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在边区史和延安史领域,都已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与视角进行研究,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自然也不能例外。王东仓编著的这本《延安--中国现代革命的符号》拟借助传播学思路——谁(传播者)、说了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接收者)、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等,从形象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近现代史上延安的政治文化。
| 书名 | 延安--中国现代革命的符号/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王东仓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学界在边区史和延安史领域,都已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与视角进行研究,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自然也不能例外。王东仓编著的这本《延安--中国现代革命的符号》拟借助传播学思路——谁(传播者)、说了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接收者)、取得了什么效果(效果)等,从形象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近现代史上延安的政治文化。 内容推荐 延安之“圣地”形象,对于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众支持、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争取话语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到延安,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革命圣地”这一称谓。然而,作为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延安何以“革命圣地”化的问题,却一直是学术界研究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是被忽略掉的问题。王东仓编著的这本《延安--中国现代革命的符号》拟从形象学的角度出发,借助传播学的思路和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考察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建构过程,进而探讨形象与精神、艺术与政治间的关系。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时空范围与核心概念 四、理论与方法 五、难点与创新 六、思路与内容 第一章 内联外合: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建构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构成 一、内部体系 二、外部体系 第二节 体系的运行 一、统一领导,分工协作 二、具体策划,各展所长 第三节 体系的特点 一、隐形的体系 二、领导权高度统一 三、极其广泛的参与面 四、内联外合 第二章 综合传媒:“革命圣地”形象之载体 第一节 宣传媒介 一、印刷媒介 二、电子媒介 三、其他媒介 第二节 艺术形式 一、民族特色 二、大众化 第三节 艺术风格 第三章 从神秘到神圣:延安之“革命圣地”形象 第一节 揭秘延安 一、从白色“围城”到“红色堡垒” 二、民族解放的熔炉,中国青年的圣地 三、民主的模范,中国的希望 第二节 展示延安 一、集中展示 二、日常展示 第三节 “革命圣地”的由来 一、概念辨析 二、延安何以成“圣地”? 三、从“天堂”到“圣地”:革命圣地的由来 第四章 太阳与救星:“圣地”延安的“毛圣人” 第一节 “苏维埃巨头” 第二节 抗日领袖 第三节 太阳与救星 第四节 革命领袖 第五节 民主斗士 第五章 歪曲与偏见:延安的负面形象 第一节 歪曲与偏见 一、载体与形式 二、负面形象 第二节 制作群体分析 一、立场与目的 二、“创作”情形 第六章 天下人心归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受众与反应 第一节 边区与各根据地受众 第二节 国统区受众 第三节 海外受众 一、海外官方受众 二、海外民间受众 第四节 天下人心归延安:受众反应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