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旧时淮水东边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卢前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卢前著的《旧时淮水东边月》,包含《故人故事》《吃吃喝喝》和《坛坛罐罐》等八个栏目。多属千字文,遴选于冀野先生当年刊发在《中央日报》《亦报》等报刊上短篇佳作。其内容如栏目名所示:有对故人旧雨的缅怀或臧否,也有对陈年史事的钩沉或辨析,还有对沧桑世事坛坛罐罐的杂议或评说;以及市井素人的吃喝拉撒、文人雅士的谈资笑料;当然更有卢冀野人生的断章残简。值得一提的是“小疏谈往”等栏目的文字,系卢佶先生刚整理出其父的“新作”,此属首发,是研究卢氏文学创作不可多得的新史料。

内容推荐

卢前著的《旧时淮水东边月》,是以卢前的《柴室小品》及尚未结集的《小疏笔谈》为基础,选编的一本卢前人文小品读本。分故人故事、吃吃喝喝、坛坛罐罐、摹天小记、茶座琐语、文坛散策、小疏谈往、重庆重来等栏目。

目录

茶座琐语

摹天小记

 易君左先生

 郑振铎先生

 龙榆生先生

 任中敏先生

 卢晋侯先生

 龚稼农先生

 李清悚先生

文坛散策

 一曲贺新郎

 “轻薄子玄”

 告鲁迅在天之灵

 万里封侯一梦

 可憎恶的旅客

 词之末路

 留都见闻录

 “九一八”史诗

 敦煌文学

 毛公鼎不祥

 山东几部罕见的书

 蒲松龄记“穷”

 《石破天惊》

小疏谈往

 饮虹簃记

 爱读书四种——诗经-孟子-巢经巢诗-杨氏二选

 我的执鞭之始

 “春晓”——因李清悚的诗想起

 样书

 征鸿

 重庆重来

 东望南京

 归来

 怀旧中之怀旧

 我们的母亲

泱泱散论

 中学国文教学三个谜

 苦,还应当吃下去的!

 疗贫的医生

 诗人节与屈原

 忠实

 雨

 女诗人

 才

 为迁可园老人墓致吴伯超院长书

 为太虚回向

 山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痛定思痛!

 书空军四烈士

 腾冲战役纪念碑

 维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民国三五年六月二九日在迪化记者公会致词

 从鸠摩罗什、贯云石说起——八月七日在“天池”作者联谊会讲话

 理想中的副刊

 朴素的村姑——过去南京的怀念

 南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故人故事

 一世画山卖的萧厔泉

 马君武的晚年

 沈尹默先生之耳

 胡三先生的故事

 刘师培轶事

 记:凤先生

 寄慰恨水

 酒人补记

 新北京的旧人物

 不肯改诗的贯休

 秦桧的晚年

 前辈文学批评家:金圣叹

 扬州八怪

 金翠之死(上)

 金翠之死(下)

吃吃喝喝

 八宝饭

 馒头的传说

 黄桥烧饼

 莲子粥

 喝汤的次序

 十样菜

 春韭

 野味

 莴笋圆

 沪制御膳

 腌菜与炒米

 花参润肺

 小雪酒

 吃蟹的笑话

坛坛罐罐

 从新观点看《儒林外史》

 元旦开笔

 书癖

 刻书的好处

 月光书

 柴室记

 挑字眼儿

 冶城的研究

 谈:佛曲

 昆戏并非地方剧

 评弹中的插诨

 一字之差

 裙带风

 措大

 渊庐秋?

 升官图

 有园必公

 谈取名

编后记

 饮虹簃钩沉——《旧时淮水东边月》编后记

试读章节

我现在来述这位词人的生平,很引起我的怅惘,因为我们分别已半年多了。他远在岭南,也许别后比当时身体要强壮了许多。他是一个具有缲壮的精神而身体极衰弱的人。他很兴奋,做事很负责,而常常爱生气的。但是,“力不从心”,他有时也自己这样抱憾。

大约是民国十七八年,我到上海,在一家婚筵上认识了他。他静悄悄的,眼睛老是望着我没有谈过多少话;只是笑着。后来,渐渐厮熟了,于是议论风生地常常聚谈一块。他有一次,很详细地对我自叙道:“我一向在家读书的,后来跑到武昌,从黄季刚先生。黄先生讲声韵之学,一时从他的人很多,我住了一些时,自问无所得,有人介绍到上海一个小学里来当教师,学生说听不懂我的话,我一气便拂袖而去了。在厦门集美师范当了六七年教师,再到上海在暨南大学由讲师,改教授,兼主任,一混就是七八年。想起从前的事来,要不是我自己这样干,或者至今还在家乡呢。”的确,他是这样肯努力的。他的意志固然坚强,却又有很谦虚能受的心。

