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历史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姜狼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豪杰并起,实力为王;内政、外交、军事各大战场……

姜狼著的《三国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以精彩丰厚的内容,别样的叙事视角,描摹有血有肉的历史,揭示长期被误解、意想不到的历史真相,并从中演绎真实的人性。可以说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线索和借鉴。

内容推荐

姜狼著的《三国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是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才辈出。这一时代,实肇始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此后各路军阀势力划州割郡,拥兵自重。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孙权割据江东,刘备入主益州,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这一时代,各方面的人才简直可以用“井喷”二字形容,乱世之中,不仅涌现出像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涌现出像赵云、张辽、乐进、姜维、邓艾等杰出人才;科技方面,有马钧、刘微、华佗、张仲景之流;文学艺术方面,有“三曹”“建安七子”等。

时势造英雄,更是英雄造时势,各方面的人才风云际会,斗智斗勇,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

目录

一 三国的疆域划分

二 张让是我爸,赵忠是我妈——东汉衰落的秘密

三 曹操的智库

四 刘备和关羽、张飞的一生纠葛

五 小霸王孙策

六 从刘备看东汉三国士、庶分野

七 刘备的用人之术

八 诸葛亮的职业生涯规划

九 诸葛亮为什么不篡位

十 三国非主流顶尖智囊的悲喜人生

十一 三国的乱世草头王

十二 四世三公话袁绍

十三 赤壁之战

十四 东吴军界的双头鹰

十五 三国的另类军阀

十六 三国花瓶男

十七 曹操的七十二座空冢(上)

十八 曹操的七十二座空冢(下)

十九 曹魏宫廷的斗争

二○ 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

二一 孙权和群臣的博弈

二二 孙权的家庭悲剧

二三 三国跳槽史

二四 三国名女漫谈

二五 三国后妃

二六 蜀汉两名相

二七 司马懿的忍功

二八 司马师时代的血与火

二九 司马昭的权力之路

三○ 三国的酒肉江湖

三一 魏国武将群像

三二 马超等人的命运探秘(上)

三三 马超等人的命运探秘(下)

三四 吴蜀关系

三五 魏国的封疆大吏

三六 蜀汉三大边镇

三七、东吴两大边镇

三八 三国神童

三九 蜀汉真的没有人才吗

四○ 名士风流——嵇康和阮籍

四一 三国文人不相轻

四二 三国末路帝王的人生终局

四三 三国官制

四四 三国礼仪制度

四五 迷雾中的木牛流马

四六 算一算三国的经济账

四七 三国法律制度

四八 三国文学纵横谈(上)

四九 三国文学纵横谈(下)

五○ 评说三国历次战争

附录:三国年谱

试读章节

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实际上就是从藩镇衍变过来的,东汉末年,藩镇军阀成群结伙地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势力大的横跨数郡,势力小的也有至少一个郡的地盘。诸葛亮在他的成名作《隆中对》就说“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历史由乱而治其实就是一系列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对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在抢蛋糕的过程中,不断有竞争者被强者PK下台,大浪淘尽始见金,胜利者毕竟是极少数。

东汉刚破败那会儿,尤其是董卓被灭之后,形势异常的混乱,各藩镇之间互相撕咬,地盘犬牙交错。这种竞争方式非常像马拉松比赛,在比赛前,几百位选手站在起跑线前,号令枪一响,一窝蜂地冲了出去。但跑得越远,掉队的就越多,最终就剩下十几个人,开始最后的决战。

我们对袁绍、曹操、刘备、孙策(孙权)、刘表、(刘焉)刘璋、马腾(马超)、吕布、袁术、张绣、公孙度这些大牌军阀都比较熟悉,他们都是马拉松比赛中坚持到最后的选手。其他人如李催、郭汜、刘虞、韩馥、公孙瓒、刘岱、张燕、张杨等曾经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淘汰了。这都算知名的,比如严白虎、桥瑁、刘辟、杨奉、马相这样的小军阀,基本上没多少人知道了。

