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樵著的《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精)》用故事来呈现的历史,一个又一个史书根本不会记录的人物,不同于我们固有的历史记忆,不同于史家宏大的历史叙事,也不同于官方刻意营造的帝王将相家谱。他们身上没有令人称奇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改变整个历史轨迹的巨大能力,他们不过是安安静静地躺在历史档案中的几行文字而已。但是,他们的生命并不比那些皇亲国戚更卑贱,他们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历史潜流。
| 书名 | 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精)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王一樵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一樵著的《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精)》用故事来呈现的历史,一个又一个史书根本不会记录的人物,不同于我们固有的历史记忆,不同于史家宏大的历史叙事,也不同于官方刻意营造的帝王将相家谱。他们身上没有令人称奇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改变整个历史轨迹的巨大能力,他们不过是安安静静地躺在历史档案中的几行文字而已。但是,他们的生命并不比那些皇亲国戚更卑贱,他们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历史潜流。 内容推荐 一样的紫禁城,不一样的风景。王一樵著的《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精)》描述明清时期那些我们常常在历史小说或宫廷戏剧中看到,却又相当陌生的宫中小人物的故事。作者王一樵花费心力阅读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明清两朝实录及清代养心殿造办处、军机处、内务府等机构一手档案资料,从中发掘那些并未被正史记录,同时也是在我们的宏大历史叙述中常被隐去的形形色色小人物:朝鲜贡女、交趾太监、工匠、真假白莲教徒、狐仙、紫禁城守门兵丁、驿递马夫、皇宫仆役、迫于生计进宫的太监和秀女等,让我们一同进入历史的生活场景,去体会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欢乐与辛酸,也让我们透过这些小人物,看见更为丰富的历史、社会、经济、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的图景。 目录 第一章 明清宫中人的生活日常与昔日身影 第二章 明代宫廷中的朝鲜妃子与交趾太监宫人 第三章 紫禁城里上学去:明清时期的皇子教育 第四章 皇帝眼皮下的民间秘密宗教(上):真假白莲教 第五章 皇帝眼皮下的民间秘密宗教(下):狐仙与狐尾 第六章 皇家宫门前的混乱:你不知道的紫禁城门禁管理 第七章 紫禁城守门兵丁的人生苦恼 第八章 百里加急,皇命必达:驿递差役的马上人生 第九章 明清北京的热闹市集与太监宫人的秘密交易往来 第十章 这里也有宫外人:皇宫园林中的各种流动人口 第十一章 太监逃走中:宫中人的生活际遇与个中甘苦 第十二章 秀女、宫女、官女子:明清宫廷女子的日常生活 第十三章 如梦似幻话当年:明清宫廷职人的回忆录 第十四章 是真再来人:紫禁城里的章嘉国师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明清宫中人的生活 日常与昔日身影 我的授业恩师王汎森先生曾在《时代关怀与历史解释》中写道:“一个关心时代的史学家有可能将他的关怀、时代境遇与史学工作叠在一起,成为一面三棱镜,映照他所属的时代。”这一本聚焦明清宫中人的小书,诚如一面“三棱镜”,一方面源自我心中的时代关怀,也出自一些生活际遇,更包括了自己多年来从事明清档案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书中许多故事都是我在研究中的有趣发现,书写与构思的过程虽然漫长,但细细想来,更有十多年来求学与研究中不少温暖记忆。 2002年,我初到北京,那时候正是秋初时分,气候正好,我便时常造访故宫。昔日书本上的知识化为实际,实地感受到一种更深刻的情感触动。古老的殿宇楼阁不再只是史料文献中的字句,而是厚实的人文历史积累。漫步在紫禁城的中轴线,随着参访的游客走在古老的宫殿群中,时间蔓延成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心灵深处也产生了莫名的震动。 还记得那时候趁着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短期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时常拿着谷应泰编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一边准备学科专业知识,一边趁课余时间尽可能去故宫,或是在北京各处转转。由课堂走到历史的现场,体会、感受文字笔墨描述的昔日故迹,相当令人兴奋。兴许,这本书的发端就在那时:我想用文字记录下这份来自历史文化的感动。 往后的十多年,我一直在明清史研究的道路上埋首努力,投入到明清内阁大库的档案整理中,将青春岁月付出在这份数量庞大的历史文献里。这些精彩的宫廷故事以及宫中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来自最无趣的文书整理。每天大量的阅读,日复一日整理内容和编写摘要是这本小书的源头。或许我该这样说,这些明清以来的官方档案文书与史料文献里,一直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但它们一直沉睡在堆积如山的庞大案卷里,静静地等待有缘人的到来,让故事可以被诉说,无声众人的生命际遇可以被后世传讲。 书中各章的撰写时间跨度相当大,编辑成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各方面的修订意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将内容依照时间先后顺序,由明代渐至清代初期,再由乾嘉时期,逐渐铺陈至嘉、道、咸以来宫廷文化的相关人、事、物,最终将叙事延伸至晚清、民国前后的宫中人回忆。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在文字叙述中产生“也同欢喜,也同悲愁”的氛围,让读者走进这些为史家所忽略的宫中人的生活,随着各章的叙事,感受宫廷里各个小人物在生命际遇上的喜乐与忧愁。 我们阅读这些宫中人的记录时,或许会有一些错置的问题,把自身的情感与关怀植入这些叙事情节之中,但也许这些宫中人所留下的这些回忆文字,是为将其这一生在紫禁城中的见闻,以及宫廷中的各种日常生活细节,还有自己生在其中的各种独特的人生体悟真实地记载下来。因此,若换一种角度来阅读,由宫中人生活点滴着手,或许我们将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听到不一样的历史潜流。读者游走在字里行间,除了感知宫廷文化最繁华富丽的刹那荣景,更有曲终人散后,殿宇楼阁无尽无边的空寂落寞。 最后,我想说明一下自己对于宫中人的想法,或者应该说我对这些宫廷中的无声众人,该如何被记忆,甚至成为历史意识的一部分的想法。王老师亦曾在演讲中详细讨论过他对于史学研究者的看法。他强调所谓的“史学”,是一种“扩增新量之学”,为让人们扩展生命的层次与感悟,由心中念头想法,渐至手边日常言谈举止之中。我也认为历史学的普及作品应该要有这样的特质,使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提升生命质量,扩大生活的感知体验。讨论这些历史记忆对于我们而言具有何种特别的意义甚至如何影响了我们对于自己,对于社会的想法,这些都是在阅读与欣赏历史中必经的过程。我们在阅读这些宫中人故事的当下,必定会发现,在主流叙事中,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或记忆,伏匿深藏,但每种都有其动人之处。 这些知识与记忆或许与一般常识有所不同,却是确实的存在。(P1-4)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