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1)(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正是得益于这些野史和家史(当然也有其他著述),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内容推荐

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一切从史料出发,从近现代出版的各类书刊、报纸中辑录、编排而成,既是一部学术资料,又是一部大众读物,既适用于专家学者做研究时参考、利用,也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休闲阅读。相信各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这些历史名人轶事中,发现、揭秘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会社会的风云变幻,感悟人间的世事沧桑。

目录

序言

凡例

林则徐卷(1785—1850)

琦善卷(1790—1854)

龚自珍卷(1792—1841)

骆秉章卷(1793—1857)

魏源卷(1794—1857)

叶名琛卷(1807—1859)

冯桂芬卷(1809—1874)

曾国藩卷(1811—1872)

程长庚卷(1811—1880)

胡林翼卷(1812—1861)

左宗棠卷(1812—1885)

彭玉麟卷(1816—1890)

多隆阿卷(1818—1864)

聂士成卷(?一1900)

郭嵩焘卷(1818一1891)

沈葆桢卷(1820—1879)

俞樾卷(1821—1907)

张国梁卷(1823—1860)

李鸿章卷(1823一1901)

丁日昌卷(1823—1882)

胡雪岩卷(1823—1885)

曾国荃卷(1824—1890)

鲍超卷(1828—1886或1888)

王韬卷(1828—1897)

容闳卷(1828—1912)

岑毓英卷(1829—1889)

潘祖荫卷(1830—1890)

刘坤一卷(1830—1902)

翁同龢卷(1830一1904)

陈宝箴卷(1831—1900)

王闯运卷(1833—1916)

刘铭传卷(1836—1895)

丁汝昌卷(1836—1895)

荣禄卷(1836—1903)

试读章节

虎门销烟

(道光)十九年正月,则徐既抵粤,详考禁令,访悉近年情事、与夷商轻藐所由来。严责首商,商众咸畏服。随札谕夷商,速缴禁物,委曲开导。时夷商闻中国法在必行,往日售私最多者日喳吨,已先遁出伶仃。次则■■尚徘徊未去。则徐以义律领袖诸夷,预示以将来缴尽,宜出具“夹带者人正法货人官”甘结,乃可不断市易,为谕四条。又筹办内地兴贩吸食者,先以所访积年贩户,下司行拘。颁结式,令四民互保,海口船户亦编澳甲,书名帆上,以便稽察。二月初十日,义律自澳人省欲挟■■私逃,以为匿处澳门,或下船次,皆无如我何也。则徐侦知,撤其买办,调集巡船,围泊夷馆后,查截严紧,使无从下河,而筏断猎德,防其远遁。十四日,义律计无复之,乃请就夷楼、黄埔及碇洋趸船所有,合二万二百八十有三箱,尽数呈缴。则徐亲赴虎门验收,凡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以箱凡百二十斤计,转浮出所呈数外。奏请派员解京。得旨令在海口销毁,俾军民知所震畏。乃开池引卤水入,随投随夹以石灰,俟其扬沸,旋自糜烂。趸船既空所载,恐其聚泊生事,逐使还国。续至者亦令续缴,甫至闻即开行者,免其穷追,此缴炯始末也。

(梁廷枬:《夷氛闻记》卷一)

(道光)十八年冬。入觐。赐紫禁城骑马,遂有粤东之命。公之在粤也,奏虎门收缴英咭喇趸船鸦片,已十逾其八。得旨褒叙。及奏请剿抚兼施,手敕报日:“既有此番举动,若再示柔弱,则大不可。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先威后德,控制之良法也。”寻请停贸易,又谕日:“该夷自外生成,是彼曲我直,中外咸知,尚何足惜!”公前后所陈,皆称旨。为忌者所中伤,卒不安其位,而天下自此多故矣。

(李元度:《林文忠公事略》)

林少穆先生莅官七省总制,所至有惠政。予谓其毕生经济居官功过,总在办理鸦片一案。公到粤后,励精图治,威重令行,洋人桀黠者,兴贩以此致富者,吸食者,一时为之气夺,凛不敢犯。即粤西人家中,有收藏鸦片者,弃之惟恐不速。设在粤坐镇数年,则鸦片之患,永断根株,何至银价日昂,百族俱困?州县因银贵之故而赔累,商贾因银贵之故而亏折,百姓因银贵之故而输将不肯踊跃,顽民之凶恶狡狠者乘国家凋敝之余,遽敢盗弄潢池,祸患甚于洪水。吁!可为之痛哭流涕者也。

