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3)(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一切从史料出发,从近现代出版的各类书刊、报纸中辑录、编排而成,既是一部学术资料,又是一部大众读物,既适用于专家学者做研究时参考、利用,也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休闲阅读。相信各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这些历史名人轶事中,发现、揭秘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会社会的风云变幻,感悟人间的世事沧桑。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3)(精)》为第3辑内容。

内容推荐

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3)(精)》为第3辑内容。

目录

序言

凡例

康有为卷(1858-1927)

梁济卷(1858-1918)

刘光第卷(1859-1898)

赵秉钧卷(1859-1914)

袁世凯卷(1859-1916)

冯国璋卷(1859-1919)

陆荣廷卷(1859-1928)

萨镇冰卷(1859-1952)

粱鼎芬卷(1859-1919)

汪大燮卷(1859-1929)

李经羲卷(1860-1925)

郑孝胥卷(1860-1938)

程德全卷(1860-1930)

谭人凤卷(1860-1920)

端方卷(1861-1911)

詹天佑卷(1861-1919)

王士珍卷(1861-1930)

岑春煊卷(1861-1933)

徐绍祯卷(1861-1936)

张怀芝卷(1862-1934)

曹锟卷(1862-1938)

杨士琦卷(1862-1918)

唐绍仪卷(1862-1938)

齐白石卷(1864-1957)

黎元洪卷(1864-1928)

叶德辉卷(1864-1927)

谭嗣同卷(1865-1898)

段祺瑞卷(1865-1936)

试读章节

可怜天下父母心

齐白石幼年时身体不太好,他祖母听了算命瞎子的话,说:“水星照命,孩子多灾,防防水星,就能逢凶化吉。”买了一个小铜铃,用红头绳系在他的脖子上,对他说:“阿芝!你带着二弟上山去好好砍柴,到傍晚,我在门口等着,听到铃声由远而近,知道你们回来了,就跟你们一块吃晚饭。”他母亲又拿了一块刻着“南无阿弥陀佛”的小铜牌,和铜铃系在一起,说:“有了这块牌,山上的豺狼虎豹,妖魔鬼怪,都不敢近身了。”可见齐白石家里虽然穷苦,但家里的人还是非常疼爱他的。关于上山系铜铃的事,他印象很深刻,后来他年老时还做过一首诗,纪念他祖母和母亲当初待他的一番苦心。诗是这样的:“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东复东,身上系铃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

(晓恬:《当代名人故事》)

雷公唤起的兴趣

在湖南湘潭一带有一种风俗,女人生了孩子,都要在房门上挂上一张雷公像,表示镇压妖魔鬼怪。这种神像,都是乡间的画匠用殊笔在黄表纸上画的,画得都很粗糙。齐白石五岁时,他母亲生他的弟弟,他家门房上也挂过这种画像,觉得很好玩。他八岁的时候,在邻居家里又看到了,他就在自己平时写字的描红簿上摹仿画了几张。可是画了半天,总不大好,雷公的嘴脸,怪模怪样,他照着神像上的样子,画来画去,画成了一只鹦鹉似的怪鸟脸了,自己看看也不满意。后来他改用包东西的薄竹纸,覆在画像上用笔勾画下来,画好了一看,觉得真不错,和原像简直一模一样,从此他对画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晓恬:《当代名人故事》)

照画不误

那时他在外祖父开设的蒙馆里读书,有几个同学看他画得很好,都请他画,于是他把写字本裁开,用半张纸来画。最初他画常见的钓鱼翁,画了多少遍,把他的面貌身形都画得很像。接着又画花卉、草木、飞禽、走兽等,凡是他看见过的东西,都把它画出来。愈画愈多,新买来的描红簿,不到几天就撕光了。他外祖父发现他在东涂西抹浪费了很多描红簿,把他训斥了几次,但他对画画已有了瘾,虽然被训斥了几次,他还是照画不误。这样东涂西抹地画了几年,到十五岁开始拜师学做木匠。

(晓恬:《当代名人故事》)

三个师傅教出了一个木匠

齐白石一生拜过了不少师傅,第一位名字叫齐仙佑,是他的本家叔祖,行了拜师礼,吃了拜师酒,正式开始学艺。但这是个粗木作,也称大器作,主要的工作是盖房子、立木架,也做些粗糙的桌椅等等。学了一年,师傅说他的力气不够,一根小木头也扛不动,师傅就把他送回了家。

齐白石在家里耽了不到一个月,他父亲又托了人情,拜了第二位师傅,但这位师傅还是做粗木作的。有一天,他和这位师傅在外面做工回家,在路上遇见了三个同样做木工的人,那三人很倨傲地问了他师傅几句话,他师傅则恭恭敬敬地回答了他们几句,他们连招呼也不打就走了。后来齐白石问他师傅说:“他们也是木匠,为什么那么神气?师傅又为什么对他们那么客气呢?”他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做不出来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么能和他们比呢?”齐白石听了很不服气。他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吗?从此他就决心学小器作。

十六岁那年,他就拜了一位小器作的雕花木匠做师傅,这是他拜的第三位师傅,名叫周之美。这位周师傅是当地一位很出名的雕花木匠,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绝技。拜师以后,师父专心地教,齐白石耐心地学,进步得很快。周之美特别喜欢这个徒弟,因为他聪明,手脚灵活,又肯用心。齐白石在那里学了三年,不但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师傅看他的手艺很不错,就许他出师了。这时齐白石十九岁。

(晓恬:《当代名人故事》)

P465-466

序言

历史人物轶事,作为中国史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汉代起,在各类书志中就有载录,特别是魏晋时期,品评、臧否人物之风盛行民间及士大夫阶层,此类著述更是蓬勃发展。到了明清,特别是近代,数量更是剧增,品种也颇繁杂,渐渐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现象,又因为其特殊的趣味性而有了更多的读者。

所谓“轶事”,是指“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家史家书和名人书信中有关历史人物的事迹。而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对其加以搜集整理,有的学者更有浓厚兴趣对其进行研究、撰述,给这类轶事构建了进一步传播的路径,也为“正史”研究者拓展了视野。有的轶事,甚至被民间的大鼓、评书艺人改编,被写进“演义”“话本”中,得到了更多的传播。

做研究的人往往深有体会,当想利用“正史”写文章时,所谓“正史”里却提供不出具体且有价值的东西;当不用它时,觉得又很有价值。所以,历代常有许多学问家,很看重野史和家史的价值,特别是各类名人“轶事”,从中去粗取精,可以加深对有关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拓展认知的广度与深度。所以明代大学问家王世贞才有关于正史、野史和家史的一段辩证的观点,他认为:“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谀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王世贞的观点很切实际,一方面,他认为对正史、野史、家史的得失应做综合评价,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对野史本身应辩证地对待,以免陷于偏颇。他的观点,事实上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正是得益于这些野史和家史(当然也有其他著述),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一切从史料出发,从近现代出版的各类书刊、报纸中辑录、编排而成,既是一部学术资料,又是一部大众读物,既适用于专家学者做研究时参考、利用,也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休闲阅读。相信各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这些历史名人轶事中,发现、揭秘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会社会的风云变幻,感悟人间的世事沧桑。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编委会

2015年3月12日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