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卫宣公的乱伦行为并未结束。急子成年之后,卫宣公为其迎娶了齐僖公的长女宣姜为妻。当新娘来到卫国时,卫宣公看到宣姜的美色,居然色心大动,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他借故派急子出使宋国,自己却在淇河搭起新台,将宣姜娶做继室。这就是有名的“新台故事”。
急子回国后,并未对父亲的这一举动有所不满。卫宣公与宣姜成亲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公子寿和公子朔。原本急子的储君之位,就得益于卫宣公对夷姜的宠爱,而此时宣姜受宠,夷姜受到冷落,急子的储君之位就日渐不稳了。宣姜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国君,每日在卫宣公面前离间卫宣公与夷姜母子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卫宣公居然想要把急子除去,另立宣姜之子。
尽管卫宣公有这样的念头,但迫于舆论的压力,他并不敢公开动手,于是便和宣姜商量出一条计策:先假意令急子出使齐国,暗中却派遣刺客在急子的必经之路先期埋伏,给人造成一种路遇劫匪的假象。急子不疑有他,欣然前往。然而宣姜的毒计却被其子公子寿知道了。
公子寿虽然是宣姜的孩子,但从小却是在卫宣公的两个弟弟——人称左、右公子的抚养下长大的。而急子当年出生时,流落在外的卫宣公亦曾将他交给左、右公子抚养,因此二人关系很好。虽然年纪相差甚远,又是同父异母,却仍然兄友弟恭,相处十分融洽。公子寿知道母亲想要除掉急子,情急之下,连忙星夜出城,追上了毫不知情欣然出使的急子,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让他不要去齐国,逃到其他国家避难。
谁知急子天性仁孝,虽然知道了一切,却并不愿意违逆父亲。他连父亲强夺妻子之事都不多计较,又怎么会随随便便地逃掉呢?于是他拒绝了公子寿的提议,打算按原计划前往齐国。救兄心切的公子寿只得假意为兄长饯行,在席中将其灌醉,自己则乘急子的车队前行,慨然赴死。
果然,卫宣公派出的刺客看到卫国的车队,便将公子寿误认为急子,一拥而上,将公子寿杀害了。而急子酒醒之后,发现公子寿和车队都不见了,也立刻猜到了事情经过。于是匆匆赶到事发现场,看到刺客刚刚杀死公子寿,正欲离开,急子便朗声说道: “你们杀错人了,我才是急子!”刺客见状,便索性将急子一同杀了,回卫国复命。
由于这一乌龙事件,卫宣公的阴谋还是败露了。卫国两公子相互友爱、视死如归的精神也被卫国人写进了诗经中永为后世传唱,这就是著名的《诗经-卫风·乘舟》。而卫宣公得知此事后,被急子和公子寿的行为所打动,深深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不久就在悲痛中去世。这一事件,史称“宣姜之乱”。
在宣姜之乱中,唯一得到好处的只有宣姜的另外一个儿子公子朔。由于兄长公子寿意外身亡,卫国国君继承人的身份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他的身上。卫宣公去世后,公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然而由于卫国人感念两位公子的美德,大都不支持卫惠公,而曾经抚养急子和公子寿的左、右二公子更是对卫惠公深恶痛绝,二人决心联合起来,将卫惠公推翻。
公元前696年,左、右公子联合大夫宁跪发动政变,拥立急子的亲兄弟公子黔牟继位。不得人心的卫惠公只得仓皇出逃到母家齐国寻求庇护。
P7-8
本系列图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争,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可歌可泣的民族融合史,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卓越智慧和军事谋略。为此,本系列图书的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社领导和编辑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资料,其中有历史文献、学者著作,也不乏一些历史爱好者们所著的图书。所参考资料大部分已经过作者同意,并已付予适当稿酬,但也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参考图书的作者无法联系上。如书中观点、内容雷同于贵君所著书籍,烦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获得稿酬。
