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大概就是如此。用自己的气息感染对方的气息,用自己的年华点缀对方的年华。不必天长地久,不必白头到老,只要曾经携手花前月下,纵然此后各自天涯,也算是人生快事。
1922年3月,柏林,徐志摩与刚生孩子不久的张幼仪协议离婚。人都说徐志摩绝情,其实他只是捍卫了自己的爱情,以决绝,以冰冷。在爱情里迷醉的人,有谁能理会尘世横平竖直的规则?不是他绝情,是爱情令人痴迷。
只不过,当他了断了曾经,终于可以放手去爱,偌大的城市,却找寻不见林徽因的身影。
1921年1O月,结束了在欧洲的游学,林黴因离开伦敦回国了。
走得匆忙,未曾留下只言片语。
他在原地,仿佛身在无垠荒野。
夏天到来的时候,林徽因仍旧音信全无。秋天,徐志摩回到中国,只为追随林徽因的脚步。他爱得痴狂。
红尘之中,他愿意为爱走遍天涯海角。
只是,爱情绚丽的色彩中,总是透着几分清冷。
此时的林徽因,身边已有梁思成伴着。徐志摩催开了她最美年华里的心荷,为她搭建了烟雨楼台,她也曾幻想过与这诗性的男子携手红尘。可是转身离开后,蓦然间她发现,自己只是沉沦在爱情的幻境之中,那些月下黄昏,那些细雨朦胧,纵然唯美,却终究无法让她的心安定下来。
她不愿只生活在风花雪月里,她要的是清清淡淡的似水流年。
于是,她选择的天平偏向了梁思成。无论对错,这是她的选择,她无怨无悔。
三毛曾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试想,林徽因与徐志摩若是携手,那纯净的爱情恐怕会被柴米油盐搀和得面目全非。
若是如此,倒不如在心底留着那些美好过往。
各自天涯,彼此怀念。
从此以后,纵然相见,他们也不过是寻常寒喧。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何时,他们永远是各自的知己。天涯地角,彼此相知。
1931年春天,林徽因到吞山双清别墅养病。那段日子,常有朋友来探视,如沈从文、金岳霖、韩湘眉等人,而来得最多的是徐志摩。他们谈论诗歌,在文字里徜徉,欢喜好似从前。
红尘中的他们,仿佛云和水,不管距离多远,都在灵魂深处,关照着彼此。
世间的情感,最是奇妙的东西。有些人终身相伴,却总像是貌合神离:有些人看似天涯,却仿佛总在咫尺之间。爱,其实不用生死相许,只要立在风烟之中,彼此对望,各自安好。看似爱情从未发生,却早巳在茫茫红尘里留下了相望的身影,向更远的时空,说着不见不散。
同年冬天,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飘出了人海。当天上午,徐志摩还发电报给林徽因,说下午三点准时到南苑机场。可是他食言了,那一生他对林徽因从不食言,就算林徽因转身离去,他也仍把她当做最好的知己。可是这唯一的一次食言,竟是红尘的诀别。
徐志摩去世以后,梁思成按照林徽因的嘱托,从事故现场捡回一块失事飞机的残骸,林徽因将这块残骸挂在自己的卧室。这是徐志摩留给她最后的念想。
那样的初冬,徐志摩悄悄地离开了人间,只留给林徽因满地的凄凉。
窗前时光如水,她就在那里长久地伫立着,回忆美丽的从前。
可是往事如烟,回忆便是感伤,便是落寞。
回神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时分。
黄昏的人间,几片枫叶,几片飞雪。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