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民编译的《羊脂球(插图典藏本)(精)》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羊脂球》、《火星人》、《魔椅》等佳作。其中《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驿车上乘客——贵族、商人、政客、修女以及一名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的刻画,浓缩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面对战争和危难的态度和立场。
| 书名 | 羊脂球(插图典藏本)(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莫泊桑 |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玉民编译的《羊脂球(插图典藏本)(精)》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羊脂球》、《火星人》、《魔椅》等佳作。其中《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驿车上乘客——贵族、商人、政客、修女以及一名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的刻画,浓缩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面对战争和危难的态度和立场。 内容推荐 李玉民编译的《羊脂球(插图典藏本)(精)》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作品集,收入了莫泊桑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嫁妆》、《羊脂球》、《火星人》等经典名篇。这些小说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各地的读者,有的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和卡通片等。 目录 无可替代的莫泊桑 一个诺曼底人 皮埃罗 疯女人 晚会 复仇者 恐怖 第二十九床 魔鬼 两个朋友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归来 嫁妆 火星人 魔椅 春天 舆论 保罗的女人 西蒙的爸爸 一次野餐 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 一家子 泰利埃妓馆 羊脂球 伊韦特 试读章节 “算了吧,算了吧,说得够多了,事情已经过去。如果还没有喝高,那也不碍什么事儿。如果真的喝高了呢,那我向你保证今后改正,说话算数!” 我们的马车已经爬上山冈,驶进鲁马尔这片壮美的森林。 秋天,绚烂的秋天,在残存的鲜绿色之中,掺进了金黄色和紫红色,就好像太阳熔化了,一滴滴从天上流进了茂密的树林。 马车穿过杜克莱尔,我的朋友就驾车离开瑞米耶日大路,朝左拐上一条抄近道,驶进一片灌木林。 不大工夫,马车就爬上一座大山冈,我们重又发现风光旖旎的塞纳河谷,以及在我们脚下蜿蜒流淌的河水。 路右侧,有一座小建筑物,青石板屋顶,上面突兀立起一个钟楼,宛若撑起一把阳伞。建筑物的后身,是一所漂亮房子,安有绿色百叶窗,墙壁爬满了忍冬藤条和蔷薇枝蔓。 一副粗嗓门嚷道: “来朋友啦!” 马蒂厄闻声出现在门口。他年已六旬,瘦瘦的身材,蓄留一缕山羊胡子、两撇全白了的长长的髭须。 我的同伴与他握手,又把我介绍给他。马蒂厄把我们让进一间清爽的屋子,是厨房兼做客厅。他解释道: “我呢,先生,我没有高雅的住宅。我不愿意远离开吃的东西。您瞧,这些锅碗瓢盆,都陪伴着我。” 他随即转身,问我的朋友: “您干吗赶在星期四来呢?您明明知道,这是我的保护神的门诊日。今天下午我出不了门。” 说着,他跑到门口,他大吼了一嗓子:“梅莉一伊!”吼声大极了,想必一直传到河谷,塞纳河上来往船只的水手都会抬头张望。 梅莉没有应声。 于是,马蒂厄狡黠地眨了眨眼睛,说道: “她跟我赌气呢,要知道,昨天我喝高了,到了九十度。” 我的同伴笑起来: “到了九十度,马蒂厄!您怎么搞成这样?” 马蒂厄答道: “跟您说吧,是这么回事。去年,我只收获了二十拉齐埃尔的杏黄苹果。这是个小年,不过,酿苹果酒倒是够了。于是,我酿了一大桶,昨天才开启。玉液琼浆,就是玉液琼浆,你们尝尝就知道了。当时波利特在我这儿。我们俩喝了一杯,接着又喝下一杯,总不过瘾,真能一直喝到第二天。一杯接着一杯,喝得我的胃里凉飕飕的。我就对波利特说:‘再来杯白兰地,暖暖身子有该多好哇!’他立刻赞成。可是,白兰地喝下去,全身又发火了,结果还得换回来,再喝苹果酒。就这样一凉一热,又一热一凉,我发觉自己醉到九十度了。波利特离一百度也不远了。” 房门猛然打开,梅莉走进来,还未向我们问好,就先来了一句: “……蠢猪,你们两个都足有一百度了。” 马蒂厄这下可火了: “不许胡说,梅莉,不许胡说,我从来就没有醉到过一百度。” 主人请我们吃了一顿美味的午餐。餐桌就摆在门前的两棵椴树下,旁边是“大肚子圣母”小教堂,面对着开阔的美景。马蒂厄给我们讲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显灵的故事,他那嘲笑的口气中,却含有几分轻信,倒是出人意料。 苹果酒清凉可口,甜丝丝又有点辛辣,容易醉人,我们喝了好多,而比起别种酒来,马蒂厄更爱喝这种酒。饭后,我们就骑在椅子上抽烟斗,忽见来了两个老太婆。 两个人都够老的,佝偻着身子,骨瘦如柴。她们问了好,就说是来求圣布朗的。马蒂厄冲我们眨了眨眼睛,回答说: “我这就给你们取来。” 他说着,就钻进了柴房。 他待在柴房足足有五分钟,出来时一脸沮丧,双臂往上一举,说道: “不知他跑哪儿去了,没找到,但是我肯定有。” 说罢,他双手合成喇叭状,对着嘴又大声吼叫:“梅莉一伊!”他老婆在院子后面应声道: “什么事儿?” “圣布朗在哪儿呢?我在柴房没找见。” 于是,梅莉这样解答: “上星期,你拿去堵兔子窝的洞,是不是用了那一个?” 马蒂厄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雷劈的,真可能就是!” 接着,他对两个老太婆说道: “请跟我来。” 她们跟在后面。我们也跟上去看热闹,已经笑得岔了气儿。 P6-8 序言 我们处于一个文学畸形的时代,处于最需要短篇小说,而又盛产长篇小说的时代。 细想想,这种状态也由来已久。单拿外国文学为例,我国出版的长篇小说名著,当数以百计,而以短篇小说称得上大师级的作家,数来数去,还是那么几个,无非是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茨威格等,再尽量往上加,也达不到两位数。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写长篇小说的大家,在文学发达的国家,总是人才辈出,而创作短篇小说的圣手,无论在哪里都难得一见。 以19世纪法国文学为例,大师级长篇小说家,至少能列举出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大仲马、福楼拜、左拉。然而,短篇小说家大师级人物,只有“短篇之王”莫泊桑一人而已。 多不容易,一个世纪才出一个,还是在文学达到鼎盛的19世纪的法国。 