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BBC举办的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票选活动中,丘吉尔当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他也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时至今日,丘吉尔依然是屹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除政治家身份之外,在他身上还笼罩着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大学校长、贵族后裔这些耀眼的光环。从政,能带领英国人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文,能以作家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因此,温斯顿·丘吉尔全景式描摹英语民族的巨幅画卷,也就显得格外权威、凝重。王室魅影、浴血革命、北美立国、怒海争峰……《丘吉尔论民主国家(发现美洲新大陆)》在手,尽览英语民族大历史。
温斯顿·丘吉尔著的《丘吉尔论民主国家(发现美洲新大陆)/英语民族史丛书》涵盖了两个世纪中所发生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欧洲的冒险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之后许多欧洲人开始在那里定居。在思考与信仰、诗歌与艺术领域中,其他的新世界也在人们的眼前一一展开。在1485—1688年间,英语民族已经开始散布到全球各地。他们与西班牙的势力对抗,并将之击败。海上通道由此打开,美洲的殖民地也随之诞生。
第一章 圆的世界
我们现在来到所谓的十六世纪,即公元数字以“十五”为开始的一百年。人们非得用这样的英文表达方式,但它令人困惑。它涵盖的这一时期非同寻常,影响到整个欧洲。有些变革潜在巳久,却在此时突然爆发。两百多年来,文艺复兴的思潮一直启迪着意大利人的思想与心灵,色彩鲜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文化出现,但尚未影响到基督教的信仰基础。教皇成了俗世的统治者,如同君主般恣情声色,享受富贵荣华,同时还拥有宗教上的权力。教会买卖“赎罪券”,宣称“赎罪券”可以使活人与死人免受炼狱之苦,收入剧增。主教与枢机主教的职务皆可买卖,平民则被课以重税。教会组织的这些恶行广为人知、招致憎恨,却未受到指责。同时期,在古典文化的启发下,文学、哲学与艺术的成就如百花绽放,让沉浸其中的人心智大开。这是一群人文主义者,他们试图融合古典理论与基督教教义;其中最重要的人是鹿特丹的伊拉斯谟。文艺复兴的思想能够传播到英格兰,大都归功于他。中古时代的欧洲社会,大多建构在宗教的基础上,印刷术让新知识与新理论流入这个社会;1450年起,印刷厂成了文化发展的中心。在西方,从里斯本到布拉格已经有六十所大学;该世纪初,这些大学丰富了学习与交流的途径,让学术发展更为自由。中世纪时,教育的目的局限于训练神职人员,现在却稳定地扩展,不仅训练教士,还培育学者与见识广博的绅士。这些人成为文艺复兴的完美典范。
随着心智大开,人们开始质疑长久以来所坚信不疑的一些理论。十五世纪,人们开始提及过去一千年间发生过的事情,如一些中世纪的理论。中世纪的思想仍存在心中,但人们已经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新时代的边缘。这是艺术与建筑的辉煌时期,因哥白尼之缘故,这时期也是科学革命的开端。哥白尼证明了地球绕日运转,后来伽利略也在重要的时机证实了这一理论。这个新观念对人类的宇宙观有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现在,新观点萌发了。
调查、辩论、寻求新解释的欲望先在古典文化的领域发酵,渐渐进入宗教研究领域。希腊文,甚至希伯来文、拉丁文的文本,都有人重新研究。这样一来,曾被人们接受的宗教信仰,不可避免地遭受大众质疑。文艺复兴是改革的温床。1517年,三十四岁的德国教士马丁‘路德谴责教会买卖“赎罪券”;他对于此事与其他教会重要问题的抨击信被钉在维滕贝格城堡的门上①,在智识上大胆地挑战教皇。起初,他只是反对教会的种种恶习,很快就变成挑战教义。在这场争斗中,路德冒着上火刑柱的危险,展现出坚定的信念,赢得了声誉。他开始发起,也可以说是开始推动一个改革运动,不到十年的时间,他的主张便横扫欧洲大陆,该运动得到“宗教改革”的称号。宗教改革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在茨温利与加尔文领导下的瑞士尤其如此。加尔文的影响从曰内瓦越过法兰西,传到尼德兰与不列颠;在不列颠,苏格兰受其影响最深。
路德的学说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是他本人严守“人因信仰而非教规得到救赎”的原则。意谓:与世上其他异教徒一样,善良正直的生活无法保证获得永乐,相信基督的启示才是最重要的。指引路德的明灯是《圣经》中的教导与个人良知的觉醒,而非教皇的权威。他本人只相信宿命论。亚当在伊甸园犯罪,是因为万能的上帝让他那样做。因此,人有了原罪。约十分之一的人可以逃脱或已经逃脱必然、无止境的天谴。所有的修士与修女都可以借由结婚来得到抚慰。路德自己便是范例。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娶了一位还俗的修女,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宗教改革的影响波及欧洲的每个国家,以日耳曼为最。日耳曼人并不想服从罗马的苛捐杂税,路德的改革运动唤起了他们的民族主义觉醒。路德给日耳曼人送上《圣经》的德文译本,让他们能够保持民族尊严。他也让贵族们有机会保有教会的产业。这些教义被极端分子所利用,导致了德国南部的社会动乱,死了几万人。路德自己则与被他煽动的民众对立。他用最粗俗的字眼唤醒民众,却在人们响应的时候毫不迟疑地回拒他们。他在教义问题上竭尽全力与教皇奋战,对给予他力量的饱受压迫的民众却未能实际关注。他称群众是“猪”,或其他更粗俗的字眼;提及如贵族、富裕的统治阶级等“封建领主”时,则叱责他们未尽全力镇压农民暴动。P3-5
本卷涵盖两个世纪中发生的影响深远的事件:欧洲的冒险家发现了美洲新世界并在那里定居;在思考与信仰、诗歌与艺术领域,其他的新世界也在人们眼前一一展开。1485年到1688年,英语民族散布到全球。他们与西班牙势力对抗,并将之击败,打通了海上通路,美洲殖民地应运而生。生气勃勃与富有冲劲的力量在大西洋西海岸崛起,经历许多后转变为美利坚合众国。英格兰与苏格兰都奉行新教。不列颠岛的两个王国在苏格兰的引领下归于一统。僵持不下的原则问题引起了一次内战。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个性不可一世,英格兰在他的统治下做了一次共和制实验。但是,在全民族人民的要求下,英格兰又恢复了王室传统。本卷终了时,英格兰的新教信仰在一位荷兰君主的统治下稳如泰山,国会在国家事务上至高无上,美洲快速地发展,而英、法之间的一场世界性的长期斗争迫近眉睫。
见解之深刻,思想之敏锐,在英语国家中堪称独步。
——英国历史学家 阿瑟·布莱恩特爵士
伟大的人物……以及他胸中伟大的议题与笔下伟大的事件。
——《时代周刊》
他所拥有的非凡天赋,不只是大家所熟知的那感动人心的文笔,还包括以凝敛简洁的风格完整把握整个历史时代和生命历程的能力。
——《芝加哥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