大部队被甩掉了,坚持下来的这些选手就要开始近距离PK了,有些人没坚持住,掉队了,比如吕布、袁术、张绣。剩下的袁、曹、孙以及诸刘等人,他们都看到了不远处的冠军红线……

在这些人中,最有实力争天下的是袁绍、曹操和孙策(孙权)。袁绍是当时的天下第一人,地盘最大,据有幽、并、冀、青四州;兵力最强,有二十万精锐部队。曹操虽然在政治上占有极大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地盘也不算小,控制着徐、兖、豫、司和关中地区,但曹操的整体实力相比袁绍还是稍有些寒酸。

如果要为袁曹擂台赛开盘口的话,估计押袁绍胜的最多,但结果却给大多数人开了一个大玩笑,笑到最后的是曹操。淘汰掉了袁绍,曹操全面接手河北四州,成为天下第一军阀。曹操的宝贝公子曹丕甚至还接手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

虽然除曹操之外,还有五六路军阀,但真正有实力敢和曹操掰腕子的,只有江东的孙权。小说戏文说吴侯孙权据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大抵是正确的,当时孙权控制着整个扬州六郡(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的地面,六郡合共九十二城。当然孙权的天下并不完全是他打下来的,如果没有英雄无敌的哥哥孙策夯实了地基,孙权要想当江东军霸估计只能在梦里了。

和曹操、孙权这样的豪门大户相比,那位面目慈祥的“大汉孝景皇帝玄孙”刘玄德就惨多了。虽然刘备初出江湖战黄巾军的时候,孙权可能还在老娘怀里吃奶呢,但曹操有个好爸爸(有钱),孙权有个好哥哥(有势),刘备有什么?除了一腔热血抱负,两手空空。

刘备出身太低,虽然他扛着“大汉皇叔”镀金招牌四处跑马拉赞助,但他得到的不是白眼就是大棒子。没人捧场,刘备只好带着关羽、张飞几个穷哥们儿,扛着几杆破枪,在江湖上到处讨饭吃。其实刘备也曾经阔过,在徐州当过两任军霸,结果都被赶了出去。

刘备早期的失败实际上是败在身边没有智囊团,曹操和孙权手下人才济济,谋士挤满了屋子,刘备的破庙里却空空荡荡。简雍、孙乾、糜竺都不是济世命才,只能跑个腿,对个嘴(外交)什么的。直到刘皇叔三顾草堂,连哄带骗撬来了诸葛亮这个“贤内助”,刘备才算开了窍。

虽然“娶”了诸葛亮,但刘备的日子还是过得挺紧巴,只能躲在新野城头上晒太阳。刘备真正发家是在刘表死后,曹操大举南下,结果在赤壁被周瑜一把大火给请了回去。

曹操被烧跑后,荆州成了无主之地,曹、孙、刘三家开始对荆州进行残酷的争夺战。这时曹操还控制着南阳、襄阳(曹操新置郡)和南郡,南郡是长江水道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孙权虽然已经捞到了江夏郡,但又盯上了南郡,这年头没人嫌钱多咬手。不过守南郡的曹仁也是块硬骨头,东吴大帅周瑜啃了足足一年,磕了几颗大牙,才将南郡吃下肚。

曹操和孙权在江北大打出手,鸡毛乱飞,这时刘备也没闲着。刘备看上了荆州在长江南岸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没费多大力气,刘备就轻松把江南四郡划到自己的户头上了。刘备发家致富奔小康,曹操和孙权在旁边气得吹胡子瞪牛眼,他们嘴里的肥肉,嚼着嚼着居然被刘备吞下了肚,简直窝囊透了。

刘备虽然得到了江南四郡,但因为南郡被孙权控制,刘备集团被限制在长汀南线,对刘备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刘备厚着老脸去找孙权借地盘。刘备软磨硬泡,再加上孙权从抗曹战略考虑,最终同意把南郡借给刘备,这就是小说戏文中有名的“借荆州”。

当时的分裂形势日趋明朗,除了曹刘孙三家大户外,还有凉州的马腾、西川的刘璋、汉中的张鲁以及辽东的公孙度。这四家都不具备统一的能力和实力,领衔主演还是那拆不散的铁三角。