到了小说成为文学创作主流的20世纪,这种状况并没有改观。在法国,小说越写越长,称“长河小说”,卓有成就者有普鲁斯特、罗曼·罗兰、杜·伽尔、杜阿梅尔、特洛亚等。但是,真正意义的短篇小说圣手,也只有被称为“短篇怪圣”的马塞尔·埃梅了。 究其原因,还不是创作长篇容易而短篇难,而在于长篇凭其篇幅能无限延长,图新求变就有巨大的空间;反之,短篇小说囿于篇幅短小,求变也没有用武之地,而且三变两变,往往变成中篇甚至长篇,丢了芝麻得了西瓜,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为什么小说越写越长,长篇小说家越来越多,时而聚拢渐成声势,终成流派。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阅读口味的变化,长篇小说也逐渐取代诗歌,引领文学的潮流了。相比之下,优秀的短篇小说,往往是长篇小说大家的余墨。 这也就是为什么短篇小说形成不了独自的流派,短篇小说家只有个人风格,而短篇小说圣手或者大师,只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了。 说来也很有趣,“王”者,孤家寡人也。冠以“王”者,唯莫泊桑一人而已。他虽然也有《一生》《漂亮朋友》等六部长篇,但只能冠以“短篇小说之王”,设使去掉“短篇”冠以“小说之王”,肯定早就被推翻了。世界文学史上那些长篇小说大师,个个都有王者风范,但谁也不敢称王,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有什么办法,怪只怪短篇小说苑中无“老虎”。 短篇小说,西文eonte,本义就是短小的故事。莫泊桑写了三百多篇故事,无可争议地成为“故事大王”。 讲故事,讲俗人俗事,表现人生百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是世俗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就是体现这种文学传统的典范。 文如其人,其人如文,在莫泊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文何文?正是市民百姓喜读乐看之文;其人何人?也正是市民意识最强的一个人。 在著名作家中,莫泊桑不仅是市民意识最强的一位作家,还是市民生活方式过得最滋润的一个人。要知道,莫泊桑的父亲曾是银行职员,他本人也在海军当职员多年。父亲因婚外恋而夫妇离异,儿子干脆终身不娶,当了一辈子帅哥儿……他的作品许多场景,正是他的生活场景。 莫泊桑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地区,或者巴黎及其郊区。诺曼底是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故乡,而巴黎则是他供职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地方,写这两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色人物,他自然得心应手。 莫泊桑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妓女和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的淫威下不同的表现;《第二十九床》堪称《羊脂球》的姊妹篇,通过一个法国姑娘的遭遇,着重讽刺了普法战争中法军的无能;《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泰利埃妓馆》中去逛窑子而丑态百出的社会名流;《两个朋友》中宁死也不肯将通行口令告诉敌人的一对友人;《一个诺曼底人》《皮埃罗》、《魔鬼》,以极滑稽的场面,勾画出诺曼底人悭吝的性格。 这些人物构成了法国社会的主体,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便构成世俗社会的万象。这种万象的光怪陆离、色彩纷呈,在任何作家的作品中,都不如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展现得如此充分。不知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进入了空前的世俗社会,还是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在莫泊桑的笔下得到空前的描绘。 总之,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三百篇故事中,几乎没有莫泊桑的笔触及不到的地方。他不但擅长讲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还臆构一些怪异的故事,以满足市民阶层的猎奇心理。例如《奥尔拉》,就是以日记体记述了许多怪异现象,让人感到命运受物体的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控制。《恐怖》虽然取材于现实,但是也相当怪异,同他许多别的故事一样,反映人在生活中失控的一面。 莫泊桑一开始写作,似乎就给自己定了基调,并且一直遵循:每篇作品都要写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写成纯而又纯的故事。他不同于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也不同于福楼拜、左拉等名家,讲故事就是讲故事,既不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也不借题发挥,长篇大论。他总是带着市民意识和平常心,每次写作都保持这种状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仅仅十年(1880一1890)的创作生涯中,无论创作思想还是创作风格,都应该是变化最小的作家。 以三百篇故事而称王,可见这些故事的分量,许多篇目如《羊脂球》《西蒙的爸爸》《项链》《两个朋友》等,都已成为世界名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是自自然然地讲故事的典范,也是以世俗故事登上经典殿堂的典范。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就连最看重创新的安德烈·纪德,也难得给莫泊桑以这样的定位:“不失为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一生短暂,却留下大量至今还拥有广大读者的作品。三百篇故事,在世界短篇小说名苑中,更是争奇斗妍,雅俗共赏。在生活节奏加快、最需要短篇的今天,我们越发感到,莫泊桑是无可替代的。 李玉民 2006年8月8日 于北京花园村 书评(媒体评论) 伟大的牺牲,无耻的人性,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蜚声文坛之作《羊脂球》在世界小说史上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法居里夫人 (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法左拉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