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志(八种汇编)》(校注王晚霞)署名为“衡阳后学彭玉麟谨辑,桐城存之方宗诚、善化麓樵胡传钊分校,芷江与吾李成谋、益阳燕山丁义方合刊”。刻于光绪九年(1883),共二卷,据笔者初步统计为1.6万字。国内部分图书馆有藏。
此本内容与他本差别较大,内无周子作品,主要内容是周子行实、传记、皇帝庙诏、周子墓记等。
上述版本中,在编排体例上,周诰本条理最为清楚,彭玉麟版自成体系,也易阅读。胥从化本体例欠缺不全,其他本都较为全面。
现存明代以来《濂溪志》有如下八种:明代胥从化版《濂溪志》,明代李桢版《濂溪志》,明代周沈珂、周之翰版《周元公世系遗芳集》,明代李嵊慈版《濂溪志》,清代吴大镕版《道国元公濂溪周夫子志》,清代周诰版《濂溪志》,清代周诰版《濂溪遗芳集》,清代彭玉麟版《希贤录》。这八种《濂溪志》记录着周敦颐思想自宋至清的传承流变轨迹,是研究周敦颐不可多得的史料。这些版本或为刻本或为影印本,多非善本,错谬难免,迄今无整理汇编本。《濂溪志(八种汇编)》(校注王晚霞)从地方志的角度对上述八种古籍予以汇编整理和校注,与已出版的若干周敦颐文集一纵一横(《濂溪志》主沿革,周敦颐文集主文本),《濂溪志(八种汇编)》形成互补,对于推动濂溪学研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