广州,晚上躺在床上,大妈一面给我打扇,一面给我讲故事,直到我睡着。那都是九十年前的事了。我这位大妈是一个文盲,乡下长大的,没入过学,可是很会讲故事,讲的故事天天不同。讲得最多的是“熊人”,“熊人”在广州话里就是熊。我那时候也不知道“熊人”是什么,只知道是坏家伙,啃人骨头还说是啃花生米。回想起来,这些“熊人”故事跟我后来读到的狼外婆故事,甚至法国贝洛尔的《小红帽》故事差不多。大妈既然不识字,没有读过书,这些故事自然都是她听来,记在心里的。 乡下故事真多。后来我每年暑假回乡下,晚上总爱坐在祠堂前面池边的石围栏上纳凉,听大人讲故事,都是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你说奇怪不奇怪,我还听到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还听到姑姑婶婶们爱唱“早来三日梁山伯,迟来三日马文才”。梁祝故事本应是浙江民间故事,怎么千里迢迢传到广东当时的穷乡僻壤来了呢?如今我算想通了。我曾在上海图书馆看过我家乡广东鹤山的县志,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鹤山县的任姓,其祖先是南宋期间从浙江金华逃难到广东的。这就是说,我的大太公是浙江金华人,我的祖籍是浙江金华。浙江人,包括我的任姓大太公,从浙江来到广东,把家乡的故事也带来,也就不奇怪了。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想。 到了今天小朋友嘻嘻哈哈进幼儿园这个年龄,我却是像小老头儿那样一本正经进了私塾。恐怕我是读私塾的最后一代了。我开蒙时真向孔老夫子叩过响头的。我们从三本红皮书读起。三本红皮书就是《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接下来读《论语》《孟子》,读到《孟子》的《离娄篇》,我就进新学制小学读一年级了。读私塾真是乏味,每天上课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塾师书桌旁边背头一天学的几句课文,然后塾师教几句新的。别忘了,桌子上有戒尺,背不出会打手心。还好,手心我没给打过。接下来一整天就是大声读那新教的几句,还有就是写字,对对子。书里说些什么,实在不太懂,读书的目的就是识字。不过读不懂的书里偶尔也有故事。《三字经》里就有“融四岁,能让梨”,“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里还有《揠苗助长》这样有名的故事。我没有如今小朋友在幼儿园听老师讲许多好听故事的福气,可是在最枯燥乏味的私塾里,偶然读到几个故事,也就够我开心的。不过读私塾也有个好处,就是识了许多字。识了字就读闲书,找故事读。在读小学二三年级那会儿,《西游记》我也读过了。不过说老实话,我还没有那么大的学问能读整本《西游记》,我只是在看故事,书中那些佛偈,“有诗为证”的诗我是一概跳过的。不过我想,除了研究文学名著的专家,又有多少读者是一字不落,把整本书从头读到尾的呢?我那时候不但爱读故事,还爱讲故事。我把读来的故事讲给家里的姑姑婶婶听,她们赏我吃番薯糖水。 回想当时我们那些小学生,听故事是最大的乐事。碰到下雨天,体育课不能到操场上去上,我们就求体育老师:“给我们讲个故事好吗?”我们上课,老师也会说:“你们表现得好,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我们听了简直欢声雷动!故事有多大的吸引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小朋友来说,和故事同样有吸引力的是图画,故事加上图画,那就更好了。怪不得连线装的古典小说前面还加上“绣像”,叫“绣像小说”。我有幸在不识字的时候就读到用图画画出来的故事,那就是连环画。我崇拜周身是胆的赵子龙,就是从看连环画开始的。后来还有了会活动的图画故事,那就是动画片。我很感谢动画大师迪士尼给我们创造了米老鼠,米老鼠的岁数大概跟我差不多。我尤其念念不忘的是他的动画片《龟兔赛跑》和《三只小猪》。而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还看到了国产动画片:万籁鸣、万古蟾等四兄弟创作的《骆驼献舞》。总之一句话,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给了我们快乐,也让我们明白了不少事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我们有那么多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我们悠久的历史中有那么多人人熟悉的历史故事,古书中又有那么多隽永的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所有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我衷心希望这些故事一代一代传下来,给一代一代小朋友快乐和智慧,伴随着他们成长。 我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已有差不多三十年的交情了。我的很多重要的书稿都交与这家出版社出版。我们合作得一直很愉快。作为中国目前最出色的少儿出版社,他们的图书注重品位、特色和整体结构,强调文化传承与积累。这是我十分欣赏和看重的。2008年,浙少社精心编辑出版了“绘本中国故事”,时隔九年,又对原有书系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升级,使得图书面貌焕然一新,相信新版的“彩绘中华传统故事”会给广大读者带来更高品质的阅读享受。 时年九十四,于上海家中 任溶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