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后三国是隋唐盛世的前夜,更是当下《楚乔传》、《琅琊榜》等热门影视剧频频涉及的历史。 后三国意指南北朝后期东西魏及其后继者北齐、北周,与南方的梁陈两代对峙的阶段。陈峰韬著的《后三国战争史(从北魏分裂至隋灭南陈)》从后三国之间的战争入手,再现了华夏历经400年大分裂,重又走向一统的壮观历史洪流。
| 书名 | 后三国战争史(从北魏分裂至隋灭南陈)/国史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 作者 | 陈峰韬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南北朝后三国是隋唐盛世的前夜,更是当下《楚乔传》、《琅琊榜》等热门影视剧频频涉及的历史。 后三国意指南北朝后期东西魏及其后继者北齐、北周,与南方的梁陈两代对峙的阶段。陈峰韬著的《后三国战争史(从北魏分裂至隋灭南陈)》从后三国之间的战争入手,再现了华夏历经400年大分裂,重又走向一统的壮观历史洪流。 内容推荐 南北朝后三国是隋唐盛世的前夜。陈峰韬著的《后三国战争史(从北魏分裂至隋灭南陈)》主要讲述了北周宇文氏、北齐高氏以及南粱衰落、南陈兴亡的过程,全面描述了从534年北魏分裂至589年隋灭陈之间的历次战争,特别是对宇文泰、高欢五次大战及侯景乱粱等著名战争进行了全景式描写。本书重点提及了北周府兵制改革、六官改革等制度改革的内容,分析总结了南朝衰落、鲜卑政权兴亡的深层次因素。 目录 一 天裂于北 第一章 河阴之变——北魏大分裂之始 第二章 邺城会战——高欢发迹之路 第三章 关中之乱——硝烟中崛起的武川军团 第四章 孝武西迁——东西魏首次碰撞 二 双雄喋血 第五章 小关之战——宇文泰的战役妙笔 第六章 弘农之战——战争背后的关中经济困局 第七章 沙苑之战——奠定东西分立之局 第八章 河桥之战——东西魏重兵集团大碰撞 第九章 邙山之战——高欢的战略之失 第十章 府兵创制——北朝最利之矛的诞生 第十一章 玉壁之战——枭雄高欢之陨落 三 南天烽火 第十二章 涡阳之战——失控的侯景 第十三章 侯景乱梁——梁武帝的悲剧(上) 第十四章 侯景乱梁——梁武帝的悲剧(下) 第十五章 巴陵之战——侯景的滑铁卢 第十六章 建康之战——新秩序的建立 第十七章 诸萧之战——丧钟为谁而鸣 四 三国鼎立 第十八章 颍川之战——西魏扩张的失策 第十九章 梁益之战——西魏的急剧扩张 第二十章 江陵之战——萧梁绝嗣 第二十一章 钟山之战——南陈崛起 第二十二章 争夺湘州——三国之局的形成 第二十三章 洛阳大战——周齐风云再起 第二十四章 沌口之战——接连失误的北周战略 第二十五章 宜阳汾北之战——北朝传奇将星之对决 第二十六章 太建北伐——六朝金粉之落日余晖 五 三分归一 第二十七章 北周灭齐——北方再次恢复统一 第二十八章 吕梁之战——陈朝军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第二十九章 三方之乱——隋代周之奠基仪式 第三十章 灭陈之战——暌违400年的中华一统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二、六镇起义 张彝事件的影响很陕延伸波及至六镇。六镇即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个镇城,这些军镇设置于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396—397年)。六镇设置的初衷,原是出于国防需要,以宿将统重兵驻扎于平城以北的要塞,防范柔然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六镇的镇都大将地位也非常重要,常常由拓跋族的重要将领出任。魏孝文帝南迁后,政治中心南移,加之柔然的威胁已不再严重,北魏战争方向主要指向南朝齐、梁,六镇的地位一落千丈,不论普通士兵还是镇将,都很难在六镇取得什么良好的前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从治国理念到具体措施全盘汉化,有罪之人按照汉人模式实行迁徙流配,许多罪犯被流配到六镇当兵。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先人,就是因为坐事治罪,被举族流放到怀朔镇罚为兵户。