铁三角中,曹操据有幽、冀、徐、司、豫、并、兖、雍诸州,当之无愧的江湖老大。即使刘备吞掉了荆州,对曹操也构不成战略威胁,真正对刘备暴富感到恐惧的是江东的孙权。

在地理位置上,荆州处在扬州的上游,孙权最怕敌人从上流顺江直下,对他发起攻击。从东吴的战略地缘角度来看,荆州就是江东的门户,刘备横卧在大门前,孙权能睡踏实吗?谁知道刘备会不会夜半三更蹿到自己床边,一刀下去……

孙权越想越觉得吃亏,自己挺聪明的,怎么被刘备这个大耳朵贼给骗了。不能让刘备一个人吃大头,要求刘备至少把荆州划一分给他,不然咱俩没完。吃进嘴里的骨头再吐出来?刘备还嫌荆州不够他七姑八婆住的呢,凭什么给你孙碧眼?

刘备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发展计划,打起了刘璋的主意,经过两年的拉锯战,阴阳手段都用上了,刘备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西川千里肥地。这时刘备横跨荆益二州,面积广大,兵强马壮,对曹操和孙权都构成了极为严重的战略威胁。

当初刘备和孙权曾经达成共识,荆州算是孙权看看妹妹孙尚香的面上,借给妹夫刘备的。等刘备拿下西川后,就把荆州还给孙权。孙权见要账的时候到了,就派人催刘备快点把荆州吐出来。

刘备装傻,说等我拿下凉州,再把荆州还给大舅子。孙权当然不同意,双方展开了多回合的火爆谈判,就差在谈判桌上拔刀对砍了。最终刘备让步,割让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给孙权。  

孙权兴高采烈地派人去接收三郡,没想到镇守荆州的关二爷一手横着一把青龙偃月大菜刀,一手指着孙权的马仔,气运丹田,大吼一声:滚!将东吴的官老爷们全都吹回去了。  

联吴抗魏是刘备军事集团做出的重大战略指导方针,结果被关羽生生给破坏了。孙权丢了面子,恼羞成怒,你不给我没关系,那我就武装接收!孙权的马仔吕蒙连敲带诈,从关羽嘴里撬走了三郡……

P3-5

序言

民间有句老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是说年轻人读了《水浒传》,容易激发过剩的雄性荷尔蒙,跑上梁山做“替天行道”的买卖。“老不看三国”,是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到处充斥着诡诈与欺骗,成年人读了会变成曹操那样的老奸巨猾。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绝世双璧,《水浒传》走的是底层路线,写的是江湖侠客,以及仕途上的落魄不得志者。水浒虽然写的是北宋末年的宋江农民起义,但内容多属虚造,九分虚一分真。

与《水浒传》同时代问世的《三国演义》走的则是高层路线,依托汉末三国的历史架构,写的是诸侯逐鹿,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让人心折!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社会影响极其深远,三国这段历史也借着罗贯中的那支妙笔,成为中国人最熟悉,也最亲切的时代。曹阿瞒是个白脸奸雄,诸葛军师是个半仙,周都督赔了夫人又折兵,关二爷仁义忠孝,刘皇叔哭过鼻子、摔过孩子……

因为《三国演义》的名气响得吓死牛,西晋史家陈寿苦心沥血编撰的正史《三国志》反倒不太为人熟知,更遑论南朝宋史家裴松之《三国志注》了。

《三国演义》被罗贯中写得花团锦簇,绚烂夺目,但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允许虚构的。清人章学诚将《三国演义》的历史真实度(参照正史)比为“七分实,三分虚”,确实很有灼见。

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心中:同样是大统一王朝崩溃后出现的乱世,三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轨迹极为相似,虽然这两段历史罗贯中都写了,但为什么罗贯中要详写三国而略写五代?《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苦心沥血之作,而《残唐五代史演义》却写得七零八落,不成片段。

