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黑暗中的绽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国)西蒙·范·布伊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黑暗中的绽放》是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的首部短篇小说集,这十八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曾被命运击碎,但他们都背对未来,以圣徒般的怜悯面向偶然、回忆和伤痛。面对不可言说之物,西蒙.范.布伊用大量的留白所积蕴的诗意,和命运、死亡一样坚固。唯有爱的伤痛和善意,才能让我们超越时间和现实的设定,实现惊心动魄的救赎。

内容推荐

《黑暗中的绽放》以纽约、巴黎、罗马和雅典等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不同的主人公在面对死亡、悲剧、孤独、救赎和奇迹时的体验和深思。作者用极度简洁的笔调、触人灵魂的细节讲述了置身“爱“中的人们所付出的辛劳、经历的失去。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们无一不舔舐着自己的残缺和伤痛,但是在对自身命运的回忆和把握中,又显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面对不可言说之物,作家西蒙·范·布伊用大量的留白所积蕴的诗意,和命运、死亡一样坚固。唯有爱的伤痛和善意,才能让我们超越时间和现实的设定,实现最惊心动魄的救赎。

目录

小鸟

草莓的香气

天有多高,海就有多深

不一样的鞋子

他们躲在哪里是一个谜

世界,在花丛中微笑

黑暗中的绽放

遥远的船

最好的礼物

雪落下又消失

岩石上的牧羊人

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个美丽的小骗局

死于星期天地震的法国艺术家

苹果

日常生活

假如

得到和你失去的一样多

安静却不停坠落的城市

试读章节

小鸟

醒来后,我满十五岁了。每长大一岁,都像是在过去的年岁之外披上一件新的衣服,有时候,我会把手伸进装着过去的口袋,把以前的事掏出来看一看。

米夏刚才从店里回了家,他说,我们晚上出去庆祝下吧——去看场电影或者去伏尔泰大街的麦当劳吃点好吃的。米夏是我的父亲,但和我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他在巴黎长大,在监狱里学会了认字。以前大概他一直是一个人过的,现在我们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我不确定如果没有了我,他是否还能受得了。

我们住在巴黎。我想我是在这里出生的Ⅱ巴,不过,我到底出生在哪里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每个人都说我长得像个中国人,但是米夏说,我比法国面包还要更法国。

一下子中午就过去了,但对于我的“生日”来说,现在仍然还是早晨。我一个人走在“艺术桥”上。这是一座小小的木头桥,一群衣饰鲜艳花哨的美国游客正坐在桥上喝酒。我刚满十五岁,还从来没有交过女朋友,但是,我总是能一眼就分辨出,周围人群中谁和谁正在相爱。

一个男人正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妻子过桥。他们肯定深爱着对方。轮椅只依靠后排的两只轮子在桥面上滚动,因为丈夫把轮椅向后倾斜靠向自己,好像只有通过这样的倚靠,他才能从她的身体里面吸收到些什么。我希望那个男人能够见到此刻妻子脸上的幸福表情。他们看上去像是东欧人。因为虽然他们穿着考究,但衣物的款式早已经过时了。我猜这是他们第一次到巴黎来。我还能猜得到,待会儿那个男人会用全身的力气将女人从轮椅中小心地抱起来,一直抱进灰扑扑的旅馆房间,房间里挂着的是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的皱巴巴的窗帘。我甚至能清晰地知道她在他臂弯里的样子。他会把她轻轻地放在床的中央,好像那里曾经是一条舒缓的河一样。

一个肮脏的乞丐正蹲坐在那群美国游客的中间,用蹩脚英语说着笑话乞讨。那乞丐对眼前女孩光洁的大腿毫无兴趣,只盯着瓶底剩下的残酒和盘子里奶酪的残渣。那些美国人看上去脾气都很好,听完笑话都善意地假装开心地笑着;我想,美好生活的关键,应该就是像这样温柔地忽略那些事实的真相,然后我们就能始终}不有随时都能重生的希望吧。

“艺术桥”是木头做的,从桥面木板的缝隙,能看见桥底穿行而过的小船。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船上一瞬间闪起的光芒,那是游客拍照时亮起的闪光灯,当然很多时候那些游客只是举着相机朝四周毫无目的地拍——我也喜欢这样乱拍,虽然我自己没有相机—但如果我能有架相机的话,我肯定会毫无目的地拿它来四处乱拍的。除了这样,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能留下我们当下正时刻发生着的生活的痕迹吗?

