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每年记有一册生活日记,采用商务印书馆印制的精装日记本,每天一页,直到1949年底患中风为止。张先生逝世后,这20多册日记由家属保存。1966年“造反派”抄家时,将它们撕为碎片,直到“造反派”离去之后,家属才从纸屑中找出1937年日记的一些残页。这就是编入《《张元济日记(上下)(精)》》的《1937年日记残本》。
1949年9月至10月,张先生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记有《赴会日记》两册,用荣宝斋印制的毛边纸竖条记事本,毛笔书写。
| 书名 | 张元济日记(上下)(精)/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张元济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元济每年记有一册生活日记,采用商务印书馆印制的精装日记本,每天一页,直到1949年底患中风为止。张先生逝世后,这20多册日记由家属保存。1966年“造反派”抄家时,将它们撕为碎片,直到“造反派”离去之后,家属才从纸屑中找出1937年日记的一些残页。这就是编入《《张元济日记(上下)(精)》》的《1937年日记残本》。 1949年9月至10月,张先生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记有《赴会日记》两册,用荣宝斋印制的毛边纸竖条记事本,毛笔书写。 内容推荐 张元济著的《张元济日记(上下)(精)》由三个部分组成:1912年至1923年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1937年生活日记残本和1949年9月至10月赴北京(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日记。其馆事日记是研究商务印书馆馆史、中国近代出版史、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一九一二年 一九一三年 一九一六年 一九一七年 一九一八年 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年 一九二一年 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三年 一九二六年辞监理后日记 一九三七年日记残本 一九四九年赴会日记 试读章节 一九一二年 五月廿二日 四月初七 星期四 编译 请步云编英文教授书,系伊所条陈,即如所议。试办字典暂停。 托闰全请李质斋改订《翻译金针》,并询报酬之数。时质斋过沪,将入京。 职员 吴步云要求增月薪二十两。到馆时已与闰全说过。允于暑假后加送。 五月廿五日 四月初九 星期六 编译 送伍昭扆英日成语辞林四种,请其察看。 昭扆来谈,言日本翻邝其照一种,但亦有不合用者,亦有宜补者。又言,成语与故事是否须兼备,若故事求备,则卷帙甚繁,挂一漏万,必不满人意。余谓专取成语何如。昭扆又言,有故事而不专属于故事者,亦可采取,邝书亦有此例。渠允回寓看过再商。 五月廿八日 四月十二 星期二 收信 孙伯恒来信。 发信 孙伯恒信、蒋竹庄快信。 职员 樊少泉允来。 五月廿九日 四月十三 星期三 职员 补习生张瑛、周盛福要求调发行所。复函仍留本所,留稿在同人事件函内。 亚泉为杜山初、许善斋二人自阳历七月起多担任杂志编辑事,伊自己抽出时间编理科教科书,故请加杜、许二人薪水每月十元。七月十二日又来说,骆绍先办事颇勤,亦要求加十元。又言庄君不甚得力,拟暂留试看。 杂记 唐山路矿学堂西教习某君著有化学教科书西文,由邝君介绍,索价五百元。退回不购。 伍秩庸有《议和本末》一书,属本馆发行。索全稿阅过再定。 六月一日 四月十六 星期六 发信 孙伯恒信,昨日发去电。“三档钞费太昂,速停,函详”。 职员 瞿世兄愿来学习。与颂谷兄商定,归出版部,月贴车资。 杂记 初笔算一、二、三,高女修身三,高理科二、三、四,高地理三、四,均速抽订。本日有清单交张廷翁速办。 高女修身一、二速印,高理科一已印,高地理一、二已印。 本日有信说,四川分馆寄书太迟,并涉及沈芝芳。信寄夏、高二人。 六月三日 四月十八 星期一 编译 五月十八日奚伯翁陆续取去增补《英华大辞典》应用各书。 杂记 本日约印、夏、高、俞志贤诸人到编译所,议定新编教科廉价发信、照定价永远对折。 六月五日 四月廿 星期三 编译 昭扆编成语辞典。拟先问每日能编几钟,再定薪水。每日四钟,约送二百元。 奚伯绶增补大辞典,每礼拜五日,每日三钟,拟月送一百元。粹翁、梦翁商定。 