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向幻影告别/九三文学创作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坤红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坤红著的《向幻影告别》以近乎于冷凛的观察和逼真的手法叙述了一个从偏僻山区里出来的农民后生的奋斗史。

王小山,一个出身农家的年轻人,一直怀揣着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梦想。但结果确是他在名誉和权力上所拥有的一切都如幻影般消失了,命运再次把他从终点送回到了起点。

内容推荐

王坤红著的《向幻影告别》讲述了大学时代的王小山在接受了一大堆东西方文化的启蒙后逐渐成了一个具有自由思索和平民立场的校园诗人,步入社会后的他转而投身于仕途。这期间,一贯自恃甚高的他只得小心周旋于官场的明争暗斗和人情世故的诡谲中,权利、欲望、爱情使他的生活变成了一个大拼盘,然而,就在成功之手向他召唤时,一个小小的失误又将他的仕途送到了尽头。在失掉名誉和权利这两大基石后,他只得随波逐流地走进了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在这个没有等级之分的新大陆里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为之奋斗的一切……遗憾的是,他为此拼搏了大半生的这个家园太脆弱了,在现代社会的婚姻平台上,感情生活的危机又再次把他从终点送回到了起点……

目录

第一章 驶进历史的快车道

第二章 别了,乌托邦

第三章 一条行驶在暗礁中的船

第四章 寻找自己的角色

第五章 在斗争中成长

第六章 一场游戏一场梦

第七章 潇洒走一回

第八章 看硬币是如何轻轻落下

第九章 现代婚姻平台

第十章 家园,伤感的回声

试读章节

到了大二的第二学期,王小山对在表面上做文章有点厌倦了。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百业待兴,在社会上,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几乎一夜之间成了时尚,所以真正令王小山苦恼的问题是他发现自己文化底子的浅薄。与跟他年龄相仿的人相比,他谈不出复杂的人生经历,也谈不出对所谓“第三次浪潮”的见解,尤其是对很多外国大师的名字,他根本记不住。砖头厚的哲学专著他倒是硬着头皮也啃了几本,但每次读下来都如腾云驾雾一般,末了,还是不得要领。

是的,他的同学中有的当过知青,有的当过工人,有的还闹过“文革”,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与之相匹配的谈话资本。每逢听这些人议论起《参考消息》或是什么“斯基”“卡雅”的观点来,王小山对他们出口成章的本事很是羡慕,这本事是他王小山一时半会儿学不会的。于是,这一阶段的他又陷入了人生的低潮,他比先前更不爱说话了,在听别人高谈阔论时,他经常是下意识地用手托着下巴,鼻梁上皱起些碎褶,他们笑,他也跟着笑,反正是慢半拍,这相对是保险的。

过度的克制反过来也能给自己留下一点尊严,特别是在一些口才极好、漂亮傲气的女生面前,王小山往往摆出一副目不斜视的姿态。他从不主动与她们说话,也从不往她们宿舍里钻。他知道他身上并不具备女生喜欢的东西。在他的内心里,这些时髦的男男女女与自己不属于同一阶层。为此,他那有如明镜一般光亮的心灵,常常被一种苦闷的阴影笼罩着。这种苦闷有时发作得很厉害,几乎是过几个礼拜或几个月就来一次。在这种时候,他最好的去处就是图书馆或是窝在房间里读书写诗,因为诗的感觉他是熟悉的。在家乡的教堂里,人们做弥撒时都会唱赞美诗,而这一点也正是他让其他同学为之惊讶的地方。

事实上,他也有亲人在这个城市,那是他父亲的姐姐。这个被他称为姑妈的人就住在城边上的一条臭水河旁,那是这所城市的另一道景观,据说在这一带生活的人都是靠蹬三轮为生,或是在火车站干粗活扛扁担。当然,王小山去的时候不知道,要是他事先弄清楚的话,他可能就不会急着去找啦。