米夏的小店在红灯区的皮嘉勒广场。店外挂着鲜艳的霓虹灯——用闪烁的箭头写着“性感”这个词。从我有记忆以来,米夏就有了这个小店。我不能到他的店里去,但我有时会偷偷走到那里的街角去瞅一眼坐在柜台里的米夏。他喜欢坐在那儿读乔治.卡普罗尼,一个早就死了的诗人的诗。米夏说,读他的诗,能感觉语言像鸟儿一般在他的身旁飞翔,在他的耳边鸣唱。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见米夏的脸,可能会被吓得逃到马路对面去,因为他的脸上有一条狰狞的伤疤,从嘴角一直到脸颊。他一直说这是他在密西西比跟鳄鱼格斗时留下来的,尽管我现在都十五岁了,可也只能这么相信他。

米夏有个叫李昂的朋友,喝醉的时候会来我们家过夜,因为他老婆不让醉酒的他进家门——不过他总是会跟我们解释说,他回不了家只是因为他不想去打搅妻子的美梦。有天晚上,正好米夏在浴室,李昂就给我讲起了米夏伤疤的来历。

“在你跟米夏一起生活以前,”他喘着粗气说,“他的小店外面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斗殴。米夏冲了出去,想要制止他们。”他停下,从衬衣口袋里面掏出装着白兰地的小酒瓶。我们俩都抿了一口,然后他拉着我的耳朵贴近他的嘴巴,穿过一阵白兰地的迷雾。‘‘他想把一个挨打的妓女给救出来,可警察来得太晚了,最后那群白痴只好把米夏给抓了起来——因为那女的把自己给噎死了——”这时候,我们听见门厅里传来了米夏的脚步声,于是这个故事再也没有了结局,就这么消失在之后大人们醉酒的蛮荒之中。

如果知道李昂跟我说了这么多事,米夏一定会把他给扔出去,因为他总是希望我什么也不知道,也一直假装我什么都不知道。他希望我以后能进入索本大学,巴黎资格最老的学校;然后我会离开这里,只在圣诞节的时候回来看看他,带上从蒙田大道或香榭丽舍大道最昂贵的商店里买回来的礼物。“买完礼物都不用你自己包装,”米夏有一次还感叹了一下,“因为商店里面的女孩儿们会非常乐意地在那儿帮你弄好一切!”

……

P1-4

序言

短篇小说的物理

——“短经典”总序

王安忆

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它们极具弹性,就像物理范畴中的软物质。它们的活力并不决定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内部的结构。作为叙事艺术,跑不了是要结构一个故事,在短篇小说这样的逼仄空间里,就更是无处可逃避讲故事的职责。倘若是中篇或者长篇,许是有周旋的余地,能够在宽敞的地界内自圆其说,小说不就是自圆其说吗?将一个产生于假想之中的前提繁衍到结局。在这繁衍的过程中,中长篇有时机派生添加新条件,不断补充或者修正途径,也允许稍作旁骛,甚至停留。短篇却不成了,一旦开头就必要规划妥当,不能在途中作无谓的消磨。这并非暗示其中有什么捷径可走,有什么可被省略,倘若如此,必定会减损它的活力,这就背离我们创作的初衷了。所以,并不是简化的方式,而是什么呢?还是借用物理的概念,爱因斯坦一派有一个观点,就是认为理论的最高原则是以“优雅”与否为判别。“优雅”在于理论又如何解释呢?爱因斯坦的意见是:“尽可能地简单,但却不能再行简化。”我以为这解释同样可用于虚构的方式。也因此,好的短篇小说就有了一个定义,就是优雅。

在围着火炉讲故事的时代,我想短篇小说应该是一个晚上讲完,让听故事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去睡觉。那时候,还没有电力照明,火盆里的烧柴得节省着用,白昼的劳作也让人经不起熬夜,所以那故事不能太过冗长。即便是《天方夜谭》里的谢赫拉查达,为保住性命必须不中断讲述,可实际上,她是深谙如何将一个故事和下一个故事连接起来。每晚,她依然是只讲一个故事,也就是一个短篇小说。这么看来,短篇小说对于讲故事是有相当的佘裕,完全有机会制造悬念,让人物入套,再解开扣,让套中物脱身。还可能,或者说必须持有讲述的风趣,否则怎么笼络得住听众?那时代里,创作者和受众的关系简单直接,没有掩体可作迂回。

