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丰索·雷耶斯是墨西哥著名大作家。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墨西哥,在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即引用了阿尔丰索·雷耶斯的句子:“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墨西哥最高文学奖,也以阿尔丰索·雷耶斯命名。
其创作的《马德里画稿》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多处提及和平、宁静、和谐的社会氛围,行文中流露出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 书名 | 马德里画稿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墨)阿尔丰索·雷耶斯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尔丰索·雷耶斯是墨西哥著名大作家。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墨西哥,在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即引用了阿尔丰索·雷耶斯的句子:“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墨西哥最高文学奖,也以阿尔丰索·雷耶斯命名。 其创作的《马德里画稿》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多处提及和平、宁静、和谐的社会氛围,行文中流露出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内容推荐 阿尔丰索·雷耶斯居住在马德里期间经常逛街,边走边看边想。他看到了马德里许许多多辉煌的建筑,同时也看到乞丐、流浪汉、残疾人……,看到残酷的悲惨世界,饥饿、贫困、愚昧、冷漠的社会现象。他在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同时,他联想到了自己的祖国墨西哥。《马德里画稿》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多处提及和平、宁静、和谐的社会氛围,行文中流露出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目录 译序 序 马德里画稿【1914-1917】 I 盲人的地狱 II 乞丐们的荣耀 III 怪物的理论 IV 民族的节日 V 狂欢节 VI 曼萨纳雷斯河 VII 曼萨纳雷斯河与瓜达拉马山 VIII 精神状态 IX 发疯的权利 X 试论国民财富 XI 街上的叫喊声 XII 悍妇狮吼 XIII 黎明之歌 XIV 柏拉图式的考验 XV 好奇的大喇叭 XVI 神学家巴列-因克兰 XVII 弗朗西斯科希内尔德罗斯里奥斯 试读章节 阿尔丰索·雷耶斯涉足西班牙文化开始时的心态是,看见什么就抓什么。他第一次到马德里,看见的就是戈雅蚀刻画上的西班牙风光,也就是作家何塞·古铁雷斯·索拉纳那几年精彩描绘的景色。《马德里画稿》(1917年墨西哥出版)第一版的封面就复制了戈雅《狂想曲》中的《上帝饶恕她吧:她做过母亲啊》,这绝非偶然。书中展示了《玛哈》①,画中人身材苗条,气质秀丽,可能是从布拉多美术馆的某个彩色壁毯上复制下来的,表现出人类对极为残暴的行为的蔑视。玛哈姑娘幸运地发了财,她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否认自己的全部历史,首先否认她母亲的过去。《马德里画稿》开篇之前就是祝酒词:“我的墨西哥和马德里的朋友们:干杯!”第一篇文章是记事:《盲人的地狱》。这个题目以及随后的几篇文章像是从戈雅献给人类最出格的悲惨世界的蚀刻画上取下来的。但是,阿尔丰索文字所涉及的画面,仅仅是浓缩了日常生活的千姿百态,其情其景至今在马德里的一些老街上可见。阿尔丰索来到这座西班牙的王宫重镇(指马德里,在曼努埃尔·阿萨尼亚总统密切注视下,阿尔丰索一度自称是“志愿者”)的最初几天,忙于在老城里寻找下榻之处的经历,被他用蚀刻画法写进了这些小小的画稿上。后来负责出版《马德里画稿》的编辑胡里奥·托里和曼努埃尔·杜桑在墨西哥城认为阿尔丰索笔下的画面与戈雅笔下的场景是一致的。 阿尔丰索·雷耶斯在他的《日记(1911—1930)》(1969年墨西哥出版)里关于西班牙(或者确切地说关于在西班牙生活期间)的篇幅很少,其中描写了他第一次与西班牙知识界接触的情况,在很短的文字里,使用一出说唱剧的旁白和标题作为开头: 文化协会的下午。冒失的小精灵剧团。刚刚与迪耶斯一卡内多建立友谊关系,他懂墨西哥文学。在读书俱乐部,他把我介绍给奥赛瓦尔,为的是编纂一套经典作家丛书,让我准备鲁伊斯·德·阿拉尔贡(1581—1639,西班牙著名戏剧家)的作品。颇有骑士风度的奥赛瓦尔一边接待我们,一边急忙喝光牛奶。奥赛瓦尔身旁坐着另外一位留着法国式(确切地说是希腊式)胡须的男子: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后者面色红润,有些紧张,懂得一些奇奇怪怪的医学知识,是从一些奇奇怪怪的疾病上得知的。他看着我的眼神里有不信任和害怕的神色。① 但这场短暂的误会是老早发生的,仅仅几行文字罢了,是次日夜里记录的,除去有些神秘感,更接近大作家克维多(1580~1645)笔下充斥的街头闲话的风格: 马德里剧场:观众满脸横肉,有伤疤,大呼小叫,说下流话。地痞在骂女歌手。阿多查街上的谩骂,如同阿尔卡拉大街上的恭维,都是性压抑、胡思乱想的结果。 