很难想象父亲的姐姐就住在这鸡肠一样的小巷子里。从她家的窗户望出去,这地方简直称得上是“旧社会”。王小山一看心顿时凉了,只见这一片歪歪斜斜的瓦楞相互连接着,墙与墙之间是木板搭的棚子,棚子里住了人,上面还晒着辣椒和尿渍晕成一圈一圈的被褥。王小山弓着腰上了阁楼,他在一条窄凳上坐下,看得出这是房里唯一可以走动的地方。凳子一边的桌子上堆着很多帆布手套,紧挨在旁边的是一台老式缝纫机。他的姑妈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告诉他,她每天能打二十五双手套,打一双手套有六分钱的收入。在说到她的丈夫几年前因为生肺病去世了,这女人竟当着他的面哭了。她说,因为丈夫是临时工,所以他死后根本拿不到抚恤金,而她的三个孩子和她自己现在就只能靠她给别人打手套过活。

P8-9

序言

“九三文学创作文库”第一辑图书即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这个最初由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提出的构想,在大家努力下,终于有了成果,可喜可贺。

黑龙江省有一位九三学社基层组织的负责同志,是文学爱好者,多次把他的作品通过电子邮件传给我,有散文,有诗歌,描述他在林场当知青的生活,对当今社会巨大进步的感受,还有他特殊的家世,深深打动了我。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篇散文,是写囿于深山老林的孤寂的生活,他收养了一条狗,终日为伴,后来他回城了,那条狗天天到路口等他,日夜守护着他留下的物品,终于抑郁而死。生命之间的情感流淌笔端,让我感动不已。当时我想,我们九三学社成员中应该还有不少像他那样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如果能组织起来,相互交流,岂不乐乎?也能以此增强九三学社组织的凝聚力。在我的建议下,2013年9月一批社内作家和业余文学爱好者聚集江西南昌,举办了“家园记忆”主题文学笔会,共商如何活跃与繁荣九三学社文学创作,笔会还邀请了著名作家王安忆和梁晓声做了有关文学创作的讲座。2015年10月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又与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和四川省委共同举办了“一带一路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行文学笔会”,邀请了著名作家方方到会,除座谈交流外,还一起赴南方丝绸之路的“五尺道”采风。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全社范围内的文学氛围,活跃了社员的文学创作,最后促成了“九三文学创作文库”的出版。文库第一辑首先选择9位九三学社作家的作品,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这9位作家,或为中国作协成员,或为全国性文学大奖的获得者,有长期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具有较为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较强的创作实力,旨在为文库开一个好头,今后还将出版更多九三学社文学爱好者的优秀作品。

文学是人类文明殿堂里的瑰宝。好的文学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映照人的灵魂,揭示真善美。经常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精神生活,滋润心田,陶冶情操,深化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所以我一直倡导我们九三学社的同志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我曾经在社中央全会上以及多个场合,建议大家阅读陈忠实写的《白鹿原》。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要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就去读《红楼梦》,我演绎了一下:要了解中国晚清到民国的社会,要了解中国近代农村,就去读《白鹿原》。近年来我读莫言的《蛙》、王蒙的《活动变人形》、王安忆的《长恨歌》与《启蒙时代》、贾平凹的《古炉》等,读每一期《新华文摘》转载的小说,都让我对人性与对中国社会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对天体物理有了从来没有过的了解和兴趣。总之,我体会到经常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使自己深刻、高贵和优雅,面对纷乱浮躁的社会不至于迷失方向或放弃操守。

九三学社是以科技界为主体的参政党,但历史上也不乏在人文领域卓有建树的大家,比如红学家俞平伯,语言学家黎锦熙,国学大师刘文典、程千帆、游国恩,还有杨振声、李长之、魏建功、肖涤非、冯沅君、启功等,包括我们九三学社的创始人许德珩先生。此外,像梁希、潘菽、涂长望、茅以升、周培源、吴阶平、王选等许许多多出色的科学家,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人文精神的滋养与他们的成才以及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记得在“家园记忆”文学笔会上有一位同志提出“九三人要有一颗文学的心”,我深以为然。希望全社更加关注文学,大家读更多的优秀文学著作,也特别希望我们九三学社的文学爱好者能写出更多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秀作品。祝愿“九三文学创作文库”办得越来越好,成长为九三学社家园里枝叶茂盛的美丽奇葩。

韩启德

2016年11月19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