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威尼斯(逝水迷城)/与大师同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简·莫里斯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初见陆地

这座城市非常古老,非常壮丽,倾斜颓圮。它的塔楼有些朝一边倾斜,有些朝另一边倾斜,毫无规律却光彩照人,俯视着瀉湖。它的地平线上满是钟楼、穹顶、尖塔、起重机、索具、电视天线、雉堞、古怪的烟囱,以及一个巨大的红色谷仓。还有模糊的旗帜和装饰着浮雕的屋顶,大理石柱子,深邃的运河。船只不停地从码头驶过;一艘巨大的白色班轮轻快地朝港口驶去;许多森然而庞大的宫殿摇摇欲坠,向水边倾斜,就像体弱多病的贵族推推搡搡,想要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是一座饱经风霜却华丽辉煌的城市:当船只穿过最后几座以教堂为主要建筑的岛屿,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尖啸着冲出阳光,这整个场景似乎在闪烁——闪烁着健康色彩,古老历史,自我满足,忧伤和快乐。

航海家将海图放到一边,戴上色彩鲜艳的草帽:因为他到达了陆地的典范:威尼斯。

三条充满活力的河流从阿尔卑斯山奔流而下,带来沙石、页岩和泥土等沉积物,然后流进亚得里亚海的西北角,港湾形成了威尼斯瀉湖。很多世纪以来,一道沙洲组成的堤岸将瀉湖与外海隔开,瀉湖因而一直默默无名,不为人知,处在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时期的边缘。渔民和采盐人分散居住在它的沼泽地里。商人有时候从这里经过。几个喜欢运动的罗马有钱人在它的岛上盖别墅,野餐,闲逛,猎野鸭。有些历史学家说帕多瓦人一直在它外面的沙洲上保留着一座港口;另一些人则相信当时那里没有那么多水,一半土地都可以耕种。在它的周围,在罗马统治的威尼托区的大陆上,著名的城市繁荣昌盛:阿奎莱亚、康科迪亚、帕多瓦、阿提努姆,所有城市都富有帝国文明:而瀉湖却远离历史,包裹在神话和瘴气之中。

后来,在5世纪和6世纪,北方接连涌来大批哥特人、匈奴人、阿尔瓦人、赫鲁利人和伦巴第人。他们是帝国的清道夫。内陆地区在大火和复仇之中消失了。威尼托的城市居民被野蛮、残暴,甚至基督教异端邪说的威胁所驱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逃进显而易见的避难所——瀉湖。有时候,一段野蛮侵略过去之后,他们又返回家园:但是,很多年后,渐渐地,逃离变成了移民。他们断断续续地变成了威尼斯人。有些人由于神的命令,在紧紧抓着法衣和圣杯的主教带领下进入瀉湖。有些人在小鸟、星星和圣人给出的征兆的指引下进入瀉湖。有些人随身携带着行业工具,甚至教堂石块。有些人穷困潦倒——但是,按照传统说法,“他们却不愿意接纳处于奴隶地位的人,或者谋杀犯,或者过着邪恶生活的人”。

很多人去了瀉湖北边环绕着芦苇和水草的岛屿(例如,圣彼得本人曾将肥沃的地产分配给阿提努姆市民)。其他人去了外围地区,尽量远离匈奴王的战火。渐渐地,在经过一场被无数奇迹和圣者干预神圣化的运动之后,岛上卑贱的原住民被征服,财产权被确立,首批会议厅和简朴的教堂被建造起来。威尼斯是在不幸之中建造的,建造它的难民被迫舍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分散在各处的一个个聚居的人群曾经被罗马统治下安逸的生活所滋养,现在却在沼泽地阴湿的瘴气中挣扎(1400年后,德国旅行指南作家贝德克尔不厌其烦地整理蚊帐时称他们“呼出瘴气”)。他们学会了建造和驾驶小船,征服瀉湖危险的潮汐和滩涂,以鱼和雨水为食。他们用板条和柳条盖房子,用茅草铺房顶,用桩子支撑房屋。

在旧秩序中的神父和贵族的指引下,他们按照罗马先例设计了新的机构:每一个定居点都有管理民众的护民官,在经过争吵和流血之后,他们慢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单一的行政管理部门,受总督管辖,总督是终身制,但不世袭——“富人和穷人都平等接受法治,”数不胜数的威尼斯的首批奉承者说,“嫉妒是这个世界的祸根,在这里却无迹可寻。”渴湖居民是先驱者,就像美国西部的早期定居者,或南非草原的殖民者。法国作家克雷夫科尔曾写下“美国人,这个新民族”:但是歌德也曾用同样的语言描写旧世界在其身边消亡的最初的威尼斯人。