许多短篇小说来自这个古典的传统。负责任的讲述者,比如法国莫泊桑,他的著名的《项链》,将漫长平淡的生活常态中,渺小人物所得出的真谛,浓缩成这么一个有趣的事件,似乎完全是一个不幸的偶然。短篇小说往往是在偶然上做文章,但这偶然却集合着所有必然的理由。理由是充分的,但也不能太过拥簇,那就会显得迟滞笨重,缺乏回味。所以还是要回到偶然性上,必是一个极好的偶然,可舒张自如,游刃有余地容纳必然形成的逻辑。再比如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法国被占领,学校取消法语课程之际,一个逃学孩子的一天。倘是要写杂货店老板的这一天,怕就没那么切中要害。这些短篇多少年来都是作范例的,自有它们的道理。法国作家似乎都挺擅长短篇小说,和精致的洛可可风气有关系吗?独具慧眼,从细部观望全局。也是天性所致,生来喜欢微妙的东西,福楼拜的长篇,都是以纤巧的细部镶嵌,天衣无缝,每一局部独立看也自成天地。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是将一个小世界切割钻石般地切成无数棱面,棱面和棱面折射辉映,最终将光一揽收尽,达到饱和。短篇小说就有些像钻石,切割面越多,收进光越多,一是要看材料的纯度,二是看匠人的手艺如何。

短篇小说也并不全是如此晶莹剔透,还有些是要朴拙许多的,比如契诃夫的短篇。俄国人的气质严肃沉重,胸襟阔大,和这民族的生存环境、地理气候有关,森林、河流、田野、冬季的荒漠和春天的百花盛开,都是大块大块,重量级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即便篇幅极短小,也毫不轻薄,不能以灵巧精致而论,他的《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都是短小精悍之作,但其中的确饱含现实人生。是从大千世界中攫取一事一人,出自特别犀利不留情的目光,入木三分,由于聚焦过度,就有些变形,变得荒谬,底下却是更严峻的真实。还有柯罗连科,不像契诃夫写得多而且著名,却也有一些短篇小说令人难忘,比如《怪女子》,在流放途中,押送兵讲述他押送一名女革命党的经历——俄罗斯的许多小说是以某人讲故事为结构,古时候讲故事的那盆火一直延续着,在屠格涅夫《白静草原》中是篝火,普希金的(《黑桃皇后》则是客厅里的壁炉,那地方有着著名的白夜,时间便也延长了,就靠讲故事来打发,而在《怪女子》里,是驿站里的火炉。一个短暂的邂逅,恰适合短篇小说,邂逅里有一种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可超出事情本身,不停地伸展外延,直向茫茫天地。还有蒲宁,《轻盈的呼吸》。在俄罗斯小说家,这轻盈又不是那轻盈。一个少女,还未来得及留下连贯的人生,仅是些片鳞断爪,最后随风而去,存入老处女盲目而虔敬的心中,彼此慰藉。一个短篇小说以这样涣散的情节结构起来,是必有潜在的凝聚力。俄国人就是鼎力足,东西小,却压秤,如同陨石一般,速度加重力,直指人心。

要谈短篇小说,是绕不开欧·亨利的,他的故事,都是圆满的,似乎太过圆满,也就是太过负责任,不会让人的期望有落空,满足是满足,终究缺乏回味。这就是美国人,新大陆的移民,根基有些浅,从家乡带了上路的东西里面,就有讲故事这一钵子“老娘土”,轻便灵巧,又可因地制宜。还有些集市上杂耍人的心气,要将手艺活练好了,暗藏机巧,不露破绽。好比俗话所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欧·亨利的戏法是甜美的伤感的变法,例如《麦琪的礼物》,例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子》,围坐火盆边上的听客都会掉几滴眼泪,发几声叹息,难得有他这颗善心和聪明。多少年过去,到了卡佛,外乡人的村气脱净,已得教化,这短篇小说就要深奥多了,也暧昧多了,有些极简主义,又有些像谜,谜面的条件很有限,就是刁钻的谜语,需要有智慧并且受教育的受众。是供阅读的故事,也是供诠释的故事,是故事的书面化,于是也就更接近“短篇小说”的概念。塞林格的短篇小说也是书面化的,但他似乎比卡佛更负责任一些,这责任在于,即便是如此不可确定的形势,他也努力将讲述进行到底。把理解的困难更多地留给自己,而不是读者。许多难以形容的微妙之处,他总是最大限度传达出来,比如《为埃斯米而作》,那即将上前线的青年与小姑娘的茶聊,倘是在卡佛,或许就留下一个玄机,然后转身而去,塞林格却必是一一道来。说的有些多了,可多说和少说就是不同,微妙的情形从字面底下浮凸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微妙。就算是多说,依然是在短篇小说的范围里,再怎么样海聊也只是一次偶尔的茶聊。还是那句话,短篇小说多是写的偶然性,倘是中长篇,偶尔的邂逅就还要发展下去,而短篇小说,邂逅就只是邂逅。困惑在于,这样交臂而过的瞬间里,我们能做什么?塞林格就回答了这问题,只能做有限的事,但这有限的事里却蕴藏了无限的意味。也许是太耗心血了,所以他写得不多,简直不像职业作家,而是个玩票的。而他千真万确就是个职业作家,唯有职业性写作,才可将活计做得如此美妙。

