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验
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1981年创立至今,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16.5万名员工,有82亿美元的收入,有60多家办事处,从事的领域是IT服务。公司为全球超过40个国家、16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在中国有3500个员工,这让我觉得非常自豪,我认为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印孚瑟斯非常重视员工的发展,我们在员工培训和教育上的投入是行业里无可比拟的,我觉得公司的未来是员工,投资员工的未来就是投资公司的未来。
1978年,我还在马德拉斯印度理工学院读书,我读的是物理学硕士学位,每天上完课我会去图书馆读书,某一天后面有人拍我肩膀,他问我:“你读什么呢?”我说在读电脑方面的书。这个人告诉我有一种计算机语言课,现在在校园做活动,是免费的,建议我去报名,我还可以去他们的实验室,那个时候这个实验室是很难进的,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可以进去。所以这是很好的机会,我就去报名上了那个课程。
那个拍我的人就是计算机科学系的主任,我跟他交谈了2分钟决定了上那个课程,改变了我的人生。生命是这么不可思议,我开始学习计算机。
那个时候马德拉斯这个地方有亚洲第二大的主机,我有幸接触到了,加强了我对计算机的了解。那段经历很不可思议,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我看来都是用计算机能做到的,可以看操作系统,可以写操作系统。因为有这些接触的机会,所以我的基础原理掌握得很成熟了。
硕士毕业以后,我加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也是我接触到的最大的项目。我们要装一套控制系统控制钢铁厂里面的大熔炉,用传感器控制,传感器的周期是40分钟,中央控制室有一些小型的计算机每40分钟接受传感器传过来的数据,再向这些传感器下达命令,我们做的事情是设计计算机系统和传感器的传输。后来过了20多年,我们回到那个厂他们还在用我们当时设计的系统,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孟买,那个时候计算机还是新兴的科学,印度有一个计算机协会组织了很多的公开课程,我作为老师给大家上课。我觉得要加强自己的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进行教学,所以如果有机会教书的话大家应该把握这个机会。这也让我之后可以触类旁通,参加新的项目,我进人团队很快就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因为教学的经历让我进一步夯实了自己基础原理的这部分知识。
印孚瑟斯是1981年由7个人创立的,那个时候出现了个人电脑,这是计算机科学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白天可能做一些别的工作来赚钱,晚上研发新的产品,那个时候根本没有风投,我们也没有融资来源。
印孚瑟斯的成立是有一个模型的,在一开始我们确定了几个要发展的领域,后来这个模型被证明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在印度开发软件,然后销售到全世界,实现这个愿景要先建立一个模型,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全球交付的模型。我们先去客户所在公司获得他们的需求,接着回到印度开发这个软件,然后在全球交付,最后做一些维护。那时候还没有即时的网络连接,我们的产品交付到韩国需要15~20天时间,后来我们的技术进行了一些微调改进,才有了在线的联系。
我们的公司是基于创新做起来的,我对教育很有热情。商业中必须要嵌入教育,这是我们主张的。那时候我们公司有很多电脑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我们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两到三个月的课程,现在是6个月的时间,每个招聘来的员工都要上这个课程,即便是电脑专业毕业生,因为我们发现在大学里面很多东西没有教。
今天的世界变化很快,发展很快,我们的企业要有教育,否则不可能跟上变化。用老的模式招新的人可能在这个环境是行不通的,因为历史知识以及与企业相关的信息会慢慢流失,员工会慢慢变成雇佣军,而不是忠诚于你的员工。我们把这6个月的课程纳入到我们的商业模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了我们的竞争优势系统。
我们追求世界级的质量。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给第一世界国家开发软件,那个时候说到印度大家不会觉得质量好。我们选取了一个很好的质量模式框架,并做到了最高的水平5级,这在印度是最高的。1993年,我们在印度的股市上市了,这还不够,我们要去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美国,才能成为最棒的技术公司,后来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印孚瑟斯是第一个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印度公司。要利用一切可能的东西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企业,打造世界级的企业,每一部分的资产都要是世界级的,这很重要。
印孚瑟斯扩大运营,开展多种服务、多个区域的业务,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末迅速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我们的第一个10亿美元是成立之后23年拿到的,我做CEO的时候我们的营业额是36亿美元,2011年的时候达到6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P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