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是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红书》是荣格的私密之作,被视为精神分析学史上最重要的未出版著作,由荣格本人亲笔书写及绘图于二百余页手稿之上。《红书》的存在自荣格去世后已广为人知,但一直到近几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此书正式出版,并委托著名的荣格学家索努·沙姆达萨尼进行编辑。《红书》已经超越荣格私人的领域,成为他所有著作及理论的核心,是大量次级文献中被无数次讨论的主题,他从中获取了其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并由此发展出包括原型、集体无意识等在内的一整套分析心理学理论。
| 书名 | 红书(精)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瑞士)荣格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荣格是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红书》是荣格的私密之作,被视为精神分析学史上最重要的未出版著作,由荣格本人亲笔书写及绘图于二百余页手稿之上。《红书》的存在自荣格去世后已广为人知,但一直到近几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此书正式出版,并委托著名的荣格学家索努·沙姆达萨尼进行编辑。《红书》已经超越荣格私人的领域,成为他所有著作及理论的核心,是大量次级文献中被无数次讨论的主题,他从中获取了其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并由此发展出包括原型、集体无意识等在内的一整套分析心理学理论。 内容推荐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精)》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了他的灵魂,继续研究心理学,从而成为一代大师。不论是它在荣格一生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还是作为一件艺术品,《红书》的出版都堪称一个里程碑。 目录 前言 致谢 导读:新书—荣格之《红书》 中译者按 英译者按 编者按 第一卷 序言 来者的路 第一章 重新找回灵魂 第二章 灵魂与神 第三章 灵魂的恩宠 第四章 沙漠 沙漠中的经历 第五章 未来的地狱之旅 第六章 精神的分裂 第七章 谋杀英雄 第八章 神的孕育 第九章 神秘·遭遇 第十章 引导 第十一章 终解 第二卷 序言 犯错者的意象 第一章 红人 第二章 森林中的城堡 第三章 卑微的人 第四章 隐士·逝去I(第1日) 第五章 逝去II(第2日) 第六章 死亡 第七章 早期神庙的遗迹 第八章 第一天 第九章 第二天 第十章 咒语 第十一章 蛋的打开 第十二章 地狱 第十三章 献祭性的谋杀 第十四章 圣愚 第十五章 第二夜 第十六章 第三夜 第十七章 第四夜 第十八章 三个预言 第十九章 魔法的礼物 第二十章 十字架的道路 第二十一章 魔法师 后记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试读章节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被公认为是现代西方思想界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而他的作品却一直引发争议不断。荣格对现代心理学、心理治疗和精神病学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大批国际分析心理学家以他的名义从事自己的职业。在专业范围之外,荣格的作品也有广泛的影响:荣格和弗洛伊德是大部分人接触心理学时会首先想到的名字,他们的思想已经在艺术、人文科学、电影和流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传播。荣格也被广泛地认为是新时代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但是,认识到这本书处在荣格全部作品的核心位置上是一次惊人发现,他花费在这本书上的时间不少于16年,而今天这本书终于得以面世。 很少有未出版的著作像荣格的《红书》(或称为《新书》)一样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荣格将这本书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也被他长期视为是自己后期作品的关键来源。但是此前此前这本书除了激发一些人的好奇之外,还一直没有能够公开发行以供研究使用。 文化时刻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文学、心理学和视觉艺术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实验。作家们试图摒弃具象派传统规则的限制,开始全方位地探索和描绘内在经验,如梦、幻象和幻觉,他们使用新的形式和旧瓶装新酒的方式进行实验。从超现实主义作家的自动书写到古斯垮夫·麦林克的哥特式幻想,作家们开始越发接近和碰触到心理学家的研究,而心理学家也在进行类似于作家的探索。一艺术家和作家的结合产生新的插图及排版形式、新的文本与图像结构。心理学家也在尝试克服哲学心理学的局限,开始对艺术家和作家的领域进行探索,文学、艺术和心理学之间还没有清晰的界限,作家和艺术家可以借鉴心理学家的研究,反之亦然。一些重要的心理学家如阿尔弗雷德·比奈和查尔斯·里歇也经常用笔名写戏剧和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也是他们“科学的”工作的写照20古斯塔夫·费希纳是心理物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植物和地球的灵魂描述为一个蓝色的天使。在同一时期,一些作家如安德烈·布勒东和菲利普·苏波也在刻苦研读并应用心理研究者和变态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如弗雷德里克·迈尔斯,西奥多.