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灯公子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大春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乾隆十三年三月,方恪敏公观承由直隶藩司升任浙抚,在抚署二门上题了一联:“湖上剧清吟,吏亦称仙,始信昔人才大;海边销霸气,民还喻水,愿看此日潮平。”这是有清一代督抚中文字最称“奇逸”者。

嘉庆十八年,也是三月,方观承的侄儿方受畴亦由直隶藩司升浙抚。这个时候,方观承的儿子方维甸已经是直隶总督了。人称方观承是“老官保”,方维甸是“小官保”。早在嘉庆十四年七月,方维甸也就以闽浙总督暂护浙抚篆。数十年之间,父子叔侄兄弟三持使节,真是无比的殊遇,于是方维甸在父亲当年题联的楹柱旁边的墙上又补写了一联:“两浙再停骖,有守无偏,敬奉丹豪遵宝训;一门三秉节,新猷旧政,勉期素志绍家声。”还在联后写了一段长跋,记叙这桩家门幸事。

方氏一门三大臣,要从一个人的故事说起。一个人,一支笔,其余全无依傍。

话说杭州西湖东南边有座吴山,不知打从什么时候起,出了个卖卜的寒士,人称方先生。方先生年岁不大,可是相术极准,颇得地头儿上的父老敬重;也因为相术准,外地游人不乏冲他去的,地方上的父老就敬重得更起劲儿了。

约当此际,杭州地界上有个姓周的大盐商,生平亦好风鉴之术,遇上能谈此道的人,无不虚怀延揽,专程求教,搞到后来,由于求速效,没有时间和精力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只好跟一个号称“五百年来一布衣”——赖布衣嫡传的第十六代徒孙学技。赖布衣是宋徽宗时代的风水大师,实为天下名卜,一脉师承到了清初,算算真有五百年。传到这不知名姓的徒孙,宣称保有赖布衣的一身布衣。这身破布衣,也是五百年前古物——可见人要是出了名,就连死后,身上的东西也会多起来。

且说这周大盐商殚银三万两,跟着赖布衣的十六代徒孙学成“随机易”——看了什么,无论动静,只消心头有灵感,都能卜,人们称道他门槛精到,未必是要巴结他有钱。他真算出过一件事,据说救了一整条船队的盐货,还有几百条人命,功德极大。

周大盐商有个女儿,做父亲的从小看她的相,怎么看,怎么看出个“一品夫人”的命来,于是自凡有上门来议婚的,一定左相右相、上下打量,总一句话打发:“此子同小女匹配不上。”如此延宕多年,女儿已经二十多岁了,却没有一个凡夫俗子有一品大员之相,能入得了周大盐商之法眼的。

有那么一回,盐商们一同到庙里行香,遇上大雨,来时雇的没顶的轿子行不得也,只好盘桓于寺庙左右,正遇见方先生的卜摊。周大盐商自然不必花钱问卜,可他一眼瞧出这卖卜郎中骨骼非凡,又见他转身走出去一段路,更觉此人奇伟俊逸——原来方先生每一步踏出,那留在地上的脚印都是扎扎实实的“中满”之局,也就是今天人称的“扁平足”了。  周大盐商大乐,确信为贵人,上前问了年庚籍贯,知道方先生中过秀才,入过泮,有个生员的资历在身,而且未婚,年纪也同自己的女儿相仿佛,益觉这是老天爷赏赐的机会,而且秀才是“宰相根苗”,岂能不礼重?遂道:“先生步武严君平后尘,自然是一桩风雅之事,不过大丈夫年富力强,还是该锐意进取,起码教教书,启蒙几个佳子弟,教学相长,不也是一桩乐事?”(P31-33)

目录

序 春灯宴

壹 方观承·儒行品

贰 达六合·艺能品

叁 朱祖谋·机慎品

肆 李纯彪·洞见品

伍 黄八子·侠智品

陆 双刀张·巧慧品

柒 张天宝·运会品

捌 史茗楣·奇报品

玖 荆道士·憨福品

拾 韩铁棍·勇力品

拾壹 靴子李·义盗品

拾贰 范明儒·练达品

拾叁 金巧僧·聪明品

拾肆 九麻子·诡饰品

拾伍 插天飞·狡诈品

拾陆 潘鼓皮·薄幸品

拾柒 狮子头·褊急品

拾捌 菖蒲花·顽懦品

拾玖 李仲梓·贪痴品

春灯宴罢

序言

原始素朴的故事里有一切关于文学起源的奥秘。那些故事,往往也不在封面上题写着小说(novel)字样的书里。我们一般把最原始素朴的故事称为民间故事,打一包,戳上印,民间二字了事。

