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已经很老了,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体。
他就像大河中的一滴水,没日没夜地奔腾流淌,猛一定神,才发现已经到了入海口。
他又像一匹追赶太阳的骏马,沿着地球的纬线跑了一圈又一圈,每时每刻都是早晨,当他第一次看到黄昏,才发现自己的步伐已经撵不上太阳了……
可他还在给学生上课。希望和光明仍然在召唤他。就是作为沧海中的一滴水,他也愿意蒸发升腾,化作甘霖重降人间。
他毕竟老了。楼梯上,当迈着轻盈步伐的男孩儿和女孩儿从他身边飞过的时候;课堂上,当他不得不停止讲课,而喘口长气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支两端一起点燃的蜡烛,已经快要燃尽了。
“同学们!你们就要毕业了!”他对着教了整整六年的学生们说,“我诚恳地希望你们留给我一样东西……”
同学们都不说话了,一齐瞪大眼睛看着他。
“你们每个人能不能去捕捉一只蝴蝶送给我,不要买,也不要别人替代……”杨老师十分动情地说。他浑浊而苍老的眼睛反射着从四面八方射来的光,使孩子们既感到奇怪,又感到一种扯不断流不完的留恋。此时此刻,他不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倒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
尽管孩子们不明白杨老师要蝴蝶干什么,但他们的眼睛潮湿了。六年来,杨老师既像母亲又像父亲一样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慈爱与体贴。这一切温情一齐涌上孩子们的心头。
没有人说话,杨老师的认真和诚恳使他们感到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
大家都去捉蝴蝶。谁也不愿意捉一只普通的白色的小粉蝶交给杨老师,每个人都想捉住一只美丽的、别人没有见过的大蝴蝶。于是,公园里、山谷中、河流旁,人们看见一群小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网子和帽子,甚至脱下自己的衣裳,东奔西跑,欢呼跳跃。人们都以为他们在为生物课采集标本。
一个叫紫薇的孩子捉到了一只红蝴蝶,那蝴蝶飞翔的时候就像一团火焰。它伏在草地上,孩子们还以为是一朵红杜鹃……
一个叫绿风的孩子捉到了一只银色的蝴蝶。谁见过这样珍奇的蝴蝶?当他在荷叶上发现它的时候,还以为那是一滴硕大的正要向下流淌的水滴。
当一个叫蓝天的孩子发现一朵盛开的金蔷薇居然会跳动的时候,他几乎要叫出声来。这一时刻,没有比他再幸福的人了,他捉到了一只金蝴蝶。
每个孩子都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蝴蝶交给了杨老师。杨老师向每个孩子深深地鞠躬,闹得孩子们都不好意思地跑开了。
杨老师要这么多蝴蝶干什么呢?在每个幼小的心灵里都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情忍不住要问,于是,他们推选了紫薇、绿风和蓝天去找杨老师。这恐怕是他们向杨老师提的最后一个问题了。因为他们就要毕业了。
三个孩子万万没想到杨老师会这样回答他们,杨老师说:“我只是想这样,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三个孩子带着疑问从杨老师的家里失望地走出来。
紫薇说:“杨老师一定想把它们做成标本,然后告诉我们的学弟学妹,世界上还有这么美丽的蝴蝶。”
绿风说:“杨老师是要把它们做成一幅五彩缤纷、欣欣向荣的蝴蝶粘贴画。”
蓝天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杨老师是要用蝴蝶做成纪念册,把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写在蝴蝶下面。”
升学考试过了。孩子们都考上了很好的中学,大家都像小鸟飞离养育自己的那片小树林似的离开了学校。只有紫薇、绿风和蓝天还惦记着那个没有解开的谜。
上中学的前一天清晨,他们又一起来到杨老师的家。这一次,他们没有敲门,而是从敞开的窗子向里探望——那秘密说不定就藏在屋里的什么地方。
屋里静悄悄的,他们看见杨老师还在睡觉。孩子们屏住呼吸,生怕惊动了老师。他们的目光在狭小的房间里寻找,他们希望看见那幅五彩缤纷的蝴蝶画或者是放在书架上的标本,或者是一大本纪念册。P3-6
隆起的山脉
回眸二十世纪初叶,那年代,中国新文学运动春潮涌动,产生了很多大师级作家。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也有不少作家涉猎儿童文学创作,也曾写出传世好作品。比如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小橘灯》,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等多篇童话,张天翼先生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山名著,价值永存。但认真探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伟大的作家,都是眼看当时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一片荒芜,出于同情、怜悯和责任心,匀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提起笔来为少年儿童写点东西。或者是主业外的一项副业,主业是成人文学,副业是儿童文学,或者是两栖作战,主战场在成人文学,次战场在儿童文学。冰心先生的成人文学作品与她的儿童文学作品相比较,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叶圣陶先生在语言文字研究中的成就和长篇小说《倪焕之》,比起他的《稻草人》和数篇童话来说,分量肯定是重得多;张天翼先生其实更热衷于写官场讽刺小说,如《华威先生》,其成人作品的数量则远远多于他的童话故事。
那个年代,人们习惯把儿童文学看成大文学下的一个小文学,百花园里头的一块小苗圃,万家灯火旁的一盏小橘灯。大河边上的一条小溪流。大作家能匀出一点时间来关照一下儿童文学,俯下身来为少年儿童写点东西,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值得我们向他们致敬。
