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人多穿齐膝短衣,扎着裤脚。衣着材料除麻、葛外,已有十分细致的细(同“绸”字)子。奴隶主贵族的衣服上,多织绣花纹,连腰带、衣领和袖口,也有花纹。贵族男子常戴帽子,有一种平顶式帽,到春秋战国还流行;汉代的“平巾帻”,就是从它发展而来。妇女多梳顶心髻,横贯一支圆骨簪;有的还在头顶两旁斜插两支顶端带小鸟形的玉簪。大姑娘梳辫子。小孩子则梳两个小丫角儿。男女贵族身上都佩玉;玉被琢成各种小动物形象,最常见的一种为玉鱼。奴隶只能穿本色粗麻布或粗毛布衣服,光头无发,有的头上包巾子,缠得高高的,和现代西南苗族人一样。
到西周,统治阶级穿衣服,日益讲究宽大。周天子坐朝、敬天、办婚丧大事,衣服各不相同;由于迷信,出行还得按季节、定方向穿不同颜色的服装,配上相当颜色的车马。穿皮毛也分等级,不能随便。猎户打得的珍贵的狐、獭、貂、鼠都得全部上缴,私下不能使用,也不许出卖。一般平民,年老的在名分上虽可穿绸衣,其实何尝穿得起?也只能和奴隶一样穿粗麻布或粗毛布短衣,穷极的只好穿草编的牛衣即冬天盖到牛身上的草编蓑衣!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的生活越加奢侈,穿的衣服更加华丽,佩的玉也比(以)前越发精致。剑是这个时期的新兵器,贵族为了自卫并表示阔气,经常还得有一把镶金嵌玉的宝剑,挂在腰间皮带上。皮带头有用铜或骨、玉做成的带钩绊住,讲究的带钩必用银镶金嵌玉做成,而且式样很多。男子成年必戴冠。贵族的冠高高上耸,有的又和个倒覆的杯子相似(古代的杯子式样多是椭圆形)。年轻妇女梳辫子,梳法多种多样。有的妇女喜戴圈圈帽,而且还在颊边点一簇胭脂点(聚成三角形),眉毛被画得浓浓的。女孩梳两个大辫子,向两边分开;穿的衣长度齐膝,下沿折成荷叶边。贵族男子流行八字须,两角微微上翘。武士则喜留大毛胡子。舞人不论男女,衣袖都极长。打猎人由于经常在丛林草泽中活动,衣裤特别紧小。
历史上所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谓“胡服”究竟是什么样子?根据现存有关材料推断,“胡服”的特征约有四点:①衣长齐膝,袖子很小;②腰间束有附带钩的皮带,可松可紧;③头上戴一顶用毛毡或皮革做的尖尖帽,和个馄饨差不多(后来人把它叫“浑脱帽”,到唐代还一度流行);④脚上穿着短统皮靴。因为这样装束,骑在马上作战特别方便。
秦汉大一统局面出现后,衣服的式样也比较统一起来。统治者戴的冠,前梁高耸,向后倾斜,中空如桥;梁分一梁、三梁、五梁几种,上面另加金玉装饰,表示爵位等级。凡是有官爵的人,无分男女,还得把一条丈多长的丝绦(按品级颜色各不相同),折叠起来挂在右腰边,名叫“组绶”。贵族男子这时已改佩环刀。普通男子头戴巾、帻。巾子多用来包裹头发;帻则如平顶帽,上加个“人”字形帽梁(不加帽梁就叫“平巾帻”)。汉代妇女已不再点三角形胭脂,但却常用黛石画眉毛;髻子向后梳成银锭式,向上梳的多加假发。年轻姑娘依旧梳辫子,也有松松绾成一把,末后结成一小团,成个倒三角形的。这时期,衣服最贵的是白狐裘,春秋战国时就已价值干金。衣料最贵的是锦绣,上面有各种山云鸟兽花纹,比普通绸子贵二十倍。西北生产的细毛织物和西南生产的木棉布、细麻布,价格也和锦绣差不多,一匹要卖二两金子。当然,这些材料只有贵族用得起,一般劳动人民是连做梦也不敢想的。
P2-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