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一直很明亮
春天总是叫人欢喜的,从路人眉眼里就可看出来,好像沉静在其中的颜色纷纷开放,落到哪儿都是风景。
天光清透,万物葱茏,一切美好得犹如天国的投影,时光仿佛被轻易穿透。
这让人意气风发的感觉,如同握住了生机与明亮的本源,只要愿意,天下皆可抵达,时光不过是身外的一蓑烟雨。
人有赤子心极难,所见的美好与破败皆被其心过滤打磨成单纯干净的存在,以阳光的姿态活成朴素的人生是多么不易。
一个人能够以简单平实的目光看世界,需要多少时光不得而知,深信这不仅仅是内心的逐渐强大,其中必然存有对尘世的喜爱与憧憬。
清脆的鸟声迎来黎明,让那些从夜的深处逶迤而来的故事多了几许美丽,又或者是到了此处,出现了无法预料的转机。
向来喜欢清晨,如同喜欢幼儿的眼睛,望见的都是不染风尘的清澈,在轮回千转之后,一切又回到了最初。
知道不是所有的清晨都有最初的美,恰如我们所等的那个人,在数年之后早已不再是心中的样子,或许他已不愿靠近或者忘记了曾经的交集。
时光的美妙不是平铺直叙地记录尘世的故事,而是用明亮的眼睛观看彼此的忠诚与背叛,以诗或者歌的方式清脆地将悲伤流放。
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觉得很美丽,“我不怕被辜负,因为我更喜欢活着的感觉”。
活着确实是件美好的事情,在时光中穿行,看来来往往的人,不去问他们是否是必须见到的,或者是否会与某人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就这样葱茏茂密地活着,可成为故事,也可在故事之外看云卷云舒。
《道德经》中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见天地对万物皆一视同仁,它不会刻意去干预某个人的成长与衰败,所以,能在平常之上取一份时光的火焰,去燃烧命运的屏障,需要无比大的智慧与勇气。
早年喜欢看一些略带忧伤的文字,那些幽婉的词语组成一条长长的雨巷,我在其中像个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越过那段岁月以后才知晓,人在什么路上便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每一段光阴都是为了让我们接近完满。
其实,时光一直很明亮,我们的热烈、冷却、激进、妥协与它并无关系,它始终新鲜蓬勃,而我们获得的命运,都不过来于自己的心。
许是人到中年,渐渐觉出日子的寂静,喜欢这样的岁月,曾经的癫狂与躁动已被时光荡涤,终于露出了人应有的明媚。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由此可见,人们追求明亮的心从未停止,我们一直都在静静等待新的一天。
从不喜欢把新的一天作为叙事的开始。认为美丽的故事最初时必然是明亮的,至于为什么后来在尘世之海沉浮无果,不是不爱,或许是造化弄人。
朋友说,这世上有太多的聚合离散。细想,何尝不是世人有太多的贪心和难舍,所以才会滋生出相应的苦痛和不甘。做人就该拿得起放得下,不能照亮故事,那就照亮自己。
书上说,所有认为被时光束缚的人,都会被时光所抛弃,青史是留给勇于创造奇迹与改变命运的人,这是他们长生在世人的记忆中的原因。
极为佩服那些行走在时光脉络上的人,每一步都是勇敢与明亮的,至于黑暗,是让他们眼睛更为有神,用以看清生命的美好与真谛。
窗外传来欢快的笑声和尘世细密的声响,以及关于春天不知名的歌。静静地合上书,然后看日光落在其上的灿烂,仿佛是在和时光对视。
享受如此鲜嫩的现在,安稳妥帖,一瞬如同数年,若是可以,愿你在身边。P3-4
十年踪迹十年心