他们的起源模糊不清,而且肯定不像早期为他们辩护的人想让我们相信的那样始终富有教育意义。瀉湖在经过很多年以后才拥有了生机和活力;这些新的威尼斯人在经过了很多世纪以后才停止相互争吵,形成一个民族,建造了了不起的威尼斯城,并且最终可以说(就像他们傲慢地对拜占庭国王所说的那样):“威尼斯,这座我们在瀉湖建立的城市,是我们强大的居所,任何君王的力量都不能破坏我们!”威尼斯早期的年表记述不清,颇富争议,没有人知道究竟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如果真的发生过什么的话。

然而,传说却总是如此精确。如果我们相信旧的编年史,那么威尼斯于421年3月25日正午建立。按照我的万年历,那是一个星期五。P4-6

书评(媒体评论)

威尼斯对于某些人而言是一次回忆、一件未来的乐事,甚至一个梦想,他们对这本描绘了全世界最复杂、最独特、最活泼的城市一千年来的生活画卷的书永远不会失去兴趣。

——《卫报》

任何明智之人在参观游览威尼斯之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是对这座城市必不可少的介绍,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

——《观察家报》

一部值得阅读和珍藏的美妙之作。

——哈罗德·尼科尔森

目录

前言

初见陆地

威尼斯人

岛民

威尼斯方式

强大的人民

不对每个人说真话

论妇女

威尼斯少数居民

盛大庆典和灵丹妙药

“然后才是基督徒”

少数族裔

忧郁

威尼斯城

前岛屿

“街道淌满了水”

威尼斯的石头

市政服务

年代

动物寓言集

阿拉伯风格

四季

里阿尔托的新鲜事

古董

致天才

目的

礁湖

第七座海

护城河的职责

航行

边缘

岛上的城镇

圣水

死与生

神圣的堤岸

迷失

出发

大事年表

序言

《威尼斯》一书最初是我以詹姆斯·莫里斯的身份所写,这是该书经修订后的第三版。

这不是一部历史,但出于必要,其中很多段落涉及历史内容。我在这些段落中使用了混杂的方式,将历史嵌入文本中在我看来最能令其光彩闪耀的部分;但是如果有读者喜欢按照时间顺序阅读历史,那么书后提供了大事年表,供读者参阅。

这也不是一本指南;但我在第21章中列出了在我看来最值得一看的威尼斯景观,这些景观大多按地形分类,只偶尔因为辞藻华丽的段落而有所混淆。

这也不是一份报告。1960年,我写这本书时,以为自己写的是一份报告。那时我是一名外国记者,打算写一篇关于当代威尼斯的新闻报道。大约十年后,当我第一次准备为新版作修改时,曾经以为只需将所有内容更新,就像报纸编辑重新排版。然而,当我拿着自己的书,沿着运河和街巷漫步时,迅速放弃了幻想。我很快就明白,我曾经以为只要用粗头笔巧妙地修改几笔,就可以让书中内容适应现代需要,但其实并非如此。在1974年版以及随后的1983年版中,我修改了书中的细节,但几乎没有改动其中概括性的内容。

因为其实这本书完全不是我原先设想的客观报告。它更多的是对一段经历而不是一座城市的非常主观、浪漫、印象主义的描绘。它是一双特别的眼睛在一个特别的瞬间所看到的威尼斯——一双年轻的眼睛,首先会对年轻人的刺激反应灵敏。如果我可以不谦虚地说,它具有作者和写作对象完美结合时所产生的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这本书而言,一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城市,希望受到赞赏;另一边是完全拥有年轻人的成熟的作者,体格强壮.热情洋溢,无忧无虑。无论这本书有怎样的缺陷(我承认的确有两三处),没有人能否认其中的幸福快乐。它散发着愉快的精神。

因此我在一个版本接着一个版本地修改时有一种复杂的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我初次了解这座城市,那时它仍然保持着显而易见的奇怪的孤独和分离的感觉,很多世纪以来,这种感觉让它在欧洲独一无二。它是一座快乐和忧郁参半的城市,但它忧郁不是因为对当前的焦虑,而是因为对过去的遗憾。我喜欢这种忧伤和华丽相混合的感觉。我喜欢很久以前孕育自帝国的挥之不去的轻蔑,它性格中必不可少的腐朽和岁月的气味,喜欢它的古怪、隐秘。对我而言,正如对很多以前狂热喜欢威尼斯的人而言,能令人忽略这种混杂正是它的部分魅力所在。陋巷中脚步的回声,影影绰绰的桥下船桨轻柔的拍水声,都会牵动我的心。影响我善感的节奏。

