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你准备好了吗
很多时候,学习思维导图的“快慢”与是否可以“善用”它是成反比的。
具体来说就是,有的人看起来很聪明,好像一下子就掌握了思维导图的要领,并可以画得很漂亮。但其实,日后他们不一定能真正“善用”思维导图。而有的人看起来笨拙,学了许久似乎还没弄明白思维导图是什么,画得也并不好看,但这样的人反而有可能更持久地使用思维导图,并越用越好。
为什么呢?因为有时自认为某件事很容易做到,是源于对它缺乏敬畏或还不够重视。所以,很多天赋秉然的人,一学就会但没有耐心学好一个新事物;反而那些笨拙但谦虚认真的人会后来居上。
所以,我想说,思维导图很美,很强大,请耐心体味。
一、为什么要学
在我们开始接触思维导图和脑力开发的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马上开始学习具体的方法,而是先要确立清晰的学习目的。要弄明白:“学习思维导图对我有什么意义?”
我们一起从三个角度来探索学习思维导图的价值。首先是从资源的角度,然后是从改变的速度,最后是从善用工具的价值上。
1.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
“资源”,从来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词语。因为善用资源可以赋予我们更强的力量。于是,我们总在忙碌地寻找各种有价值的资源。
我们发现“人脉资源”很重要,“矿产资源”可以致富,拥有“房产资源”就拥有了安定的生活,甚至“无形的口碑资源”也价值千万。但其实,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资源,不在外面,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善用自己,善用头脑,就拥有了最强大的资源。因为头脑是我们创造所有外界资源的起点。
思维导图能做到的是,开启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我们大脑的思维能力。
2.从哪里开始改变,提升最快
我们不断尝试各种改变,期待生活更好。我们改变自己的工作,找更高薪的职位;改变自己的住处,想居住得更舒适;改变自己的身材,为了有更好的形象…--那么,改变什么可以让我们提升最快?
答案是,改变思维。
改变外界的事物总是很难,因为影响因素众多,所以成效缓慢。但改变自己的思维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它的决策权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就是在锻炼新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和网络化思维。
3.你了解善用工具的价值吗
生物学家总是骄傲地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会使用工具。”可见,善用工具是我们进化的重要标志。 工具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比如,没有剪刀这个工具,我们不但剪不出窗花,连一个圆圈都剪不出;没有汽车和飞机做交通工具,我们的生活节奏会很缓慢,活动区域也将受到巨大限制;没有电脑和手机做通信工具,生活的艰难程度更无法想象……
工具是一个杠杆,把我们的力量无限放大。
思维导图作为思考记录的新工具,也将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
二、学习过程:先慢后快
1.从知识到习惯
学习的第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我们会在头脑中构建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步骤和使用方法。在这个阶段,学习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没有真正改变我们的行为。
学习的第二步,练习对应的技巧。我们开始实践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比如,在阅读书籍的时候,用思维导图分析内容;在策划的时候,用思维导图梳理计划;在备考的时候,用思维导图设计学习目标和计划。
学习的第三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信念。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难题。所以,除了技法的掌握外,我们更需要具备心态的调试能力。
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陪伴自己,鼓励自己克服学习困难,是持续进步的关键。
学习的第四步,养成新的习惯,收获成效和惊喜。当一种行为变成我们的习惯时,我们的能力得到了确实的提升。而且,成效和喜悦从来都源于生活的点滴行动累积。与其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或一夜暴富,不如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小事。这更容易让我们遇见收获和惊喜。
2.良性循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习也是一样,我们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用新的经验指导行动,接着再进行总结,并指导行动。
所以说,思维导图这个方法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不同的人使用思维导图做不同的事情,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经验,然后继续开始新的实践。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导图使用方法,得到自己独到的领悟。
3.逐步深入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实际问题”是学习的过程。所以,虽然我们学习思维导图都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习工作效率。但我们仍要保持对学习的耐心,沉下心来练习基本功。
