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迪奥·隆科著的《为医而生》是一本故事性自传,作者借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跳跃性地攫取了在应用由Ronco教授设计、参与研发的一款机器(Carpediem)抢救一名生命垂危的新生儿过程中的紧张而有意义的时刻,同时穿插其人生近60年的心路历程。难能可贵的是,在讲述其成长经历的同时,他用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有缺点的世界。他也有“崇美”情结,他也会面对国人对其“过度美国化”的质疑,他也有面对社会的不公及成功时来自同事出于嫉妒的攻讦,当然更多的是对人性美好的体悟。他也有相互矛盾的时候.既不满于保守社会的低效率,却又不满于竞争社会中人情味的丢失。
《为医而生》是意大利著名危重肾脏病学家克劳迪奥·隆科的自传中译本。书中通过一个个精彩而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他成长为一名医学大家的经历,特别是讲述了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荆棘的心路历程。本书不仅对于医学生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对于一切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有为青年都不无裨益。
Vicenza,1973年
我的第一件白大褂
“我太累了,在午饭时间不想再讨论疾病,解剖或手术什么的了。”妈妈回到家就警告我们。你不应责备她,可怜的女人,一个医生的妻子,两个医生的妈妈,整天除了医学她听不到别的东西。
“嘿,”我哥哥Giani对我爸爸说,“为什么不让弟弟到医院去实习实习?”
“可以,”我爸爸Aldo回应着,立马就打电话给Cora教授,他的一个老朋友,一个共同经历过战争及抵抗运动的朋友。
“Cora在Vicenza负责着一个非常棒的医疗部门,你空闲的时候可以到他们病房实习。”爸爸对我说话的语气,与其说是建议,还不如说是命令。一个医学生的空闲时间本就少得可怜,如此一来,今后只要有几分钟时间,我就要把它利用起来,补我落下的功课,有9千页的书要看呢。
好吧,今天下午我就去买白大褂到那儿实习去。
白大褂!我已看我父亲和我的哥哥数千次穿它了,现在我也要有一件了。有了它并不意味着我够资格当一名医生了,而更像小时候我穿着爸爸的鞋子装大人的感觉。一件白大褂可以让我在病房里显得不那么突兀。
这意味着我将度过一段高强度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做的事就是听,听,学,偶尔问点问题,但主要是听,听,听。听Fongaro告诉我如何当一名医生,我也学着听病人的叙述。
听病人的叙述这可是一门艺术:你要让病人愿意开口叙述,而你还要从他们的语言中抓住隐藏在后面你想要的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及他们表述出来的感觉。只有这样后,病人才会让你查体,并满眼希望地对你说:“请你看看我吧,看该做什么检查,我想好起来。”
Vicenza的实习是一次独特的全新的经历。我甚至都等不及了,恨不得马上就到周六上午,好到医院去学习如何接触病人,如何诊治病人,去学习怎么当一名医生。
6个月过去了,我要参加Austoni教授的症状学考试,他是一个医学名家,全身都散发着权威性。大家都传他是一个傲慢自大、对学生很严厉的人,要通过他的考试几乎不可能。
当我进入他的办公室时,已经有一个病人躺在担架上等着接诊,可能是一个老病人做的志愿者。看起来像一个久病缠身的人。一些人不介意做年轻学生的试验对象,有时是因为能赚点钱,有时可能为了看看换个新人能否对他的病有不同说法。
教授告诉我先坐下,然后给我念病人的病史摘要,用一种出乎意料、让我受宠若惊的和蔼态度问我是怎么考虑的。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这场考试就像是在与一个同学聊天,只不过是年龄大了点的同学。 “我首先要检查病人,”我说,“在我提出任何假设之前。”
教授看着我说,“好,让我们一起看下怎么回事。”他看起来平易近人。
他问我问题,解释一些情况,然后分析我的假设。他喜欢我检查病人的方式:“请念‘33’,深吸气,吐气,坚持一会儿,伸出你的手。”病人表现为Mingazzini征阳性(闭眼伸直两手,其中一只手明显降低),看起来像外周神经病变或不确定的中枢损害。进一步检查,存在不自主眼球震颤及可能的颅神经病变。有轻微鼻唇沟不对称,Babinsky征阳性及下肢过度屈曲。
“E恩,我考虑,由于患者肝脏肿大,他可能是酒精性肝脏疾病,伴酒精性多神经病变,再不然就是最近有脑缺血性事件发生。”
教授看着我的脸说:“确实他的肝脏疾病已展至不可逆性肝硬化,我们不能排除并发肝癌可能,但我对你的多神经病变的考虑更感兴趣。”
我确信教授在开玩笑,我一个3年级的学生,不相信他没有想到这个我都能想到的诊断。当然我在Vicenza度过的那些周六上午里见过太多这些I临床症状了,在那里病人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酗酒,因此我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些临床表现并作出诊断。
作为一个医生,意味着一个病例你见过一次就必须记住,书本不能告诉你一切,书本知识与实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发生过不只一次,如一个病例看起来不可能是破伤风最后却就是,还有一例伤寒也是如此,患者目光凝视,表情淡漠。P25-26
Ronco教授是危重肾脏病领域国际知名的意大利学者。他一生著作丰富,学术成就斐然。曾有一个笑话,说某人是围棋选手中象棋下得最好的,象棋选手中围棋下得最好的,但在学术界这不是一句笑话,而是一种难得的结合优势。Ronco教授就是这样的人:在医生中他是最懂物理学、机械工程学的人,在工程师中他是最懂医的人。医疗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需要借助很多机器设备,通常医生不懂物理学、机械工程学,有想法却无法将之变为实物,而工程师有能力造机器却无法及时了解及理解医学之所需。Ronco教授所具有的跨专业学术背景为他在这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提供了基础。
这是一本故事性自传,作者借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跳跃性地攫取了在应用由Ronco教授设计、参与研发的一款机器(Carpediem)抢救一名生命垂危的新生儿过程中的紧张而有意义的时刻,同时穿插其人生近60年的心路历程。难能可贵的是,在讲述其成长经历的同时,他用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有缺点的世界。他也有“崇美”情结,他也会面对国人对其“过度美国化”的质疑,他也有面对社会的不公及成功时来自同事出于嫉妒的攻讦,当然更多的是对人性美好的体悟。他也有相互矛盾的时候。既不满于保守社会的低效率,却又不满于竞争社会中人情味的丢失。
相信每个读过他自传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及收获。
需说明的是,这本书是他的四名中国学生翻译而来,虽已力求达意,但毕竟不是专业翻译,粗疏之处在所难免。译者的唯一优势在于对作者背景的了解,这一点对于译好本书非常重要。
译者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