意大利的路伊吉·皮兰德娄,一生则写过二百多个短篇小说。那民族有着大量的童话传说,像卡尔维诺,专门收集整理童话两大册,可以见出童话与他们的亲密关系,也可见出那民族对故事的喜爱,看什么都是故事。好像中国神话中的仙道,点石成金,不论什么,一经传说,就成有头有尾的故事。比如,皮兰德娄的《标本鸟》,说的是遗传病家族中的一位先生,决心与命运抗争,医药、营养、节欲、锻炼,终于活过了生存极限,要照民间传说,就可以放心说出,“从此他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在这里事情却还没有完,遗传病的族人再做什么?再也想不到,他还有最后一搏,就是开枪自杀,最后掌握了命运!这就不是童话传说,而是短篇小说。现代知识分子的写作渐渐脱离故事的原始性,开始进入现实生活的严肃性,不再简单地相信奇迹,事情就继续在常态下进行。而于常态,短篇小说并不是最佳选择,卡佛的短篇小说是写常态,可多少晦涩了。卡尔维诺的短篇很像现代寓言,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短篇更接近于散文,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则是一个例外,他在冗长的日常生活上开一扇小窗,供我们窥视,有些俄国人的气质。依我看,短篇小说还是要仰仗奇情,大约也因为此,如今短篇小说的产出日益减少。

日本的短篇小说在印象中相当平淡,这大约与日本的语言有关,敬语体系充满庄严的仪式感,使得叙述过程曲折漫长。现代主义却给了机缘,许多新生的概念催化着形式,黑井千次先生可算得领潮流之先。曾看过一位新生代日本女作家山田咏美的小说,名叫《Y0一Y0》,写一对男女相遇,互相买春,头一日她买他,下一日他买她,每一日付账少一张钱,等到最后,一张钱也不剩,买春便告罄结束。还有一位神吉拓郎先生的一篇名叫《鲑鱼》的小说,小说以妻子给闺蜜写信,因出走的丈夫突然归来停笔,再提笔已是三个月后,“他完全像鲑鱼那样,拼命地溯流而归……”浅田次郎的短篇《铁道员》因由影星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而得名,他的短篇小说多是灵异故事,他自述道是“发生在你身上……温柔的奇迹”,这也符合我的观念,短篇小说要有奇情,而“温柔的奇迹”真是一个好说法,将过于夯实的生活启开了缝隙。相比较之下,中国的语言其实是适合短篇小说的,简洁而多义,扼要而模糊,中国人传统中又有一种精致轻盈的品位,比如说著名的《聊斋志异》,都是好短篇,比如《王六郎》,一仙一俗,聚散离合,相识相知,是古代版的《断背山》,却不是那么悲情,而是欣悦!简直令人觉着诡异,短篇小说是什么材料生成的,竟可以伸缩自如,缓急相宜,已经不是现代物理的概念能够解释,而要走向东方神秘主义了!

现在,“短经典”这套世界现当代短篇小说丛书的出版,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会有多少意外发生呢?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故事兼有神话的庄重和偶然的随意。

——《出版人周刊》

读者在读完这部让人心碎的短篇处女作之后,一定会担心,西蒙·范 布伊如何才有可能通过另一部作品完美返场。写部长篇?创作俳句?抑或像苦行僧一样漫游天地间,然后再次位我们带来另一部无与伦比惊艳的作品?

——《洛杉矶时报》

他的行文节制、敏感、带着恐惧;他的意象如此新鲜 ……你能亲见并体悟他的故事设定。

——《纽约每日新闻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4: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