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舫著的《咖米其伤》的时空线索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纠缠到今日的北美,情感通过繁复的情节被冷静解析,揭示了中国
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大量的双关语、洋泾浜英语和上海方言,令小说语言充满张力和独特的意味。一读者读懂并欣赏这些部。分,才能真正进入小说的故事,体会到知识分子的智性之美,品尝到阅读的乐趣。
| 书名 | 咖米其伤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戴舫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戴舫著的《咖米其伤》的时空线索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纠缠到今日的北美,情感通过繁复的情节被冷静解析,揭示了中国 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大量的双关语、洋泾浜英语和上海方言,令小说语言充满张力和独特的意味。一读者读懂并欣赏这些部。分,才能真正进入小说的故事,体会到知识分子的智性之美,品尝到阅读的乐趣。 内容推荐 “我”和王教授结缘于咖啡,进而认识了被其戏称为“掼男高手”的女儿芊芊。从王教授的自述和他朋友们对他的描述中,“我”逐步了解了其生活状态,以及丰富的感情经历和困惑。在与芊芊的交往过程中,因为王教授及其朋友的开导,“我”逐渐地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与芊芊的情感之路由波折到顺畅。故事以咖啡为线索,从六七十年代的上海贯穿到今日的北美,揭示了两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下的感情生活。 戴舫著的《咖米其伤》在精致的语言中运用了大量的双关语、英语和上海方言,令小说语言充满了张力和独特的意味,能使读者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感。 目录 第一章 Chapter1 第二章 Chapter2 第三章 Chapter3 第四章 Chapter4 第五章 Chapter5 第六章 Chapter6 第七章 Chapter7 第八章 Chapter8 第九章 Chapter9 第十章 Chapter10 第十一章 Chapter11 第十二章 Chapter12 第十三章 Chapter13 第十四章 Chapter14 第十五章 Chapter15 第十六章 Chapter16 第十七章 Chapter17 第十八章 Chapter18 第十九章 Chapter19 第二十章 Chapter20 第二十一章 Chapter21 第二十二章 Chapter22 第二十三章 Chapter23 第二十四章 Chapter24 第二十五章 Chapter25 第二十六章 Chapter26 第二十七章 Chapter27 第二十八章 Chapter28 第二十九章 Chapter29 第三十章 Chapter30 第三十一章 Chapter31 第三十二章 Chapter32 第三十三章 Chapter33 第三十四章 Chapter34 第三十五章 Chapter35 第三十六章 Chapter36 第三十七章 Chapter37 第三十八章 Chapter38 第三十九章 Chapter39 第四十章 Chapter40 第四十一章 Chapter41 第四十二章 Chapter42 第四十三章 Chapter43 第四十四章 Chapter44 第四十五章 Chapter45 第四十六章 Chapter46 第四十七章 Chapter47 第四十八章 Chapter48 第四十九章 Chapter49 第五十章 Chapter50 第五十一章 Chapter51 第五十二章 Chapter52 试读章节 第六章 几天后,他找到我的实验室递给我几页纸:“传给你教授。昨晚写的。得去赶课。”转身走了,连让我想个法子拖延的机会都不给。 大胖黄纸袋的秘书莱拉,每星期都会收到几个自以为天才、也的确可能是天才的门外汉博士或教授,对某个尖端课题提出“最后解决方案”,使莱拉烦不胜烦:她只是英美文学硕士,自己无能判断优劣,思想沙龙的规矩是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报告提案,以免万一错过一个爱因斯坦,贻误人类命运云云。但梦想来沙龙一逞口舌、胆大于脑的人实在太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提案都是有几处天才闪光的垃圾。一般人会以为重要的是不浪费那几处闪光的天才,但是在天才成堆的地方,那几处闪光是绝对压不住垃圾的臭味的。