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博尔赫斯的不幸婚姻(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诺曼·托马斯·蒂·乔凡尼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阿根廷天才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合伙人和翻译,《博尔赫斯的不幸婚姻(精)》作者诺曼·托马斯·蒂·乔凡尼根据自己收藏的日记、笔记、信件、手稿和照片等大量原始资料,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口吻和时间顺序,揭露了博尔赫斯与艾尔莎之间真实的婚姻情况,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位为数不多的真正文学天才的一个独特观察视角。

内容推荐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朋友口中的乔治在1967年和艾尔莎·艾斯泰德·米兰结婚了。婚礼时,博尔赫斯已经68岁,艾尔莎比他小11岁,是一名寡妇,有一名12岁的儿子。这注定是一场不平静的多变的婚姻,并将为博尔赫斯的余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在之前的传记中,他们的婚姻被大大的美化了,这是因为,有位先生知道具体细节,却拒绝谈论它。《博尔赫斯的不幸婚姻(精)》这本书基于作者诺曼·托马斯·蒂·乔凡尼收藏的大量的原始材料,其中包括日记、笔记、信件、手稿等。其中大部分从未面世。他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位为数不多的真正文学天才的一个独特观察视角。

目录

序 修辞手法

第一章 庆祝婚礼

第二章 罗曼史

第三章 从开始就错了

第四章 诺顿讲师的职位

第五章 遇见博尔赫斯,与大师一起出发

第六章 乔治的谜和艾尔莎的炸弹

第七章 一位客人与一杯麦酒

第八章 越南、奥尔加和哈佛广场

第九章 参观中的博尔赫斯

第十章 请柬和再见

第十一章 过渡期

第十二章 抵达

第十三章 安顿

第十四章 雷克莱塔

第十五章 建筑物的裂缝

第十六章 俄克拉荷马和毛皮大衣

第十七章 与洛克菲勒家的“亲密”交往

第十八章 纽约与毛皮大衣

第十九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与毛皮大衣

第二十章 安静的受害者

第二十一章 一边

第二十二章 转折点

第二十三章 清算

第二十四章 在律师之间

第二十五章 牛津殉道者之夜

第二十六章 逃去科尔多瓦

第二十七章 蚊子和审判

第二十八章 解开了塞勒姆之谜

第二十九章 回到迈普

第三十章 回顾

尾声 你好,永别

试读章节

第二章 罗曼史

对于博尔赫斯和艾尔莎的罗曼史,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的,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日期要么缺失、要么自相矛盾,因此,这部罗曼史多有空缺和歪曲。有艾尔莎陈述的版本,但极少有博尔赫斯的版本,除了他曾简单跟我解释过自己为何娶艾尔莎。(他的解释简单直接,同时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和荒谬的浪漫主义色彩。)

艾尔莎和博尔赫斯还未离婚时,她回忆起二人头几次见面时面色红润,看似非常真诚。但二人分开后,她谈论的重点就变了,对早期的时光闪烁其词,谈及更多的是他们的婚后生活。无论是回忆早期时光还是婚后生活,她都给了诸多虚假的解释和赤裸裸的谎言,后几年的时光尤为如此。令人吃惊的是,1983年她回忆起与博尔赫斯的婚姻及当时两个人的关系时,并没有表现出痛苦、仇恨或者指责。当年艾尔莎七十二岁,而博尔赫斯离辞世还有三年。事实上,她展现的二人幸福、童话般的婚姻生活和现实相去甚远。不知为何,在描述一些不愉快的事件时,她总是极力摆出最好的表情。

因此,我们有的只是一些片段,其中很多还靠不住。在这段罗曼史的重重迷雾和乱麻中——某一处——就隐藏着无法简化的真相。但是,迄今为止,真相纵然不是无法复原,也还是让人捉摸不定。