就像孩子学习走路,一定会经历从“练习走路”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的过程。 三、学习方法:主动
“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兴趣。”对思维导图保有热情,愿意思考和行动,才会成就我们的进步。今天这本书,就像一块敲门砖,可以为大家打开一扇门,但不能代替大家前行。从这个角度说,有句话挺适合,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1.思考
“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是一个宝贵的学习品质。
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很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大家可以积极地“自问自答”,去探索解决方案。同时,也欢迎大家通过书中提供的联系方法,与我进行交流探讨。
P4-6
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通过一动一静来阐述思维导图的运用。在思维导图运用的过程当中,有许多时刻,你会意识到通过思维导图能推动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使自己对外在事物的总结和概括更加精准。然而,没想到的是,书中不仅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向外界的高手请教,而且告诉我们,静下心来,调动心灵的力量,也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自己提升思维能力。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世界记忆大师 庄海湛
首先,要感谢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伙伴、我亲爱的父母和家人,以及协助此书出版的所有工作人员。是你们让我有动力完成全书的写作。
然后,在书的最后部分,我来写写这些年实践和教学思维导图的一些启发。
高一的时候,我在书店购买了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这是第一次亲密接触思维导图;然后在大一的时候,跟着王茂华老师又重新学习了一次,让我和思维导图走得更近了;接着,在图书馆疯狂地用它进行阅读,让我最终决定走上培训思维导图的道路。
从2005年开始培训思维导图至今,一转眼就十几年了。
一路走来,我不但要感谢我的领路人东尼·博赞先生和王茂华老师,还有让我如痴如醉的广外图书馆,更要感谢我培训过的成千上万名学员。其实,是这些学员最终推动了我在思维导图上的成长。
因为为自己学习和为更多人而成长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培训师的责任感,推动我不断前进。每个学员坚持的身影,支持和启发着我。就像我们一直说的,“教学相长”。
学习思维导图的确是一个艰辛而孤独的旅程。每个想用好思维导图的伙伴,需要做的并不是参加任何培训,而是主动拿起笔,坚持不懈地画。
老师的作用其实很小,就像这本书的作用一样。书可以给我们一些案例、启示、指引和陪伴,但仅此而已,我们需要自己踏上这条实践的道路。
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感到迷茫,真正能帮助我们的就是努力去总结、思考和创新突破。所以,想学好思维导图,就要耐得住寂寞、坚持独立地求索。有很多学员的故事一直在感动着我,在此和大家分享三个。
1.高三女孩
有一位高三的女孩,专程请假来到广州参加课程。她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瘦瘦高高的样子,开始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课程结束后,她过来找我,说:“老师,我没有听明白。可以再给我辅导一下吗?”我欣然答应了。我很乐于见到好学的学员,但以为她只是三分钟热度。
她拿出课本,于是我们一起将课本分析了一遍。然后过几天,她又过来了。等了两个小时,我才腾出时间和她一起分析了另一本教材。就这样,她一共来了三四次,每次都几乎等了一个上午,我才有时间给她进行辅导。(连我都佩服她的毅力。)
然后,她回到自己的学校继续去准备高考。其间,她一直会定期发邮件给我,告诉我她的成长和感悟。她告诉我:自己可以将全部课本都默画出来了,可以将知识点自由组合了,数学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
很快,高考结束了,她考到北京自己理想的学校。每个寒暑假,她都抽空来广州和我继续交流思维导图的新想法。后来,她决定出国继续学习。我很替她高兴。(稍有遗憾的是,我因为丢失了原来的QQ,后来就联系不上她了。)
2.大学男孩
有段时间,我在北京各大高校巡回演讲,并开设了一次课程。课程上有一位男孩很喜欢追着我问问题。
课程结束了,我回到广州,那个学员仍会时不时跟我通电话,向我咨询学习实践中的问题:“如何提升记忆力,阅读能力,应该读哪些书”甚至各种生活上的困惑,他也会给我打电话。
这样的互动持续了将近六年。后来他跟我聊起他在职业上的困惑,说:“我不想一直默默无闻地做一份本职工作,我也想做培训师,把这些好方法告诉更多人。”于是我鼓励他努力踏出第一步:空想不是实践。
现在他在前往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努力着,我也看到了他的巨大进步。他已经通过线上辅导帮助了很多学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充实和提升。
3.中小企业主
这是近期我遇到的一个学员。她拥有自己的儿童用品品牌和工厂,是一个努力上进的企业家。参加完面授课程后,她就通过我的线上课程继续学习。
在这期班的学员中,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次的课程她都很认真地做笔记,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她也会积极地探索思维导图如何与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对接。
看到她每次课程的成长和实践收获的喜悦,我很替她高兴。她的每一次进步,真的是来自自己内心的渴望和自我约束。
