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祥编著的《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2011)》对我国基金会2005~201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文献检索、政策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描绘了我国基金会近30年来的发展脉络。首先,从基金会数量、类型、资产状况、收入状况、支出状况及人员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纵向的系统分析。其次,根据我国基金会登记管理体制方面的特点,重点对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基金会2010年的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我国基金会整体的发展状况,也可以详细地了解不同省份、不同地区间基金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 书名 | 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2011)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刘忠祥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忠祥编著的《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2011)》对我国基金会2005~201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文献检索、政策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描绘了我国基金会近30年来的发展脉络。首先,从基金会数量、类型、资产状况、收入状况、支出状况及人员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纵向的系统分析。其次,根据我国基金会登记管理体制方面的特点,重点对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基金会2010年的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我国基金会整体的发展状况,也可以详细地了解不同省份、不同地区间基金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内容推荐 自1981年我国首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伊始,我国的基金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从1988年《基金会管理办法》的出台,到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实施,基金会的管理方式不断进行着改革创新,基金会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了蓬勃、缓进、整顿、鼓励的不同阶段。时至今日,基金会这类组织的法律地位已基本确立,发展定位愈加清晰。当前,我国既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这个时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充满机遇、面临风险的关键时期,这同时也意味着基金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2011)》对我国基金会2005~201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文献检索、政策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描绘了我国基金会30年来的发展脉络。报告首先从基金会数量、类型、资产状况、收入状况、支出状况及人员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纵向的系统分析,然后根据我国基金会登记管理体制方面的特点,对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基金会的发展情况进行横向对比,使读者不仅能够了解我国基金会整体的发展状况,也可以详细了解不同省份、不同地区间基金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报告不仅为社会公众了解基金会发展现状提供了窗口,也为基金会领域的相关人员及研究者提供了基本的学术研究参考。 《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2011)》由刘忠祥编著。 目录 B.1 我国基金会发展脉络 B.2 2005—2010年民政部登记的基金会发展情况 一 基金会历年数量 二 基金会资产状况 三 基金会历年收入状况 四 基金会历年支出状况 五 基金会人员状况 B.3 2010年全国各地基金会发展状况 一 全国基金会数量 二 全国基金会资产状况 三 全国基金会收入状况 四 全国基金会支出状况 五 全国基金会人员状况 B.4 2010年民政部与北京市登记基金会对比 一 基金会数量对比 二 基金会资产状况对比 三 基金会收入状况对比 四 基金会支出情况对比 五 基金会人员团队对比 B.5 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 一 非公募基金会迅速崛起 二 东中西地区差异性显著 三 慈善、教育是基金会重点涉足的领域 四 基金会发起主体呈现多样化 五 政策建议 B.6 附录一我国基金会发展大事记 B.7 附录二《基金会管理条例》 B.8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