之后,有些作家在儿童文学领域埋头笔耕,努力填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历史空白,也曾写出了《小布头奇遇记》《神笔马良》《没头脑和不高兴》《我的朋友蓉蓉》《吕小钢和他的妹妹》《狐狸打猎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但总的来说,专攻儿童文学的作家人数还很少,作品也不多。由于种种欲说还休的历史原因,很长一个时期,用传统名著或红色经典替代儿童文学,就连安徒生童话也不让孩子读了。
几十年了,儿童文学在中国都是一个弱小的存在,被戏称为小儿科,不仅写的人少,读的人也少,更多的是圈子里的人在自娱自乐,少量语文功课好、文学素养高的孩子关注并参与到原创儿童文学中来,但远没形成大规模阅读风潮和社会效应。
而在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家喻户晓,享有崇高地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出版一百年以后仍成为青少年珍爱的读物。
这真是羡煞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难望其项背,怕是赤脚也赶不上了。
但历史给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一个意外的惊喜。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涌动,经济高速发展,儿童教育、儿童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青少年已经成为阅读主力军。中国有两亿多青少年,处于如饥似渴的黄金阅读年龄。巨大的需求理所当然拉动巨大的供给。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与中国童书市场同步发育,齐头并进,迅猛发展。少儿类图书销售连续十多年增长,每年出版新书两万余种,每年销售码洋达百亿元,其中儿童文学书籍超过百分之四十。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本土作品,活色生香;母语写作,没有任何语言障碍,作家们呕心沥血为当代少年儿童量体裁衣、量身制作的儿童文学作品,理所当然受到读者热烈欢迎。中国青少年阅读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已蔚然成风,亿万读者汇聚成的巨大阅读能量,产生一种虹吸效应,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作家加盟到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中来,也吸引更多出版社和文化公司参与到出版、发行和推广的伟大事业中来。涌现出许多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千千万万少年儿童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阅读—创作—出版—发行—再阅读—再创作—再出版—再发行,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并产生滚雪球效应,越良性循环越壮丽辉煌,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热点。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孙建江对当今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有一个颇为经典的词——黄金十年。我完全赞同他这个诗意的概括。我还想补充一句,就在2016年,曹文轩先生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第一次折取桂冠获此殊荣。这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发展的一座光辉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不仅拥有自己的大作家和大作品,还产生了曹文轩先生这样的国宝级作家和《草房子》这样的国宝级作品。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已经是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文化骄傲,已经是一座光彩夺目的艺术宝藏,已经是一个不可撼动的历史存在。这是隆起的山脉,是与当代成人文学双雄并立的又一个文学高原。
当年大文学下的一个小文学,已经成了规模巨大、空前繁荣的大文学;当年百花园里头的一块小苗圃,已经成了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的大花园;当年万家灯火旁的一盏小橘灯,已经成了群星璀璨、灯火辉煌的美丽景象;当年大河边上的一条小溪流,已经成了水量丰沛、激浪澎湃的大江河。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壮大还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中国当代原创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材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国家教育发展之重器,是民族文化振兴之利器。因此,历来教材的编选,都是慎之又慎,每层筛选都到了近乎严苛的地步。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名篇佳作,却受到教材编委会格外青睐,源源不断地进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这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荣幸,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骄傲。