(张培仁:《妙香室丛话》卷一一)

林文忠焚土一役,其事与美人独立之始,凿沉英国茶船相类,惜乎持之过急,至于偾事耳。梁启超游美,过凿沉茶船处,咏诗日“犹忆故乡百年恨,乌烟浮满白鹅潭”,即斯意也。

(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七)  察知夷情严加防范

则徐自奉旨断英市,首防偷漏,更定澳夷茶叶岁市之数,责诸夷毋听英夷假借船号,毋代运出人货物。计米利坚、佛兰西之在粤者,既以阻贸易故,气各不平,相与切齿,方欲归国招兵来与争论,断不直英夷所为。而俄罗斯、廓尔喀旧奉本朝冠带,并与英印度属地为邻,挟有夙怨。上年英取阿付颜尼(阿富汗),俄夷出兵助其恢复,攻巴社以撼印度,袭取其机洼、木哈腊二城,与英南北止隔一山,血战未息。英夷常虑其乘问袭己,又虑其效劳中国,凡俄夷有出边界者即群相惊讶,以为人中朝请兵,彼此切切探报,廓夷虽力不如俄,而倚中国与英为难之意,无时或已。则徐悉侦知之。料英内顾,辄生疑虑,且闻其远来兵费綦重,鸦片减值而售,成本不敷,尽供军用。礼拜日,集夷商劝捐,有仅出数员者,决其势近穷蹙,与天培定议严防要隘,全力剿办,俟其悔祸诚求,得操纵自我,庶几一劳永逸。令洋商出卖茶抽分积项,并盐局商人潮州客民分捐银项。募水勇五千横铁链木排于虎门横档。购西洋炮二百具,雇同安米艇红单拖风船六十,制火舟小舟倍之,买甘米力治夷船,便兵士演习、攻剿。躬出狮子洋校阅,悬赏格令:“杀白夷一赏银二百,黑夷半之,义律二万,领兵夷目数递降有差,获夷艘者钱物尽以充赏。”凡夷舶可人之海口,皆增驻重兵。夷见赏重,汉奸之受雇在船者,虑就购为内应,时滋疑忌,旋遣散去。夷船盘旋洋外,知要口无隙可乘,坐待非计,遽驶三十一艘赴浙江矣。则徐初但知其兵资货为饷,先停市易,次严接济,以为不久将失食自归。固不料义律竟能请动国款,蓄意大举入寇。然事前亦移会闽海、江浙,使各刻意防其舍粤他犯。江浙大吏以事出过虑,未尽信也。

(梁廷枬:《夷氛闻记》卷二)P12-13

序言

历史人物轶事,作为中国史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汉代起,在各类书志中就有载录,特别是魏晋时期,品评、臧否人物之风盛行民间及士大夫阶层,此类著述更是蓬勃发展。到了明清,特别是近代,数量更是剧增,品种也颇繁杂,渐渐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现象,又因为其特殊的趣味性而有了更多的读者。

所谓“轶事”,是指“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家史家书和名人书信中有关历史人物的事迹。而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对其加以搜集整理,有的学者更有浓厚兴趣对其进行研究、撰述,给这类轶事构建了进一步传播的路径,也为“正史”研究者拓展了视野。有的轶事,甚至被民间的大鼓、评书艺人改编,被写进“演义”“话本”中,得到了更多的传播。

做研究的人往往深有体会,当想利用“正史”写文章时,所谓“正史”里却提供不出具体且有价值的东西;当不用它时,觉得又很有价值。所以,历代常有许多学问家,很看重野史和家史的价值,特别是各类名人“轶事”,从中去粗取精,可以加深对有关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拓展认知的广度与深度。所以明代大学问家王世贞才有关于正史、野史和家史的一段辩证的观点,他认为:“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谀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王世贞的观点很切实际,一方面,他认为对正史、野史、家史的得失应做综合评价,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对野史本身应辩证地对待,以免陷于偏颇。他的观点,事实上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正是得益于这些野史和家史(当然也有其他著述),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一切从史料出发,从近现代出版的各类书刊、报纸中辑录、编排而成,既是一部学术资料,又是一部大众读物,既适用于专家学者做研究时参考、利用,也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休闲阅读。相信各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这些历史名人轶事中,发现、揭秘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会社会的风云变幻,感悟人间的世事沧桑。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编委会

2015年3月12日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