众所周知,民间故事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布了许久。社会形态的变异如果不怎么大的话,故事或可能经历了较长时间而依旧能够保持原貌。

然而这并不是恒定的现象。故事在流传途中,历经不同的讲者、穿越不同的语境、透过现实的刺激和打磨,就会像历史、新闻、谣诼及所谓街谈巷议之类的文本一样,产生变化。

《列子·汤问》上有一段对话,汤问革:世上之物,什么大?什么小?什么长?什么短?什么同?什么不同?

本来是空空洞洞的提问,没想到还真有答案。革说了一个格局宏大的故事:

一开始,革描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极为遥远的所在,在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此处有五座岛山,周边三万里,顶平之处也有九千里宽。山上遍生金玉之树、珠玕成丛,这些奇珍异宝的植被还都是美味的食物,吃了可以让人不老不死。而此地所居住之人更不得了,都是仙圣之类,朝夕飞来飞去,不可计数。

但是这些仙人圣人仍然有烦恼,原来这五座仙山没有地根,常随波潮上下浮荡,不能恒定。于是便向上帝诉愿,请求稳住岛山的地基。上帝答应了,派遣了十五头巨鳌,分三班分别承载,各鳌班时一次六万年,互相轮替。如此一来,五座仙山才算是稳定了。

谁知道有一个名叫龙伯的巨人之国,国人不过几千,可是仗着他们身形巨大、膂力惊人,居然一口气钓走了六头巨鳌,把龟甲扛回本国去作占卜之用。于是有两座岛山漂流到北极,沉于大海,那些仙人圣人便通通迁移到远方,再也不回来了。

上帝大怒,灭了龙伯之国,而且将巨人变得短小。想当初在伏羲神农时代,龙伯国人还有几十丈高,到了后来,便只有九寸到一尺五寸高了。

汤与革的对话,不只这些。他们还说起了荆南有冥灵树,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而上古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此外,在腐朽的土壤上,有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春夏之间更有一种蠓蚋因落雨而生、见阳光而死。

北方再北方,有一个地方叫溟海,也就是天池,据说天池里的鱼有几千里长,它的名字叫鲲;还有一种鸟,名字叫做鹏,翅膀有如天上垂下的云朵。以上所说的这些,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有的短,正是汤和革原本对话的宗旨。

列子《汤问篇》接着说:世人怎么可能知道有这些人、事、地、物的存在呢?答案是:“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作为一个小说作者,尤其生于现代,经常自诩为创造之人,殊不知我们充其量不过是夷坚、伯益、大禹。一旦听到了、看到了可喜可愕之迹,就急忙转述于他人,此市井之常情,一切都是听说而已。这正是春、夏、秋、冬系列作品的本质,一言以蔽之:民间。

内容推荐

张大春著的《春灯公子》讲述了春灯公子大宴江湖人物是一年一度的盛事,此会行之有年,几与寻常岁时典祀无二,但设宴人出身成谜,设宴地点更是直似桃花源,在现实空间里以及曾与会者的记忆中都不复寻觅。唯一存世的证据,是辗转流传的二十则诗、词“题品”——这些题品据闻正出自春灯宴中的高潮:由与宴诸客之中秘密地被挑选出来的说话人,倾一年时光琢磨,务求能令听者咋舌称奇、公子青眼品论的故事。

编辑推荐

小说家张大春化身说书人,说市井豪侠江湖快意。

说书人张大春重返众声喧哗的说书现场,重述大历史角落的小传奇!

秉承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的血脉,加入现代小说叙事技巧,民间故事控、评书爱好者必读。

小说家一支笔、说书人一张嘴,讲遍江湖林野、奇人异事、飞贼走盗、神鬼传说——一切人间稀奇事,都是听说而已。

从文人墨客到神鬼传说,既有凭借一条咸鱼平步青云的拍案惊奇,也有勾心斗角的权势斗争,张大春笔触独树一帜,外门读有阅读快感,内家看门道尽收。

《春灯公子》的护封采用特种纸张,内封黑卡印银,呈现质感与品相,洗练跳脱,又有古典特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