其实客观来说,罗贯中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五代十国(罗贯中只写五代)虽然承盛唐之后,却显得暮气沉沉,欺世盗名者如过江之鲫。正如元朝人张鸣善在《水仙子·讥时》所讽刺“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五代十国能称得上英雄者寥寥数人而已,多是一些狗熊在穷折腾。好容易出了一个英雄柴荣,却如流星般划过了历史的天空,而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也不过用三言两语就带过了柴荣。五代十国的故事虽然够精彩,和明星如云的三国相比,似乎少了一层“商业价值”。

三国时代从东汉末年算起,长不过百年,却英雄纷起,豪杰遍地,“商业价值”极高。一代风流才子苏东坡迎风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和五代十国就像是一条抛物线的两个点,三国是“往上抛”,而五代十国则是“往下掉”。自“安史之乱”后,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大转型时期,由粗豪奔放进入了缜密严细,五代十国自然不讨人欢喜。五代十国虽然上继盛唐,下承隆宋,但宋朝人对五代十国多半没什么好感,尤其是欧阳修,将五代十国骂得几乎一无是处。

虽然三国是汉末唐初三百年天下大乱的开始,但毕竟就整个历史发展阶段而言,三国处在了历史上升时期。三国是乱世,不过却乱得精彩,肉麻一点说,“乱出了艺术”,三国热自然就长久不衰。

三国热实际上并不是从罗贯中开始的,早在隋唐时期,三国的故事就已经家喻户晓,“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别的不说,三国的那些明星大腕们都有自己的粉丝团,最典型的是诸葛亮,他的粉丝遍及古今。曹操也有大量的粉丝拥趸。

明星不是衡量一部戏或一个团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标准。曹操、诸葛亮、刘备、孙策、孙权、关羽、张飞、赵云、荀或、吕布、马超、周瑜、司马懿,哪个单挑出来都是能压住场的一线明星。谁不喜欢星光灿烂的阵容?见了明星我们一样会尖叫,荧光棒满天飞。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花钱就是要来看明星的!

当然明星扎堆容易造成剧情被弱化,但三国显然没有受到这个定律的影响,三国的人物层次分配得非常合理,一二三线都有,还有大量跑龙套的群众演员。我们不但记住了活跃在三国舞台的各路明星,也记住了精彩的三国故事,一张票看两路戏,赚了。

也许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心中的那个近乎完美的三国,更多的是指公元184年东汉黄巾起义以来,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五十年的精彩历史。尤其是东汉末年那二十多年时间,几乎包揽了三国历史最精华的部分。比如孙策平江东、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借荆州、马超复仇、刘备入蜀、失荆州、失空斩、星落五丈原等。

其实要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三国真正开始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曹操、孙策、袁绍、吕布、刘表、苟或、荀攸、庞统、法正、郭嘉、周瑜、鲁肃、吕蒙、关羽都是东汉人。

不过正因为三国的精华部分都在东汉末年,所以陈寿写《三国志》时,也没有严格拘泥于时代分界线,直接把东汉末年划进三国时代。就比如我们现在讲春秋、战国,这两个伟大时代实际上都应该称为东周,可大家都习惯了春秋战国,没人再计较什么东周了。

我们有幸处在旧历史阶段的终点和新历史阶段的起点,曾经的金戈铁马、庙堂谋略、儿女情长,都被我们收览眼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历史是一个大课堂,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站在历史面前,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渺小,我们应该充满敬畏地去审视历史。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也有许多角度和侧面,供我们切入,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我们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往回看,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总会在夜深入静的时候,悄悄地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继续上演着他们的经典。

三国之气势,足以倾倒古今,尝临江边,沐浩荡之风烟,叹一身之微妙;慕鸟鱼之畅情,悲物事之牵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由得心湖慨然。最喜斜倚水边树,饮水上风,听水中语,顿有不知今夕何夕之痴。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三国之事,三国之人,已越千八百载而直抵今人之前,却无半点疏隔之感,谢陈承祚乎?谢罗贯中乎?或是谢曹刘关孙、诸葛司马乎?天知道。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是为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