在这春深的寂静午后,窗外有婆娑的花雨随风而落,以及尘世的声响此彼起伏,喜欢如此生机盎然的时光,似乎所有的来去都是最好的安排。包括遇见、存在、等候、书写等等与我生命有关的种种。
对于我的书写而言,是从最初写信开始的,那时将字句反复排列,用以表达身处青涩年华时的所想所见,以及对一些风物的描写。
后来经过生活的波折,心中需要倾诉的东西越发地多了,才逐渐形成现在这样的随笔形式。苏轼说,十年踪迹十年心。整整十年,那些散碎的文字中记录了许多彼时的想法与观点,有时回头去看,报以微笑,却甚少去动文里的字句。
始终认为每一篇字都像一棵在春天栽下的树,最后能长成什么样子,早已由读者自行修剪,成为他们各自喜欢的模样。
文字存在的最好方式是让读者更好地生活,而不是让他们更为怨愤与忧伤。所以,一直试图用一些句子去点亮它们,以求让懂得的人内心更为茂密和安静欣然地面对每一缕到来的时光。
不想评说自己的字,因为无论怎么说都有矫情的成分,一向喜欢自如地活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工作、学习、写文。至于他人用什么样的目光看我,并不在意。
不是洒脱,也不是智慧,这是我的人生态度,于其在听取与辨别中浪费时光,不如与喜欢的说话,或者读一本喜欢的书。
人一生的时光并不长,属于我们波澜壮阔的生活也极为短暂,能够在有生之年遇见喜欢的人或事就应当好好地面对,不要问最后的结局,想太多,人难免会纠结与畏惧。
在编辑这本书之前,也曾纠结,究竟选哪些文字比较好,毕竟十年间所写的每一篇字都记录了那一段时光中的心情与思绪,包括境遇等等。
为了不辜负所有的文字,我把取舍这个字的选择权交给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读了很多年我的字,对我的字比较了解。
当这本书最终选择下篇目后,我学着用旁观的角度去看它们,在亲切的同时也看见了生涩和简单。
曾经有人说我的字较为简单,固定的写字方式,没有新意。这是一种局限,在这十年中,我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表述方法,已经很难摆脱,就像和一个人相爱的人在一起,情感早已深入骨髓,形成了日常。
在写这篇后记的时候,窗外有明亮的日光,轻缓的风声以及尘世细密的过往在缓慢前行。我安坐在窗前,在这些字中,有回到旧年的错觉,好像一切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许多美好与奇幻的字在涌动而来。
十年,一个不断成长的十年,一个完全可以忘记和重新开始的十年。相信经过这十年的锤炼,我的心没有忘记最初,也更为坚强。
最后这世上所有的生物都一生安好,在时光的照耀下茂密葱茏地活着,用明亮的心去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子,在其中静数有多少个欢喜,然后与爱的人分享。
谢谢时光,谢谢你。
初识应采风,源于他的文字《雨在花外》,那些安暖的小字清风明月一般地氤氲开来,字里行间感觉不到一丝浮躁,没有刻意的渲染,像一个无比安静的人捧一盏茶端坐在窗前,将过往情结以及当下心绪自光阴的脉络里慢慢抽离出来,又静静地摊开在手心轻轻碰触娓娓倾诉。
他这样写:始终认为,人行走在自然之中是件极其幸运与美妙的事情,犹如行走在花上,是染了一身香气的,如若还能遇见心爱的人。该会有多美?人间最好的相爱是两个人都在花上,一个跳舞一个欣赏,一个沉睡一个醒着,一个织梦一个实现。所以世上的一切并不都是旧句子,所有的故事都有生机,只是需要我们在经历时去慢慢体会爱的苦心与欢喜,然后与之平静快乐地活着。
读到这些字的那一刻,心是极其柔软的,仿佛是清泉的水韵在心中缓缓流过,闭起眼是临水照花的温和,睁开眼是岁月澄明的欢喜。想不出,要怀有着怎样一颗清寂的心才能够将文字排列得那么精致与唯美,真的是如一颗心睡在尘上,而一滴雨落在花外,没有任何一种悬念。像一个光阴中的行者,黎明时起身,掬起清露与晨曦;黄昏时折返,剪落松涛与山色。然后,弹尽浮华与细碎,转身落定成一枚尘世烟火,抬头,观市井繁华;低眉,入禅风流云,时光的笔,就那么被他轻松的驾驭,拈花弄字,点墨生香,书写春秋,明暗有度。