讲了三个学员的故事,我想表达一下作为老师的感悟:“虽然培训了众多学员,但真正成就他们的不是老师。”
在这里我想起书中讲到的“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则),20%的伙伴靠自己的努力收获成长,80%的伙伴因为找借口错过成长;20%的伙伴感谢生活中的每次机会,80%的伙伴抱怨条件不足,无法自我提升。
相信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伙伴,都是人群中善于把握学习机会的那20%的精英。
相遇是缘。期待这本书能给你种下一颗思考的种子,更期待它能推动这颗种子,在你的思维导图实践中开花结果。
2004年我和宋莹老师认识,当时思维导图在国内才刚刚开始,她已经深入研究和传授思维导图这项工具了。在我国大脑开发这个领域,她可谓先行者。而且这位老师超实在,也低调。
最让我好奇的地方是她的读书方法,记得那时她想认识和了解时间管理,竟然搜罗了所有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然后全部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用思维导图和不用思维导图,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用了思维导图以后思路更清晰。它能把烦乱、错综复杂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变得条理分明,给头脑减负。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同时看一本700多页的九型人格的书,她竟然用几个小时就把它全部精读完,还做了大大的一幅思维导图,把里面的内容解构得比作者叙述得更简单易懂。
现在我依然在用当年向她学习的方法,一本书、一支笔和一张纸,就能很自然地投入“人书合一”的体验中。我眼中的宋老师是一位充满灵气、充满创造力的导师。
这次能第一时间拜读宋老师的作品实属荣幸。看完后我的体会是,市面上思维导图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此书能够把思维导图从高度、广度、深度和力度等方面来全面讲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曾经我也有疑问,思维导图到底是什么?最初理解是一种记录发散思维的笔记方式。导图运用也有十来年了,这种笔记方式更多的是培养了我的立体性思维。对于如何积极并尽可能全面地思考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这让我的工作和学习在效率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通过一动一静来阐述思维导图的运用。在思维导图运用的过程当中,有许多时刻,你会意识到通过思维导图能推动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使自己对外在事物的总结和概括更加精准。然而,没想到的是,书中不仅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向外界的高手请教,而且告诉我们,静下心来,调动心灵的力量,也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自己提升思维能力。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庄海湛(世界记忆大师)
写于杭州
宋莹著的《思维导图从入门到精通》以思维导图的入门方法及各种实际应用案例为主线,结合作者十多年的脑力开发教学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思维导图成长方案。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共11章内容。第一部分(第1~2章)讲解思维导图的入门方法,主要从认识大脑和思维导图及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展开;第二部分(第3—6章)侧重探讨思维导图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应用,包括工作策划、日常阅读、时间管理和会议演讲等与思维导图的结合;第三部分(第7~9章)是关于思维导图学习与应试方法的内容,讲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听课、写作、学习计划、知识记忆和亲子互动等学习环节;第四部分(第10~11章)介绍思维导图的综合应用,具体包括图形记录技术、电脑导图特点、问题解决导图和思维导图心法等内容。全书每章都有丰富的图例和绘制步骤指导,有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多元化应用。
本书将思维导图的操作充分与记忆方法、时间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的知识融合,从工作、学习、生活和家庭教育等多角度启发读者开展实践。它适合初学者了解思维导图的全貌,也适合有思维导图实操经验的读者进一步深化应用,同时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及各界社会培训班的教材参考用书。
宋莹著的《思维导图从入门到精通》分成四大板块:思维导图入门、工作与生活、学习与应试和综合应用。
第一部分:思维导图入门。读者会先了解大脑的基本特征与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应用,然后开始学习手绘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工作与生活。讲述项目策划方法、思维导图阅读策略、时间管理与思维导图的结合,以及在会议、演讲和授课的时候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第三部分:学习与应试。内容包括备考计划、听课笔记制作、写作灵感激发、思维导图背诵等方法,其中专门用了一章的内容具体讲解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使用思维导图。
第四部分:综合应用。先探讨多种图形技术的综合应用与电脑思维导图的特点:最后一章讲解问题解决思维导图和绘制思维导图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