花一块钱,十二个舞女上台,一个接着一个,或者两个接着两个,推推搡搡,跳着下流淫荡的舞蹈。唱得不好,跳得一般。有一个女孩能歌善舞,众人喝彩。若是让道连·格雷发现,定会跟她结婚。那女孩全神贯注地跳舞,对观众的喊声置若罔闻。她喉咙疼痛,眼神迷茫。再有的就是躲避夜幕的女服务员,刚刚上道的可怜姑娘,踏上了卖淫的路。嫖客虐待她们的时候,还能媚笑。P8-10 序言 美国教授拉盖尔·张一罗德里格斯在她编选的拉美文学教科书《西班牙美洲之声》(Raquel Chang—Rodriguez,Voces如Hispanoamerica)中,给阿尔丰索-雷耶斯的历史定位是:“学识渊博,有深厚的人文学养,是古希腊、古罗马、西班牙黄金世纪文学资深研究专家;同时,在散文、诗歌和小说创作方面都有建树。”但鲜为人知的是,雷耶斯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这与他的父亲有关系。他的父亲是墨西哥将军、新菜昂州州长。阿尔丰索·雷耶斯于1898年5月17日出生在该州首府蒙特雷。1906年在墨西哥城开始上大学。1911年在校期间,他就发表了专著《美学问题》,初步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审美眼光。这时,他结交了一批作家,组成了“讲座协会”和“青年雅典诗社”。这两个组织对独裁统治下知识界的实用主义态度进行了批判,同时对传播文艺新风做出了贡献。1913年他大学毕业,获得律师资恪证书。同年,他父亲因为卷入一场反对马德罗总统的政变而战死。雷耶斯被迫流亡到西班牙。 在西班牙逗留的十年里,雷耶斯先是在由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梅嫩德斯.皮达尔领导的西班牙历史研究中心语言学部门工作(1914--1919),并在马德里大学学习。在此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以及西班牙黄金世纪文学的研究成果。1917年他创作了歌颂墨西哥高原的诗歌《阿纳瓦克的幻景》。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墨西哥地理的描写和历史的回顾,追寻墨西哥文化之根,力图揭示出墨西哥人的精神实质。1920—1924年墨西哥政府恢复了雷耶斯在外交部的工作,任命他担任驻西班牙大使馆文化参赞一职。这个时期,他仍然坚持研究古希腊文学和德国大诗人歌德、法国诗人马拉美及西班牙黄金世纪文学代表诗人贡戈拉的作品。他的基本看法是:文学发展总是与社会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对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他的态度是宽容和有礼貌的,绝对没有任何教条式的偏执。 由西班牙之家、墨西哥政府以及一些文化单位联合创办的文化研究中心,吸收了众多的拉美、西班牙作家进行专题研究工作,出版了大量人文学科读物,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从开办至今,它已经姜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耶斯是在西班牙度过的,他非常关心战事的发展,《马德里画稿》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多处提及和平、宁静、和谐的社会氛围,主张建设城市,疏浚河流,修桥铺路,大力发展教育。在作者骨子里,他十分明白世界大战的破坏性、野蛮性和危险性。因此,他对俄国十月革命也是持观望态度的。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雷耶斯看到战争、动乱、暴力代表的野蛮力量,在摧毁腐朽的政治制度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文明建设的成果。建设需要像绣花一样精雕细刻、一针一线地进行,而破坏则可以用一把火、一阵枪炮让古建筑在瞬间消失。雷耶斯是一介书生,他多才多艺,博学又有专攻;主张“艺术无国籍”和世界主义,希望天下太平、人人和睦相处。这些理想非常浪漫和美好。但是,马德里的穷人、乞丐、残疾人所处的地狱般的社会,让他感到绝望。出路何在呀? 阿尔丰索·雷耶斯1959年逝世,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从他的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等大量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智慧、才干、艺术水平和在语言、文体风格方面的深厚修养。对于刚刚进入佳境的中国与拉美关系,雷耶斯为我们提供了墨西哥与西班牙、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智利文化交流的经验,更为我们打开了西语文化界的心灵窗口。交人先交心。没有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前提,仅仅迷信“美元外交”,肯定会遇到大麻烦,君不见“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政策是怎么失败的吗! 《马德里画稿》是雷耶斯第一部进入中国的作品。希望这是中国读者认识雷耶斯的良好开端。 赵德明 2015年2月5日 北京大学燕北园 书评(媒体评论) “感谢马德里成全了我。那时我从圣塞瓦斯蒂安动身前往马德里,我能感受到歌德乘车去魏玛的心情。” ——阿尔丰索·雷耶斯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