弗洛诺瓦和皮埃尔·让内。W.B.叶芝使用心灵的自动书写在《幻象》中创作出一种诗化的心理宇宙学。个体都在从各个角度上去寻找新的形式来描绘真实的内在经验,寻求精神和文化上的更新。在柏林,雨果·鲍尔写道: 1913年的世界和社会看起来像这个样子:生命完全被幽禁和束缚,某种经济宿命论开始盛行;无论一个人是否认可这个观点,他们都被赋予一个特定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带有自己的爱好和特点。教堂被认为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赎罪作坊”,文学被看作是一个安全的出口……每天都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是否有一种足够强大的力量来终结这种状态?如果没有,一个人如何逃脱? 在这段文化的危机中,荣格进行了一次长期的自我实验,从而写成一部文学体裁的心理学著作《新书》。 今天,我们站在心理学与文学之间鸿沟的另一侧,会把《新书》视为是这两者之间还未完全确定分离时所涌现出来的产物,而对《新书》的研究会有助于我们弄清楚鸿沟是如何产生的。但是,首先我们会有一个问题:荣格是谁?荣格是谁? 荣格于1875年生于康斯坦斯湖畔的凯斯维尔,在他6个月大时,他们举家搬迁到莱茵河瀑布边的劳芬。他是长子,有一个妹妹,他的父亲是瑞士的一名新教牧师。荣格在晚年写了一篇回忆录,命名为《我人生的早期经历》,后来这篇回忆录经过大量的修改之后被收录在《回忆·梦·思考》。中,荣格在书中详细叙述了影响他选心理学为职业的关键事件。这篇回忆录主要关注荣格儿童时期的梦、幻象和幻想,可以视为《新书》的序言。 在第一个梦中,荣格发现他自己站在一片低洼的草地上,那里有一个石头砌的洞,他看见一排石阶一直通下去,他顺着石阶走下去,发现自己处在一问地下室中。房间中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后来发现宝座上类似树桩的东西是由皮和肉构成的,顶端有一只眼睛,后来他听到母亲的声音,告诉他那是“食人怪”。荣格不确定母亲是说这个东西实际上会吃小孩子还是就等同于神灵,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他对神的意象。多年以后,他意识到那个东西是一个阴茎,几十年以后,他才懂得那是一种在仪式中被崇拜的生殖器,洞内就是一个地下的神庙,荣格把这个梦视为他开始“进入大地的秘密”。P1-3 序言 前言 当C. G. 荣格继承人协会决定出版《红书》,从那个值得纪念的一刻起,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而这部多层次作品应该针对什么样的读者群体,却引发了大量的思考:专业的心理学史研究者?普通的读者?目标是注重意象的视觉型的人?爱好书法的人?精美图书的收藏家?出版的形式和设计应该优先考虑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因为即便是昂贵的原始皮革封面都包含着一种信息,令人难以解读。很多提议被讨论,后来又被放弃。最终,W. W. 诺顿出版公司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将完整的图片复制出版,并在2009年面世,出版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当初出版社的决定非常正确。这部作品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且已经被翻译成九种语言。很明显,设计一本书不仅要照顾到作品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读者群体。如果将那些为成功出版这部书做过贡献的人的名单列出来,那么这个名单将不是一般的长。但是,有两个人应该被特别感谢,他们是吉姆·梅尔斯(W. W. 诺顿出版公司)和索努·沙姆达萨尼(腓利门基金会)。 自1962年起,C. G. 荣格的《红书》已广为人知。但是,此书今天才得以首次出版,最终到达广大读者手中。荣格在《回忆·梦·思考》中已经描述过它的起源,它是次级文献中被无数次讨论的主题。因此,我在这里只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913年是荣格生命中关键的一年。他在这一年开始进行一项自我实验,并一直持续到1930年,这项实验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直面无意识”。在这项实验的过程中,他发展出一项技术,可以借助它“到达(他的)内在过程的底部”,“把情绪转译成意象”和“抓住活跃在……‘地下’的幻想”,后来他将这种技术称为“积极想象”。他首先在《黑书》中记录自己的幻想,后来对这些文本进行修改,并加入对它们的思考,随后将修订后的内容用花体字誊抄到一本名为《新书》(Liber Novus)且用红色皮革封皮包着的书中,并配上自己的绘画。这本书一直被称为《红书》。 荣格把自己的内在经历讲给自己的妻子和亲密的同伴。1925年,他在苏黎世的心理学俱乐部做了一系列关于他的专业和个人发展的报告,其中他也提到了他的积极想象技术。除此之外,他对此严格保密。例如,他没有跟自己的孩子讲过自己的自我实验,孩子们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很明显,对他而言,很难解释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他让一个孩子在他写作和绘画的时候看着他,这也是对这个孩子爱的表现。因此,对于荣格的后人而言,《红书》总是被一股神秘的气息包围着。1930年,荣格结束了自己的自我实验,并放下《红书》的创作,但他并未写完这部作品。尽管它在荣格的书房中占有一个无上荣耀的地位,但他却让它沉睡了数十年。与此同时,他通过自我实验获得的领悟对他随后的作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959年,他试图在旧草稿的基础上将全部的文本誊抄到《红书》中,并尝试将一幅未完成的画作画完。他也开始为这部书写后记,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花体字的誊抄和后记都戛然而止了。 尽管荣格积极考虑将《红书》出版,但他从来没有做出必要的行动。1916年,他私下将《向死者的七次布道》出版,这部短小的作品源自他的直面无意识。