国家纲纪逐渐松弛,镇将的素质也随之堕落,克扣粮饷、欺压士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些社会问题,表面上看是由于汉化政策导致。有人据此责难孝文帝汉化,但从历史的角度看,鲜卑族既然没有能力创造出一种比汉文化更先进的文化,借鉴和吸收,甚至全盘融入汉文化.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前承赵、秦之余绪,后启北周之变革,是隋唐盛世前华夏民族融合发展、为国家提供新的动力的划时代之举,他对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为何会出现种种社会问题?古人毕竟是有时代限制的,孝文帝看到了汉化对于维护政体、强化君权、提高生产力的好处,但在妥善处理纠结数百年的民族矛盾上,他并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鲜卑上层贵族靠门阀固化暂时压制住反汉化的诉求,下层鲜卑人却没有相应利益保障,一旦汉化政策触及深层次利益,鲜卑人对利益的诉求迅速暴发,所有的矛盾都将以反汉化的形式出现。这也是北周、北齐一度出现不同程度胡化逆流的历史根由。 北魏在宣武帝后出现洛阳汉化与六镇鲜卑化两大集团。六镇鲜卑既然没有从汉化中得到任何好处,必然会持续抵制和反对汉化政策。张彝事件发生后,六镇郁积的怨气像野火一样,哄然燃烧起来。 正光四年(523年),柔然人入侵六镇,怀荒镇民要求镇将开仓放粮,好让兵户们有粮抗敌。镇将于景拒不开仓,愤怒的镇兵们起而造反,杀死于景公然造反。随后,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义,各军镇胡汉人民不堪镇将欺压,纷纷响应。破六韩拔陵引兵南侵,并分兵围攻武川、怀朔二镇。北魏急调中央禁兵围剿起义军,不料连连失败。次年,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敕勒人胡琛起兵,秀容川乞伏莫于起兵,羌人和氐人在陇右秦州(今甘肃天水)起兵。正光六年(525年),又有柔玄镇民杜洛周起兵,孝昌二年(526年),破六韩拔陵败死后,沃野镇民被安置到河北,镇民鲜于修礼不堪压迫,再度聚众起兵。杜洛周、鲜于修礼两部起义军后都被葛荣兼并。 北魏中央禁兵在镇压六镇起义的过程中屡遭失败,其主力基本被摧毁,以至于不得不外请曾经的敌人柔然来帮助镇压。起义蔓延到河北、关中后,北魏中央无力能制,只好起用秀容川契胡部落兵来镇压六镇起义,契胡首领尔朱荣遂趁势崛起。他率兵在邺城击败葛荣百万大军,基本平息河北大乱,并派尔朱天光入关中征讨渐成势力的万俟丑奴。 契胡在基本平定六镇之乱后,迅速崛起为国内头号实力派。北魏灵太后和孝明帝因为权力之争,贸然引其入京,酿成不可挽回的大乱。 P6-7 序言 曾有过一个想法,把周、齐、梁、陈诸史按照编年体梳理出来,一是方便串连脉络,二是自己边梳理边学习,这样会比直接看《资治通鉴》更有意思。南北朝后期从北魏分裂到隋朝统一,涵盖的时间才50年左右,本来想着不是太难,谁料一步一步干下来,却发现越来越难。世上的事,有的难,有的易,但是大约一涉及到文字功夫,都不容易。何况,这还涉及到钩沉史事。善著史者大都能名垂青史,今人史学大家中,王仲荦老先生干过这种事,以今人之身份,著出《北周六典》这样的里程碑式巨著,其学术成就让人瞩目。我万没想过得企王老先生的境界,能支撑下来,并逐渐把梳理学习的过程,扩展成为《后三国战争史》一书的创作,多半在于后三国这段历史的魅力。 那么魅力又在于什么?似乎是悲剧的力量。这段历史塑造出若干个有悲剧气质的英雄人物。诸如功成被诛的宇文宪、始乱终弃的韦孝宽、功著名污的宇文护、英年早逝的宇文邕,以及梁武帝、陈宣帝、王僧辩等等。悲剧之最大魅力,在于把一件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撕碎给你看。他们都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搏浪弄潮,都曾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走上前台,都曾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但造化无常,命运难测,时代的潮流把他们推上浪尖,转瞬却又卷入万丈深渊。观其兴亡往复,可足让人叹息。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