20世纪70年代,一切都变得不同。1966年,海水涨潮,涌人威尼斯,这座城市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有可能消失在水面之下,这种可能性虽然其实很小,却被看作一场国际性的灾难,于是各种技术和大量资金从很多国家拥人威尼斯,不仅用于阻IE它被淹没,还用于修复它的所有建筑和保存它的艺术品。20世纪80年代,一个崭新的威尼斯诞生了。它受到保护,受到珍惜,不再只属于自己,而被整个世界当作文化遗产。虽然我承认这个新成就所带来的兴奋,却不能完全分享这样的兴奋。首先,我相信威尼斯这个理念——至少是我对威尼斯的理念——不可能与当代世界相一致。其次,也许这很自私,甚至愚蠢,但我怀念它的忧郁。忧伤的魔力消失了。尽管威尼斯仍然无可比拟,我却怀念它衰落的哀婉。我已经不再爱它,我想。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现在我又在修改这本书。我再一次爱上它了吗?也许,以一种顺从的、协定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的威尼斯成了另一座城市,已经不再怀旧,我认为。虽然它几乎难以承受大规模旅游业的压力(有时候它一天需要接待10万名游客),经常被官僚主义弄得混乱不堪,因为罗马的政治控制而恼怒不已。但它已经在这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过去那个令人惊讶的风格奇特的威尼斯,那个坚决深深地根植于过去的贵族和海上农民的威尼斯已经几乎消失。据说,今天只有不到2万市民可以说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出生于威尼斯。它的外观变化不大,但是它没有过去那么与世隔绝,变得更加平淡,更加现代——毕竟不是一个让人讥笑的成就,因为在共和国的鼎盛时期威尼斯曾是最新潮流的缩影。它比任何其他意大利城市都更加安全,因而成了富有的罗马人和米兰人的度假胜地,一个别墅所在地,与其说是中产阶级化了,不如说是富豪化了。与此同时,它为自己找到了其他的功能:最豪华的会议地址,艺术研究和保护技术中心,房产投资对象,从划船比赛到摇滚音乐会等各种活动的舞台。

简而言之,无论好坏,它已经克服了某种历史烦恼。它甚至不再希求曾经拥有的世俗价值,因此也不再有任何遗憾。当代威尼斯就是如此:一场豪华的(超额预订的)展览,也可以在新欧洲的生活中扮演有用的、可敬的,但几乎不是不朽的角色。一个人会爱上这样的地方吗?有时候我的确能感到过去的情感涌上心头,但不再是当对死水的一瞥唤醒了我的回忆,或者当我闻到摇摇欲坠的古董令人陶醉的芳香,或者当我感到一阵心酸的时候,而是当我看见过去的天才再一次如日中天,被崇拜者团团围住,丁零当啷地摇晃着利润,炫耀着戏剧性的辉煌,再一次恢复了生气,只因那古老的威尼斯壮阳剂——成功。

那么,是另一种爱。我无法假装自己对威尼斯的感觉和我最初写这本书的时候一样,因此我又一次感到无法真的修改什么。让我的威尼斯焕然一新,这是假的;让我自己变得年轻,这是荒谬的。第三版的无关紧要的内容——即事实和数字——再一次被修订。至关重要的内容——精神、感觉、梦想——我没有改变。尽管威尼斯不再让我困惑不解,每年都感到必须回去,我仍然希望这本记录了对过去的迷恋的书能够在读者中引起反响,尤其在那些像我当初一样在毫无经验、年轻热情的时候来到威尼斯共和国的读者中间引起反响,希望他们在我的书里找到自己的快乐,在我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内容推荐

简·莫里斯城市散文中的精品之作,《威尼斯》秉承其一贯风格,将历史巧妙穿插进叙述中,读者跟随她,一遍遍游览那些教堂、宫殿,一次次路过那些桥梁、小巷,一趟趟乘坐贡多拉、桑多洛,遇到船夫、老妇、公爵、总督、诗人、作家……威尼斯的辉煌、衰落、神秘、疯狂都一一展现,我们仿佛不是游历了一趟威尼斯,而是经历了一次从古至今乃至未来的穿越。

编辑推荐

威尼斯多姿多彩的魅力在简·莫里斯细腻的笔下得到栩栩如生的呈现,无论你是去过,还是未曾去过,都会被她的描写征服,其景其情,活生生犹在眼前。

《威尼斯(逝水迷城)/与大师同行》仿若一封写给威尼斯的浪漫而诙谐的情书,多次再版,畅销全球。任何明智之人在参观游览威尼斯之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是对这座城市必不可少的介绍,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