都说,写文字的人心是相通的,每一次读到似曾相识处总是会心一笑,因为,恍若是看到了自己,所以,写文字的人也是相惜的,那种相互的理解与赞赏是一种鼓励与认同。读应采风的《花下不焚香》,他写道:最好的相遇大抵也是如此,一个人能让另一个人如花开放,这是尘世不可多得的美,如同花园里的两朵花,经过数度轮回,最终发现原来你也在这里。
诚然如是,这世间,所有的缘分皆是美好,美好的缘分亦总是让人执念丛生。那些眼眸间的爱意,心海里流淌的思绪,经过了尘世烟火的熏蒸、漂洗,纵然,成为光阴影像中一缕泛白的记忆,而能够在年华恰好时遇见了,便是不悔此生。
我们常说,终期一生,能够安静地完成一件喜欢的事就是美好的,而我们与文字的时光,是八千里山河水月的静美,是百万丈红尘不老的诗音,是不寻前尘,不问来世,是梦里梦外无法割舍的念想,是给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一次完整的解析与交付,待多年以后再触摸泛黄的书页,还能在纸质的墨香里重温时光,就仿佛,是将前尘与后世融合在心灵的某一处角落反复温习,那个地方叫记忆。
而所谓记忆,不过是尘封的思绪里藏着一个生香的名字,和曾经为之羞涩的笑容,像光阴中婉转的一枚旧念,却年年都会在陌上春暖时长出一束新痕。而那些在文字里倾情的时光因其美好,才笃定安寂。
应采风说:写文字,十年的光景,太多的感悟与执念,不为取悦谁,仅仅是个人喜爱,一个用心坚守了十年的梦,如果能够装订成册那将是最值得喜悦的事,不仅是给文字一个安慰,也给自己的心一次完整的诠释。这一份念想留待多年以后,一个温暖如常的日子里,桌上有茶,手边是书,窗外是暖阳明丽,窗内是光阴缱绻,而那一本充满墨香的文集,被小心翼翼地打开,如同,打开了通往记忆的门闩,一路走,一路摩挲着,一路,读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读着,读着,就一定会有泪珠儿湿了眼眶。
所以,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去欣赏捧读这本文集,让文字的芳华与纯粹从细小苍茫里散发出一种博大的美,愿这世间所有的美好都能够光阴把盏,握手言欢,假若你来,我一定会在,一起走近应采风,一起倾听《花下不焚香》,感恩有你,感恩岁月。
《花下不焚香(珍藏纪念版)》是知名作家应采风的最新文集,全书用幽婉华美的笔触,将在人世的感悟细细讲来。文字唯美,意境深邃,处处透着作者淡然洒脱、深切幽婉的情思,读来回甘无穷。
应采风说:写文字,十年的光景,太多的感悟与执念,不为取悦谁,仅仅是个人喜爱,一个用心坚守了十年的梦,如果能够装订成册那将是最值得喜悦的事,不仅是给文字一个安慰,也给自己的心一次完整的诠释。这一份念想留待多年以后,一个温暖如常的日子里,桌上有茶,手边是书,窗外是暖阳明丽,窗内是光阴缱绻,而那一本充满墨香的文集,被小心翼翼地打开,如同,打开了通往记忆的门闩,一路走,一路摩挲着,一路,读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读着,读着,就一定会有泪珠儿湿了眼眶。
所以,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去欣赏捧读这本文集,让文字的芳华与纯粹从细小苍茫里散发出一种博大的美,愿这世间所有的美好都能够光阴把盏,握手言欢,假若你来,我一定会在,一起走近应采风,一起倾听《花下不焚香》,感恩有你,感恩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