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是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之一,介绍了知情人眼中的国家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的真实形象,讲述了20世纪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
杨天石、罗伯特·库恩、张颐武鼎力推荐。
| 书名 | 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环球人物》杂志社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是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之一,介绍了知情人眼中的国家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的真实形象,讲述了20世纪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 杨天石、罗伯特·库恩、张颐武鼎力推荐。 内容推荐 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的《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通过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家属、后代、亲友以及同事和老部下的回忆,拨开重重迷雾,真实还原了他们的历史形象,讲述了他们的胸襟与抱负、他们的苦难与奋斗、他们的政治作为与个人性格。同时,折射出20世纪中国政坛风雨如磐的历史岁月。 目录 毛泽东的苦难辉煌 1938贫地惊雷 1941敌后烽烟 1944众望所归 保卫毛主席进北平 组建红色便衣队 十天步哨北京城 毛主席来了 站在金水桥头看开国大典 毛泽东布局建国大业 城南庄惊险一刻 小山村指挥大决战 北平礼遇民主人士 毛主席专列列车长回忆:惊心动魄的29天 初见毛主席 特殊时期的准军营生活 随毛主席上庐山,遵照指示学马列 誓死保卫毛主席 最后的背影 毛泽东对调八大司令员内幕 “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会油” 从“东平湖”聊到《红楼梦》 建军史上的重大高层变动 张耀祠,一生保卫毛主席 “8341”的秘密 衣食住行无小事 知其一不能知其二 最大心愿是回老家看看 晚年秘书张玉凤再谈毛泽东 不想被别人打扰 毛主席眼中的“张飞后代” 轻“”小养”重“大养” 难忘《枯树赋》 不为钱而活 毛泽东:被流言掩盖的真实生活 生活篇——生活上不爱享受饮食上粗菜淡饭 财产篇——工资经常不够用 稿费只有百万元 健康篇——不配合医生治疗病痛中坚持工作 安保篇——常违反安保规定爱挤在群众中间 性情篇——该发怒时就发怒待身边人像亲人 周恩来,让国民党叹服 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到“旅欧共青团” 成立巴黎通讯处 欧洲大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前前后后 周恩来担纲筹建新政协 亲自指挥“夜幕下的行动” 关门起草《共同纲领》 接重任筹组政务院 寻访周恩来海外足迹 巴黎时光 新德里见证 感动万隆 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智斗尼赫鲁 短暂的“蜜月期” 试读章节 此时,毛泽东正在延安的窑洞里,挥笔疾书《论持久战》。 “现在立即对日作战吗?”“对!”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在1937年到达延安后的第一个早晨,就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和朱德来得很早,以至于她没有时间决定是补一下口红,还是把口红完全擦掉。结果,她既没有补,也没有擦。“毛泽东在那座古老的砖地小院里同我握手,欢迎我到延安访问。他举止随意、态度冷静、谦虚好问。”毛泽东从方桌前把椅子拉到一边,脱掉软绵绵的红军帽,一束又黑又粗的头发落到了耳际,他交叉着的双手“异常健美、强悍,有贵族气质,显示出真正的力量”。 海伦给了毛泽东一份见面礼。“是她丈夫埃德加·斯诺一年前给戴着红五角星帽子的毛主席拍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后来广为传播,影响很大。”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创始人安危说,“毛主席看到照片觉得很惊喜,说他没想到自己会是这个样子。” 斯诺拍这张照片时,毛泽东刚刚从瓦窑堡搬到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那时延安还被张学良的东北军占着。在那次见面中,毛泽东向斯诺讲述了自己的生平。“这些内容后来成为《西行漫记》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深深影响了一代美国人对毛泽东的看法。无论罗斯福这样的美国高层,还是普通美国学者,都对《西行漫记》中举止洒脱、头脑聪明、满怀理想的毛泽东印象深刻。”安危说。 斯诺离开两个多月后,1936年12月发生了西安事变。他镜头下的这位统帅做出了抗战中第一个艰难而重大的决定。“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杀蒋’‘囚蒋’。别人的思想还没转过弯来,毛泽东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开始亲自去做工作,说我们不能‘杀蒋’,我们要‘逼蒋’抗日。”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苏雅琳说。 毛泽东把蒋介石比作一头小毛驴,陕北的老百姓让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毛泽东说,蒋介石在抗日的问题上,就像毛驴上山一样,不愿上山,不愿拿枪打日本,我们就得向老百姓学习,拉他和推他,再不干就打他一下。西安事变就是打了他一下,他会上山抗日的。但是,小毛驴也有缺点,很倔强,有时不听话,还会抬起腿踢人,我们要提防着这一面。 毛泽东提出“放蒋”的条件只有一个:停止内战,立即抗日。蒋介石答应后,张学良随蒋离去,东北军把延安古城移交给共产党。当海伦来到延安时,她对毛泽东这种敢于妥协和决断的气魄极其难忘。“他的见解带有一种王室和教皇声明的气魄,总是具有长远的、宽阔的视野。” “在延安,海伦和毛主席坐下来长谈有好几次。起初,毛泽东对她说,你所问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共同关心的问题。请你把能想到的不明白的问题都写下来,我给你回答,然后我们俩合出一个关于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小册子。”安危说。但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毛泽东忙碌起来,只能把跟海伦谈话的任务交给别人。直到1937年8月13日再次见面时,毛泽东把一份《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交给海伦:“这就是我们的抗日纲领。这十大纲领已送往南京,要求中央政府接受。”“共产党现在要求立即对日作战吗?”“对,共产党要求立即对日作战。”毛泽东两眼闪光:“如果有南京政府的合作,这十大纲领就能实现,我们就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否则,中国就要灭亡!”他拍案而起,愤怒地重复着最后一句话:“否则,中国就要灭亡!” 海伦在延安待了4个月,和所有人一样,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地上栖居着各种昆虫。每晚我都把鞋子放在高处,早上再把它们抖了又抖,看看有没有蝎子和蜈蚣爬进去。头顶上的天花板是一块白布。老鼠在木椽上彻夜奔跑,每跑一趟,就是一阵黄色的尘雨。我的床下放置着一个鼠夹,打住老鼠时,我就尖叫起来,把全院子的人吵醒。”每天吃的都是小米、馒头,没有菜,她饿得没办法,买了一只鸡来吃,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吃完就拉肚子,得了痢疾,最后瘦得不到90斤。 P2-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