这些天才加垃圾送到相关教授处,这些教授总是先叫他们的研究生看,而这些不敢说不的研究生唯一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自以为是天才并且能一眼挑出其他人不是天才的地方然后大加嘲讽——因为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而浪费一个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莱拉为此疲于奔命,因她必须把这些研究生尖酸刻薄的评语改得礼貌得体,鼓励送提案的人继续努力,结果使他们很快又送来下一份提案,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生们还给这类不请自来的提案起了个绰号:cold sub(冷潜水艇三明治);sub是submission(提交)和submarine(潜水艇;潜水艇二三明治)的缩写;cold sub是综合模仿cold call(冷电话,即不请自来的广告电话)和大学门前一个叫Hot Sub(热潜水艇三明治)的快餐推车,卖极美味便宜、加放国产瑞士热奶酪毫不吝啬的潜水艇三明治,是穷研究生们解馋的去处。但这三明治一冷了就极其难吃,可能跟用的便宜奶酪有关。沙龙的演讲者大多来自内部途径:某个大牌教授看上某个人或其朋友的某个项目,请来讲演,并酬以优厚演讲费,外加“曾去大胖黄纸袋讲学”的夸耀谈资。 我现在的情形,绝不能冒冒失失送一份cold sub给我教授,让别人背后骂我“这小子什么眼光”。走回我的办公桌时,我已决定认真读一下王教授的提案,找一些问题,让他再思考周全一点,希望以此把他挡回去,并且对这个问题不再思考。关上办公室,烧一杯王教授手制黑咖啡,坐下打开提案。题目很直白,像一篇论文:《通向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数学门径:定量暨定性综合考量的几个函数》。翻开一看,每字每句都清清楚楚,但推导全是数学逻辑,傻眼。我导师的数学远远不如我,也绝对看不懂。我灵机一动:送。在给我导师的信里,我表示推荐这个提案,因为我觉得大胖黄纸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优秀的数学家加盟,这篇提案至少开一新门径。但由于我数学和政治学修养有限,无法判决优劣,故送上请有关专家一阅,并同时暗示千万不要因为是我送的而给予特殊考虑。 写好信,交给秘书把提案扫描并输入计算机,再传给我导师。这时无师自通想到:我看不懂,推荐给导师;导师也看不懂,推荐给别的专家?但这个领域还没有专家!有的都是跟我差不多的半吊子或四分之一吊子,都看不懂,都怕万一错失一个爱因斯坦,看来,王教授有戏。那,我不是给王教授帮了一个大忙吗?我并没有想要帮他这个忙呀?我知道这个想法很小人,自我斗争了半天,终于勉强使自己相信,这个忙应该帮。这么决定后,把秘书电子处理好的提案和自己的信电邮给我导师,心里松了一口气,渐渐地有点为自己骄傲,这时才理解了进化论生物学的一个观点:做好事也是人的欲望之一,利他主义也会带来快感。想到此不禁有点遗憾:要是雷锋还活着而且事迹大多属实,他就是千万里挑一的实验对象。 这个王教授,是如何把我善良的欲望给诱发出来的呢?这是不是个问题?无解。 混沌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堆表面看来杂乱无章的事情,内里都有一系列或多系列蝴蝶效应可循,问题在这众多蝴蝶效应中第一对翅膀的第一次扇动时,是否可能预见到多个蝴蝶效应之后哪一个结果,还是完全受制于“不意之果律”(law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这是目前科学还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王教授那一大堆数学论证企图解决的问题,或更准确地说,是企图以数学方式框定研究对象。 我导师几个星期没有回音,连个收到提案的电邮答复也没有。我正打算如何编个理由打发王教授呢,他找上门来了。我以为是要回音,忙说正要询问一下呢,不料王教授诧异道,“你导师没告诉你?”原来他早就收到了我导师的邀请信去讲学,以为我已先知,所以没跟我说。我尴尬极了,说我导师就是这样不拘小节。我很想知道王教授的提案得到怎么样的待遇,邀请信有没有谈及对他的期待,但不好意思问,而王教授也没说,也许认为我迟早都会知道的,也许认为讲给我听我也不懂。王教授一脸神采飞扬,显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我祝贺他,要他拍张照片,放在网页上宣布演讲题目主讲人时好用。王教授显然想着别的什么。“我还有桩好事告诉你,”他说。我于是意识到他来我办公室是为了这一桩好事。有什么好事比得上大胖黄纸袋的演讲邀请呢? “我女儿,芊芊,草木芊芊的芊,过两天会来西雅图玩几天——我有几年没见到她了。” “你女儿?嗯。”我一直以为他有个儿子。 “我有两个孩子。” “噢,你们那时……还没有计划生育。” “跟那个没关系。”王教授奇怪地笑笑,摇摇头,好像从脑子里驱逐一个念头似的。他走到我放咖啡壶的小桌,东看西看,大概对我把他给的咖啡壶拿到学校来有什么想法。“唔,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放在这里利用率最高。那你在家喝什么咖啡?滴滤式?晤,你需要两个咖啡壶。” …… P31-3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