一直到1958年,他才出版1916年描述积极想象技术的论文《超越功能》。有很多的原因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不出版《红书》,如他所言,这部书没有完成,他对炼金术这一主题的研究兴趣不断增加,使他无法继续写完此书。在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他把在《红书》中细致地处理自己的幻想描述为一个必要但麻烦的“美学化详尽阐述”。直到1957年年末,荣格宣称《黑书》和《红书》都是他的自传性记录,但是他不希望将它们收录在《荣格全集》中,因为这两部作品不具备学术特征。作为让步,他允许阿尼拉·亚菲在写《回忆·梦·思考》时可以摘录《黑书》和《红书》中的内容,而事实上她并没有引用。 1961年,荣格去世。他的全部作品归他的子孙们集体所有,之后子孙们成立C. G. 荣格继承人协会。荣格遗产的版权给他的子孙们同时带来义务和挑战:将德文版的《荣格全集》全部出版。在荣格的遗嘱中,他希望《黑书》和《红书》由他的家人保管,但没有进一步做详细的说明。由于荣格特意指出不能将《红书》收录进《荣格全集》中,因此继承人协会认为这是荣格对这部书最后的遗愿,而且完全是一件私人的事情。继承人协会守护着荣格未出版的作品,就像守护一座宝藏一样,从来未考虑过再出版任何作品。《红书》一直留在荣格的书房中长达二十多年,由弗朗茨·荣格保管,是他接管了父亲的房子。 1983年,继承人协会将《红书》放到一个保险箱中,他们明白这部作品是无可替代的。1984年,新任的执行委员会拍摄五张照片为家族所用,这是荣格的子孙们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观摩这部书。这次细致的处理有它的益处。相对于其他东西,《红书》得到良好的保管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数十年以来,它几乎从未被打开过。 1990年之后,德文版《荣格全集》(也是著作选集)的编辑告一段落,执行委员会决定开始彻底详查所有可以找得到的未出版的材料,并思考进一步的出版。由于继承人协会在1994年将档案和编辑的重任委托给了我,因此我接下了这项任务。结果我们找到与《红书》有关的一整套草稿和不同的版本,其中就包含花体字抄本中已经遗失的那一部分,它以草稿的形式出现,还有一部名为《审视》的手稿,这一部分接着从草稿结束的地方开始写,包含《向死者的七次布道》。但是,是否和如何将这些重要的材料出版,还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乍一看,这些材料的风格和内容与荣格的其他作品几乎没有共通之处,很多事实并不清晰,而且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没有人能够对这些材料提供一手的信息。 但是,自荣格那个时代以来,心理学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而且在今天能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当我在进行这些项目的时候,我遇到了索努·沙姆达萨尼。我们就进一步出版荣格著作的可能性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一般的著作,当然还有《红书》。这部著作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来,而生活在21世纪的读者并不熟悉这个环境。但是一名心理学史专家却能够将这部历史文献呈献给现代的读者,借助于原始资料,沙姆达萨尼可以将它嵌入原来的文化情境中,置于科学的历史中,并和荣格的生活与工作相联系。1999年,索努·沙姆达萨尼提出一项出版计划,并遵循计划的指导原则。2000年春,在没有经过讨论的情况下,继承人协会决定根据沙姆达萨尼的提议将《红书》公开出版,并委托索努·沙姆达萨尼负责编辑。 多年之后,我多次被问到为什么现在将《红书》出版。我们的一些新的理解起到主要的作用:荣格本人并没有把《红书》视为一个秘密,虽然看起来它似乎就是一个秘密。文本中有很多处包含“我亲爱的朋友”的话语,换句话说,它针对的是一名读者。事实上,荣格让自己亲密的朋友誊抄这部作品,并和他们一起探讨这些抄本。他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拒绝出版,他仅仅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荣格自己说他后期作品的所有素材都是来源于他的直面无意识。因此,作为直面无意识的记录,《红书》已经超越私人的领域,成为他著作的核心。这样的理解能够让荣格的孙辈们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现状。决策的过程需要时间,而典型的文本内容、概念和资料能够帮助荣格的子孙们在面对充满情绪的事物时做出更加理性的决定。最终,继承人协会民主决定《红书》可以出版。从决定到现在出版,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过程,但结果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如果没有这么多人的协作,一起为这个共同的目标奉献自己的技巧和精力,这部书根本不可能出版。在这里,我代表C. G. 荣格的后代子孙,向所有的参与者致以最衷心的谢意! 乌尔里希霍尔尼 C. G. 荣格作品基金会 2009年4月 后记 1959 我为这部作品倾注16载的光阴,而1930年与炼金术的邂逅使我离开了它。最终的结束在1928年到来,那时候我的好友威尔海姆将《黄金之花的秘密》的文稿寄给我,这是一部炼金术的经典。书中的内容找到它们自己进入现实的道路,所以我不再继续创作了。对于肤浅的人而言,它像疯狂之作。如果我没能够吸收原始经验的强大力量,它也可能已经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在炼金术的帮助下,我最终得以把它们整合成一个整体。我一直知道这些经验包含某些宝贵的内容,我只知道用“宝贵的”方式把它们写下来,也就是说,尽最大的可能把它做成书和通过重新经历一切,画出涌现的意象。我知道进行这项工作非常不适合,但不管有多少工作和动摇,我都会保持对它的忠诚,即使另外一种/可能性从未……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