六月七日 四月廿二 星期五 编译 致奚伯绶信,告知每月送薪一百元。渠告粹翁,每星期可抽十五点钟办辞典事。 职员 张叔良议编英文读本。合文法、读本为一。似可用。与邝君议,拟令半日办辞典、半日办读本事。又要求月增薪廿元,允自七月为始。昭扆回信,云现在医院教书,每日编书至少二钟,至多三钟。 查日本《英和双解熟语大辞汇》,五百廿面,每面平均计算约十个名词。约删去一成。每日约译四十名词,约三个月可完。再以三个月办添补之事,约半年可毕。月送一百五十元。约计全书告成一千元。 六月十一日 四月廿六 星期二 编译 致昭扆信,每月送修一百五十元。约以六个月左右完毕。不必过求善备,总期迅速成书。 六月十二日 四月廿七 星期三 发信 孙伯恒信。附复中国教育会信。 杂记 常用洋装六开纸六号、七号、九十二号、一五七号、一八四号、二四三号,又四开二五一号、一一二号、一七八号、一八三号,现在均已用罄,以他种代。本日告懋翁,务须预先斟酌,免致印成后不合,无法补救。《英汉大辞林》不必改动,约一千面,用活字先印二千。或做纸版,或做铜版,请鲍、张二人定夺。 六月十四日 四月廿九 星期五 职员 许志毅约定来所。 凌文之由亚泉介绍,亦招请到馆。并约能即来最好。月薪各六十元。 杂记 湖南教育司介绍教育用品制造工场长刘号鼎元来所参观。 六月十五日 五月初一 星期六 编译 将备编成语辞典稿纸并目录一册送与昭扆。伊今晨来访,言六个月却难有把握。计算当无不可。余告以前所预算,每日译订四十名词之意。渠云可以照办,自本日起。又云如有事故应扣算。 职员 许篆翁本日起在家办事二钟。 六月十八日 五月初四 星期二 职员 王雷夏约到馆,薪水月五六十元。梦翁经手。 六月廿一日 五月初七 星期五 发信 孙伯恒、邵伯纲、傅沅叔。 六月廿六日 五月十二 星期三 杂记 有教会《故事图》一卷,向张廷桂兄借来,备教会用,国文、修身、图画之用。本日交许彻翁收存。图系三色版,甚长。 六月廿八日 五月十四 星期五 发信 蔡鹤顾。 职员 昨日蒋竹庄介绍谭廉逊,曾编地理历史详解。现在民立,月薪四十五元,不愿再就。月薪四十元当可来。即与梦、惺两公商定。去函请即定局。(P1-3) 序言 张元济先生的日记由三个部分组成:1912年至1923年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1937年生活日记残本和1949年9月至10月的赴会日记。 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共存35册,日记纸印制成表格式,每天一页,每页除月、日、星期外,尚有“收信”“发信”“总公司事”“用人”“分馆分局”“关于发行事件”“财政”“同业”“关于编译事件”“关于职员事件”“关于制造事件”“关于印刷事件”“关于进货事件”“西书”“应酬”“杂记”等项。记录时按事件类别填入相关方格内。本书编辑时,将其中“总公司事”“分馆分局”“关于发行事件”“关于编译事件”“关于职员事件”“关于制造事件”“关于印刷事件”“关于进货事件”等项目分别简写为“公司”“分馆”“发行”“编译”“职员”“制造”“印刷”“进货”。表格外上、下方空白处所记内容,另由编者分别添加“天头”“地边”项。原件各册并不按年份或月份分订,而是记完一册,顺次接用下一册,但现存原件中间有缺失。 张先生逝世后,陈叔通先生建议整理这批日记。“文革”发生,整理工作被迫中止。原件经商务印书馆同人悉心保护,藏匿于不被人注意的废纸堆中,才躲过了被销毁的厄运。“文革”结束,商务印书馆老领导陈原先生即指示继续从事整理,经陆廷珏、汪家熔、金云峰、朱蔚伯先生校点,于1981年出版。 1926年张先生辞去商务印书馆监理职,任董事会主席。编辑校勘古籍成为他退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他每年记有一册生活日记,采用商务印书馆印制的精装日记本,每天一页,直到1949年底患中风为止。张先生逝世后,这20多册日记由家属保存。1966年“造反派”抄家时,将它们撕为碎片,直到“造反派”离去之后,家属才从纸屑中找出。1937年日记的一些残页。这就是编入本书的《1937年日记残本》。 1949年9月至10月,张先生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记有《赴会日记》两册,用荣宝斋印制的毛边纸竖条记事本,毛笔书写。 本书编辑时,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直接按年月顺序编排,不再按原件分册。原件中无法辨识之字,以空格表示。 编者 张人凤 2017年6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