有一次,我和他一同去拜访朱疆村先生。他在词学上的成就,朱先生对于他是有过很大的帮助。当《词学季刊》初办的时候,我在河南,得了他的信,我心里想:“这恐怕是不大容易维持得久吧!”谁知一期一期地出版,他始终不曾懈怠过。一直到现在,他远在数千里外,仍然从事编稿,使《词学季刊》不致夭折。我亲眼见他扶着病编辑,丝毫不马虎了事。所以,他不愿意安分做一个书生,他总想做一点事业出来。说起他身体如此弱衰,也许家庭是他很重要的原因。他的母亲早已亡故,父帨庵先生是江西名孝廉。继母也有很多的儿女,这其问有些地方常使他生气。他自己又有子女众多,生活负担很重。所幸他不大忧虑,但事实上他因此很疲劳的,过两三天,他就会生一点小病。在一年的冬季他发起读书会,每天黎明在研究室里大家聚来读书。他的夫人劝他不必如此赶早,天这样的冷,身体又不好。他始终支持着,结果生了一场大病。病初起时,他还维持,但终于睡倒了。

我初到暨大来,住在宿舍里,与他的新村住宅很近。我们常谈到半夜,不过谈话是耽误时间的;我走了以后,他必定补做那一天未完成的丁作,后来我知道了,便不敢去谈。不过,有时他也来谈;而所谈的内容:“文学少而事业的话多。”我真想不到他竟有是以会左自期的!他认为我们应当能造风气,从文学上移到事业上。

他离开暨南大学,也是因为生气的缘故,一气遂带了夫人和九个儿女,几十箱书,泛海到粤。我常常替他这多病之躯担忧,尤其爱生气很易伤害身体。我常劝他,他说:“太看不惯了!”他生平最崇拜的就是欧阳竟无先生,欧阳先生也是看不惯就生气的。

三年前,我们游扬州,在房间里,纵横今古,谈到今后的途径,他道:“我们做的东西对于世道,相离太远了。与其走周美成、吴梦窗的路,不如唱苏东坡、辛稼轩的词。便是作出辛稼轩的词,也不如率领他的飞虎军,那样才是气吞万里如虎呢!”

我们认他做一个词人,我想,他决不甘心的,他近年词的作风确然是变了。我祝福他身体渐渐强壮起来,得行其志。果如此,我们将看他在词以外的收获。

任中敏先生

以我与任先生的交情,来叙述任先生,或者有标榜之嫌。可是,任先生有他自己的事实一证明,敢担保,我所说的决不过分。几年来,我曾收到许多编辑家的信,请我表彰任先生在教育界这些年苦干的精神,我就因为我们两人的关系太密切,说来,反足以减少信仰。不过,本着“内举不避亲”的古语,不妨说他一说。

且把任中敏分作三个,第一个是曲学家的任巾敏,这是天下人所共见的;而且一部《散曲丛刊》,可见他的成绩。第二个是党人的任中敏,这又是另外一回事,熟悉党政的朋友,似乎要比我知道他还详细些。第三个是教育家的任中敏,这便是本记的主要题目了。

P24-27

序言

岁月流沙,时光在俯仰之间不经意中从我们指尖滑落;岁月流金,光阴在云起云落的当儿,世人创造了多少辉煌的业绩,铸就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流沙是岁月之花,流金是岁月之果。

我们出版这套“流金文丛”,旨在梳理扒抉现当代文人墨客的“流金”——性情之作,即闲适的零墨散笺。这些作品多为作者在月光里、芭蕉下、古砚边搦管挥毫的闲情偶寄,或是在花笺上信手点染的斗方小品。这些佳构华章,曾星散在历史卷宗的字行间,有的不大为人注目,我们将这些吉光片羽珠串结集于斯。丛书内容丰赡、题材多样:书简、日记、随笔、词章或其他,类盘中的珠玉,似掌上的紫砂,如心中的玫瑰,可赏可玩可品;然又不失思想,不阙情趣,不乏品位。

我们多么希望这套“流金文丛”能流人阁下的书斋,站在你的书架上。

后记

卢冀野(卢前,1905-1951)淡出我们的视线已经60多年了。时下年轻读者见之,或会眉头打结:“笑问客从何处来?”