这一次,新世纪出版社隆重推出这套书系,挑选了十位当今中国比较活跃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进入这套书系的十位作家,有的以童诗著称,有的以儿童散文见长,有的专攻童话,有的擅长描写当代少年生活,有的喜欢将笔触伸向动物世界……不同文本,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代表了儿童文学各个创作门类的最高艺术成就。
这十位作家虽然写作的体裁和风格完全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和心血,全部、彻底、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在各自所追求的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
高洪波身材高大,却童心玲珑,文笔纤细而灵动,在童诗、童话和儿童散文上都有建树,他的散文清浅透明,却又意境深远,广受读者喜爱。张之路在少年小说和科幻小说创作都有很高造诣,《霹雳贝贝》和《第三军团》都是中国儿童文学无可争议的传世名作,在我心里,他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小说圣手。金波老师年高德劭,作品却永葆青春,是中国儿童文学界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优美的童诗影响了几代读者。葛翠琳老师一生致力于童话创作,她文笔老辣却又童趣盎然,和善慈祥却又见解犀利,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是原汁原味、最具阅读价值的中国童话。黄蓓佳在读者心目中永远是个年轻妈妈的形象,温婉、温情、温柔,用一支带温度的心灵之笔,深情描写当代少年儿童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和情感涟漪。薛涛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众多儿童文学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思想活跃,感情丰沛,为童年吹响悠扬的牧笛。吴然的儿童散文独树一帜,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美丽神奇的边地风情,其一篇篇精致的散文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五彩珍珠,是挂在祖国母亲脖子上耀眼的珍珠项链。冰波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他的童话作品文学品相极佳,既深刻又有趣,既想象奇诡又饱含真情,是永不褪色的艺术品。王一梅为人为文都热情奔放,她是在用心写童话,每一篇童话都是赤子之心自然流淌出来的爱之琼浆。读者就算生活中尝到了苦涩,读读王一梅的童话,就会让苦涩的心回味甘甜。
从这个角度说,新世纪出版社隆重推出这套书系,就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崛起的一个见证,是中国儿童文学“黄金十年”的一个缩影,是当代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优秀作品的一次华丽检阅。
这十位作家,因其作品曾入选新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老师和同学最熟悉、最喜爱的作家。但中小学语文教材毕竞容量有限,讲究短小精悍,入选作品大多做了删减,只能是作家最出彩的某一篇短文或某一个段落。若能延伸阅读该作家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对深入理解课本意义,必然大有帮助。这套书系,其实就是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拓展阅读的蓝本,为中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了一份教学参考资料,也为喜欢阅读的同学提供了一套阅读经典的范本。
我个人感觉,编辑出版这套书系,也是为有志于在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一番事业的后来者提供了一块做人和作文的模板。社会没有速成的事业,儿童文学创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呼唤忠诚与执着,只有心无旁骛、全身心地融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发展的洪流中来,只有毫无保留地将一生奉献给中国儿童文学事业,才有可能取得非凡成就。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一项值得我们去深情拥抱的伟大事业,是一个可以尽情挥洒文学才华的广阔舞台,前景不可估量,前途无比辉煌。
是为序。
2016年9月8日
写于上海梅陇书房
《翠鸟》是“课本名家精选书系”系列中的一本,也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撰写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内容均是描写老师与学生的相关故事,表达了深刻的师生情谊,学校往事。作品社会现实感很强,他关注人类生存的状况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读来亲切感人,发人深思。
“课本名家精选书系”是名家名作的荟萃,每一位作家都有作品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进入这套书系的十位作家都是当今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如高洪波、张之路、金波、葛翠琳、沈石溪、黄蓓佳、吴然、王一梅、冰波、薛涛等。他们有的以童诗著称,有的以儿童散文见长,有的专攻童话,有的擅长描写当代少年生活,有的喜欢将笔触伸向动物世界……不同文本,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代表了儿童文学各个创作门类的高超艺术成就。
本书是该系列之《翠鸟》,收入了张之路的作品,适合10-14岁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