艾尔莎讲述故事时,带着少女般的热情,仿佛它们如预言般重要。按照她的版本,故事开始时,她十七岁,博尔赫斯二十八岁,也就是1927年。(其他版本则说艾尔莎二十岁,而博尔赫斯三十一岁,但我们暂且以艾尔莎的版本为准。)

艾尔莎在拉普拉塔郊区长大。当时,拉普拉塔是一座漂亮的大学城,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会,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东南方,大约一小时便能到达。这所大学以其雄厚的师资、重要的图书馆和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闻名于世。拉普拉塔建于1882年,按照电网规划精心布局,具有纵横交错的大道以及令人赞叹的林地、公园和公共建筑。艾尔莎回忆起这座城市时,颇为动情地说:“它美丽漂亮,菩提树香飘四溢,让人永不能忘。”

据艾尔莎描述,她当时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一天,她受杰出学者和文学大家贝德罗·恩里克斯.乌雷尼亚(Pedro Henriquez Urena)之邀请,去他家喝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些年轻作家也收到了邀请,其中就有——命中注定的——博尔赫斯。艾尔莎说道:“之所以说是命中注定,是因为我一开始并不想接受邀请。我当时已经和别人有约了,而我不想爽约。”当她到达恩里克斯·乌雷尼亚家时,心情很糟糕,花了很长时间才进入聚会房间。她声称,从小时候开始,每当任何人或者任何事惹自己不开心时,她就会沉默不语。(她提到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至今。)她找了一把扶手椅坐了下来,一言不发。乔治盯着她,同样一言不发。后来,他向艾尔莎承认,自己当时无所适从。艾尔莎则说,自己觉得乔治是一位心地善良、才华横溢、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这些话无疑是为了讨好博尔赫斯罢了,因为当她说这些话时,博尔赫斯也在场。如果二人第一次见面时都沉默不语,她根本不可能断定博尔赫斯很友善或者是一个文学天才。至于外表,博尔赫斯二十多岁时其貌不扬,还戴着厚厚的眼镜,眼睛被极度放大,右眼皮也耷拉着。后来,博尔赫斯开始增肥,并蓄了胡子。在这期间,他在异性面前都会异常紧张。艾尔莎当天则很沮丧,因为她不得不放弃了与另外一位男士的约会。但是,如果艾尔莎说的话中还有什么事实的话,那就是当天俩人一定是对彼此感觉到了什么,因为她提到二人随后在拉普拉塔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共同度过了很多愉快的下午,还给出了二人常去的几家茶馆的名字。P3-5

序言

提喻法,部分代表整体。

1944年,著名阿根廷诗人和短篇小说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假定:“所有人生,无论多么漫长复杂,本质上都是由一个单一时刻——一个人彻底认清自己的那个时刻——组成的。”这种精辟、深刻和高度文学性的表述是他的典型风格。

博尔赫斯在1933—1953年创作了三十四篇短篇小说,并以此成为著名作家。这些小说发表在两部作品集里:《杜撰集》(FicciDnes)和《阿莱夫》(El Aleph)。他的小说当时并不受欢迎,因为在别人眼里,这些作品晦涩难懂。直到七十多岁时,他才开始接连拿下一系列奖项、奖金和荣誉——其中也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

博尔赫斯出生后继承了父亲的名字。他们全家人都说英文,而且他的一位祖母和叔祖母还有英国血统,所以自然而然地,为了区分父子二人,大家都称呼他小豪尔赫或乔治。于是,家人和几个密友都称呼他为乔治。

《博尔赫斯的不幸婚姻》这本书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67—1970年。我不仅不情愿地见证了它,而且也微妙地参与其中。本书除了描绘和阐明这对夫妻之间迄今为止未曾被披露的事实和事件之外,也试图探索一个人的一生是否真的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来代表。一段短暂婚姻的起伏波折能反映和定义夫妻双方的本质品格吗?简而言之,持续短短几年的婚姻能看出一个人的一生吗?这个人指的就是博尔赫斯。他与艾尔莎·艾斯泰德·米兰(Elsa Astete Millan)天折的短暂婚姻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