卢冀野是词学大师吴梅的高足。吴梅晚年常向人语:“余及门中,唐生圭璋之词,卢生冀野之曲,王生驾吾之文,皆可以传世行后。得此亦足自豪矣。”

卢冀野如何得吴梅如此青睐?且看他十八岁时作的一首小诗: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树梢乌在叫。

我们不知怎么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朦胧初恋的小诗,清纯清丽,朗朗上口。经黄自教授谱成曲后,被选人民国中学音乐课本,广为传唱,至今仍被台湾的中学音乐教科书所选用。

卢冀野是词客、诗人、教授,他学识广博,涉猎文学门类多,也是写散文小品的高手,曾享有“江南才子”之誉。他人儒雅,性淡泊,口碑佳,故友多: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如于右任、张道藩、张佛千,共产党的政要名流如董必武、郑振铎、郭沫若;以及社会贤达梁漱溟、郁达夫、沈尹默等。如果说吴梅教卢冀野做学问的话,那么教其做人的则是于右任了。他们是“忘年交”,于右任十分赏识卢冀野的人品与才华,曾有诗句云:“年若我,学愧君,与君别有相知分。”

卢冀野33岁即任国民政府参政员。他积极投身于抗战,表现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淞沪抗战,张佛千奉命在苏州创办《阵中日报》,日印十万份。蒋介石下手令,限报纸当日送到上海金山抗战第一线。卢冀野在该报辟专栏,隔日一篇,专写抗战诗词,都是“头未断,心还热”“字字血,声声泪”“招国魂,振民心,鼓士气”的铿锵文字,激励前线将士奋勇歼敌。这些诗词作品后来结集为《中兴鼓吹》。《中兴鼓吹》究竞鼓吹了些什么?且看《满江红·送往古北口者》:

如此乾坤,当慷慨、悲歌以死。君不见、胡尘满目,残山剩水。万里投荒关塞黑,几家子弟挥戈起。问江淮、若个是男儿,无余子。且按剑,从新誓。岂肯洒,英雄泪。纵天真亡我,死而已矣。叱咤风云惊四海,凭君一洗弥天耻。细思量、三十九年前,伤心事。

词尾特别注明“甲午年去今且四十年矣”,着意呼吁同胞勿忘甲午之战惨痛教训,“雪耻”。

这部诗词集当时极为畅销,影响大,意义深远,被公认为是抗战诗词的代表作。

由于历史的造化与播弄,卢冀野其人其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尘埋在历史的枯井中,直至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冀野文钞》,即《卢前曲学四种》《卢前文史论稿》《卢前笔记杂钞》和《卢前诗词曲选》,始渐为人知。或由于“文钞”偏重于学术,或发行量不大,一般读者鲜见。

2017年春,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总经理陆国斌先生计划出版《流金文丛》,与我商讨丛书人选时,我率先提出卢冀野。此举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盖卢氏是我们南京乡贤,我与他的公子卢佶又是旧友。卢冀野在南京市通志馆馆长任内,对南京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出版,厥功至伟。另,就卢氏在词曲、文学上的骄人成就,亦为合适的人选。国斌兄听我介绍后,当即拍板,遂请卢冀野先生哲嗣卢估选编了该书。

这本小品集,列《故人故事》《吃吃喝喝》和《坛坛罐罐》等八个栏目。多属千字文,遴选于冀野先生当年刊发在《中央日报》《亦报》等报刊上短篇佳作。其内容如栏目名所示:有对故人旧雨的缅怀或臧否,也有对陈年史事的钩沉或辨析,还有对沧桑世事坛坛罐罐的杂议或评说;以及市井素人的吃喝拉撒、文人雅士的谈资笑料;当然更有卢冀野人生的断章残简。值得一提的是“小疏谈往”一栏中的文字,系卢佶先生刚整理出其父的“新作”,此属首发,是研究卢氏文学创作不可多得的新史料。

卢冀野世居金陵城南饮虹园,斋名饮虹移。他的文字以简洁、生动、幽默称著,由于时代的隔膜,岁月的流变,有些篇章文白夹杂,略嫌生涩,但只要心定气闲地去品味,并不影响阅读。味在其中呢。

卢冀野晚年曾作《感逝》,诗云:“等似萍浮最可哀,是非身后已尘埃。旧时淮水东边月,曾照行吟侧帽来。”谨摘“旧时淮水东边月”句冠为书名。

2017年6月20日

于金陵老学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