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的策略如果指挥得当的话,完全可以完成对楚军的包围,从而一鼓作气全歼敌人。
但不幸的是秦军碰到了一个同样很有实力的对手——项燕。
项燕看到秦军迂回侧击想进行两翼包围。先是按兵不动,等李信攻破平舆,蒙恬占领寝城,渡河东进转变行军方向后,才开始率领楚军的主力部队,兼程急进,尾袭在李信的后面,实施战略追击。
据史书记载,这场战役打了三天三夜,秦军连日所筑的堡垒都被楚军给攻破了,而且在这一仗中李信光是都尉一级的军官就损失了七人。如果不是蒙恬带军掩护,李信这一战即使不死,也是被俘。
这次战役是秦军继宜安战败于李牧后的又一次惨败。
李信战败的消息传回咸阳后。秦王很生气。
但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进行处理呢?思之再三,秦王决定起用王翦,并亲自到频阳走了一遭,请王翦率队出征。
王翦见到秦王亲自来请,心里虽然很感动,但还是没忘了最初的那个条件:非六十万兵力不去楚国。秦王答应了他。
王翦率六十万大军从秦境出发到达楚境。
六十万兵力,即使是在战国后期,也是相当庞大的一支部队,是秦王朝的倾国之兵。秦王生性多疑,将六十万的兵力全权交给王翦,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心中肯定充满了不安。这一点,王翦看得很明白。为了稳住秦王以使自己能够在楚境拥有完全的战争主导权,他对秦王耍了一次政治手腕。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不仅能够统兵陷阵,决胜千里,还能够在政治上游刃有余,安然若素。
他向秦王大肆索要良田、屋宅、园地,而且在出兵攻楚之后,他还陆续派遣使者回到咸阳向秦王表达他的这种意愿。
王翦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为子孙置业,其实正好打消了始皇的怀疑,使他能够在前线安然用兵。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招十分有效,自始至终秦王都没有干预他的军事领导权。
王翦到达楚境后,便让部队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深沟高垒进行固守,这种布防充分显示了王翦的战争艺术。因为这三地在地理位置上呈“品”字形排列,互为犄角。这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占尽了地理优势,而且王翦还严令部队不许出战。这也是有原因的:一是楚军和赵军是战国里面最能打硬仗的两支部队,而且楚军刚刚击败李信的部队,士气正旺。和这样的部队对垒,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甚而满盘皆输。二是秦国已经灭了韩赵魏三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无论是粮秣运输,兵源补充,还是后勤补给等问题都解决了,已经具备了打持久战的基础。反观楚国则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已经远远落后于秦国。 一个弱势,一个强势。以弱势对抗强势,这场战争就很有意思了。怎么打,是一个技术;能不能打好,则成了一种艺术。具备这种战争艺术的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比如我们后面要讲到的韩信,项羽。
项燕不行,为什么呢?项燕也许看出了王翦的意图,做出了如下部署:将楚军主力屯兵淮河北岸,深沟高垒,以静制静,等待秦军的攻击。对于楚国来讲,这是一种相对安稳的战术。事实上,如果他真的这么去操作的话,那么楚国不会那么快灭亡。
楚国的战斗力在当时毕竟是相当强大的,虽然到了战国末期,诸强都已经被攻灭,但以楚国的实力对抗秦国,还是有的一拼的。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史记》记载: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P3-4
本系列图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争,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可歌可泣的民族融合史,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卓越智慧和军事谋略。为此,本系列图书的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社领导和编辑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资料,其中有历史文献、学者著作,也不乏一些历史爱好者们所著的图书。所参考资料大部分已经过作者同意,并已付予适当稿酬,但也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参考图书的作者无法联系上。如书中观点、内容雷同于贵君所著书籍,烦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获得稿酬。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进行的一场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起义军一起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章邯的二十万秦军投降。从此确立了项羽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在楚军与秦军厮杀时,其他诸侯的军队都在营垒上观战,不敢援楚。只见楚军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不已。打败了秦军后,项羽便召见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进入辕门时,没有一个不是跪着前行的,谁也不敢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
项羽是一个无敌勇士、杰出将领、盖世英雄,却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在战胜秦军后,他坑杀降兵;在攻破城池后,他多次下令屠城,就连阿房宫也被他付之一炬。他做了什么建设性工作?从史料上看不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羽是输在文化上。他没有远大规划,没有执政理想,就是一介武夫。曾经依附他的韩信、英布都离他而去,连最重要的谋士范增也被他活活气死了。
反观刘邦,从善如流,细大不捐,既有韩信、彭越这样的名将,也有萧何、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人关以后,约法三章,恢复秩序,财宝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做好了治理天下的准备,所以刘邦得天下不是偶然的。得到天下以后,儒生叔孙通帮刘邦制定朝仪,建立封建统治秩序。一个平民出身、满口粗话的刘邦,现在居然像模像样地当起皇帝来了。
不过项羽也是可敬的。他刚正磊落,在鸿门宴上,始终不肯暗算刘邦;在兵败乌江时,他不肯逃回江东,宁可悲壮地死,也不屈辱地生,表现了人格的高傲。
项羽本是天下第一的勇将,可是,当天下需要安定,人民渴望休息的时候,逞勇斗狠就不合时宜了。否则,征战杀戮何时会有尽头?英雄也有被人厌弃的时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带领英国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竞选首相却失败了,为什么?因为老百姓不需要你了。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把韩信、彭越这些特别能打仗的人都一一除掉了。这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是一个意思,只是手段更残忍些罢了。韩信、彭越等人打仗的本领,在战争年代被锻炼得炉火纯青,他们每个人都是强大的毁灭机器,在和平年代,这么大的战斗力往哪释放呢?只好把他们压制住,如果他们不服压制,只好消灭掉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悲剧。
姜正成主编的《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千古奇战系列》讲述了: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进行的一场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起义军一起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章邯的二十万秦军投降。从此确立了项羽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进行的一场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姜正成主编的《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千古奇战系列》详细介绍了秦末农民战史,全书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可歌可泣的民族融合史,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卓越智慧和军事谋略,读来颇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