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在东西两种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起步,但最终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中国现代诗人的精神发展状况。诗歌是最纯粹的语言艺术,之所以说它最纯粹,并不是因为以前诗论家所说的诗人可以不食人间烟火,诗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人生、现实政治和物质实利关系,那只不过是一些诗人和诗论家的错觉,是自己无力正视现实社会和人生痛苦的一种遁词。
李怡所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从开头到结尾,到处都有闪光的论述,几乎它的每一个章节都会使读者感到震动,感到一种求知的喜悦。
| 书名 |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增订3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 分类 | |
| 作者 | 李怡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新诗在东西两种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起步,但最终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中国现代诗人的精神发展状况。诗歌是最纯粹的语言艺术,之所以说它最纯粹,并不是因为以前诗论家所说的诗人可以不食人间烟火,诗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人生、现实政治和物质实利关系,那只不过是一些诗人和诗论家的错觉,是自己无力正视现实社会和人生痛苦的一种遁词。 李怡所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从开头到结尾,到处都有闪光的论述,几乎它的每一个章节都会使读者感到震动,感到一种求知的喜悦。 内容推荐 李怡所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新诗研究重-要的代表之作。在学术史上第一次完整系统地勾勒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复杂关系,并从这一角度入手,对中国现代新诗主要诗人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富有见地的阐述。著作曾经以各种版本形式在海峡两岸多次重印和再版,成为中国新诗研究的重要读物。增订三版在已有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内容与文字上的调整,融入了作者关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最新观察与论述,更为完整地呈现了中国新诗的历史面貌和艺术经验。 本书获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目录 导论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一、中国新诗:创作和阐释的艰难 二、进入新诗本体 三、传统:百年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四、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五、旧传统与新传统 第一章 物态化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化特征 一、兴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生成 二、比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修辞 三、比兴传统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物态化特征 四、意志化与物态化的消长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形态 一、屈骚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自由形态 二、魏晋唐诗宋词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自觉形态 三、宋诗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反传统趋向 四、《国风》、《乐府》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歌谣化趋向 第三章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本文结构 一、辨与忘:中国现代新诗的文法追求 二、协畅与拗峭:中国现代新诗的音韵特色 第四章 文化传统中的个体 一、胡适:两种诗歌文化的慢流 二、郭沫若:中国诗文化的自由形态与自觉形态 三、闻一多:传统心理结构的自我拆解 四、徐志摩: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 五、李金发:沟通与不通 六、戴望舒:中国灵魂的世纪病 七、何其芳:欧风美雨中的佳人芳草 八、卞之琳:楼下的风景 九、梁宗岱:意志化的辉光与物态化的迷醉 十、艾青:中国传统的“弃儿”与叛逆 十一、冯至:“远取譬”与“最为杰出的抒情” 十二、穆旦:“反传统”与中国新诗的“新传统” 十三、袁可嘉:“现代化”与中国意义 十四、任洪渊:当代学院派诗人的选择 十五、鲁迅:面对传统的“打边鼓” 附录 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特征问题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台湾新版后记 增订二版后记 增订三版补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