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发生了纠纷。当时齐桓公刚刚即位,很想建立一番霸业,于是发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市北,一说莱芜东北)相遇。
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人,他深具谋略,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他很关心国家兴亡,听说齐军大兵压境,十分着急,就自告奋勇,请随鲁庄公出战。经过一番交谈,曹刿获得了鲁庄公的信任,便乘上兵车,奔赴长勺。
长勺战场上,齐鲁两军严阵以待。齐国的鲍叔牙因为曾经在乾时之战中打败过鲁军,所以这次根本不把鲁军放在眼里。他求胜心切,两军刚一接触,便下令擂鼓进攻。鲁庄公听到齐军鼓声震天,沉不住气了,也同意下令擂鼓冲锋。曹刿却示意按兵不动。齐军如此击鼓三次,士气已大不如前。鲁军才一鼓作气地攻过去,齐军大败而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是很高明的。他认为要打赢一场战争,必须拥有民心,在战争中要善于把握时机,控制节奏,牢牢抓住战争的主动权。
长勺之战只是齐鲁两国长期斗争中的一个小篇章。我们知道,今天的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山东北部为齐,南部为鲁。
当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分封宗亲功臣,周公(姬旦,周文王第四子,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尊为儒学奠基人)被封在鲁国。由于周公要辅佐年幼的成王,无法前往,便让自己的儿子伯禽治理鲁国。伯禽临走时,周公告诫他说: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我在天下来讲也是不贱(卑贱)的了。但是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来接待士人,这样还犹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了鲁国,一定不要因为是国君而骄傲地对待他人。”
周公死后,周成王就授权鲁国可以祭祀周文王。这样,鲁国就有了天子的礼乐班子,这是为了褒奖周公之德的。鲁国虽说不很强大,但它对周朝礼乐文明的继承是最深的,因为这是伟大的周公的封地。
齐国是姜尚(姜太公)的封地,这里东临大海,有鱼盐之利,人民善于经商,经过多年经营,富甲一方。姜尚和周公有时也交流一下治理经验。一天,姜尚问:“周公啊,你怎么治理鲁?”周公回答说:“尊尊亲亲。”姜尚说:“鲁从此衰矣。”(后来鲁国果然衰落,长期被齐欺负)周公接着问:“那么你怎么治理齐?”姜尚说:“举贤而尚功。”周公说:“齐后必有劫杀之君。” (后来齐国果然发生田氏代齐的事件,国祚遂绝)
齐国在春秋前期相对而言比较强大,到了齐桓公时代,更是九合诸侯,成为中原霸主。而鲁国相对弱小,鲁庄公还是齐桓公的外甥,国事经常受到齐国的操控。但鲁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姬姓国,头顶着光荣的历史,它对周朝礼乐文化保存得最完整,这一点也被诸侯认可。齐国即使在欺负鲁国时,也要给它一些情面。
本书讲述的就是春秋前期的齐鲁斗争史,以及齐桓公的争霸史,读来颇有趣味,希望能得到读者的肯定。
齐国是姜姓国,鲁国是姬姓国。齐国相对而言比较强大,到了齐桓公时代,更是九合诸侯,成为中原霸主。而鲁国相对弱小,国事经常受到齐国的操控。但鲁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姬姓国,头顶着光荣的历史,对周朝礼乐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被众诸侯所认可。
姜正成主编的《一鼓作气(长勺之战)/千古奇战系列》讲述的就是春秋前期的齐鲁斗争史,以及齐桓公的争霸史。以此为线索,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也就扑面而来,读来颇有趣味,希望能得到读者的肯定。
姜正成主编的《一鼓作气(长勺之战)/千古奇战系列》详细介绍了春秋前期的齐鲁斗争史,以及齐桓公的争霸史,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可歌可泣的民族融合史,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卓越智慧和军事谋略,《一鼓作气(长勺之战)/千古奇战系列》读来颇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