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2011—2021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重点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本书分为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经济助力与健康保障四篇,邀请30余位各领域一线科技工作者撰文,以问答形式,从科学家的视角为读者科普50项国之重器背后的基础科学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其建造意义及应用前景,拉近读者与科技前沿的距离。本书以大量手绘图解为辅助,从整体和细节上全面展现重器之美,便于读者理解和欣赏。 本书还收入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天眼”、中国空间站、高速风洞等重大项目的发展经历及团队侧写,由亲历者讲述重器研发背后的故事,深度挖掘我国几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攻关创新、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 目录 序 我们能为实现国家科技自主做些什么? / I 基础科学篇 01. 测量“中国温度”:极低温区基准级测温装置 02. 新一代“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03. 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 04. 探测微观世界的眼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科学家故事:我国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历程 05. 突破“水窗”:上海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06. 照亮微观世界的闪光灯:大连极紫外相干光源 07. “火眼金睛”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 08. 开启“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09. 世界上最深的实验室:锦屏地下实验室 10. 遨游太空,探索极端宇宙:“慧眼”卫星 11. 迈出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太极一号”卫星 12. 观测宇宙的超级利器:“中国天眼” 科学家故事:我与“老南” 13. 预报地球系统的未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14. 空间环境的全面监测:子午工程 前沿科技篇 15. 中国量子计算机的再次突破:“九章二号”和“祖冲之二号” 16. 祖国的高光时刻:“墨子号”量子卫星 17. 突破衍射极限:超分辨光刻装备 18. 中国芯片设计能力的提升:“天机芯”类脑芯片 19. 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升级之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20. 五星红旗点亮星空:中国空间站 科学家故事:空间站总设计师是怎样炼成的 21. 收官“探月三步走”:“嫦娥五号”探测器 22. 火星首次留下中国印记 :“天问一号”与“祝融号” 23. 勇往直“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4. 深潜地球“第四极”:“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25. 国际首创先进制造装备:智能铸锻铣短流程绿色复合制造机床 26. 推动天空开发和宇宙探索:JF-22超高速风洞 科学家故事:中国风洞的传承与发展 27. 减排大赛里的码表: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28. 中国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张衡一号 29. 先进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高分五号 经济助力篇 30. 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 31. 中国大飞机:C919 32. 国产大型特种用途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 33. 全球首座 10 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34. 助力我国可燃冰试采:“蓝鲸 1 号”半潜式钻井平台 35. 创造世界纪录的海底钻机系统:海牛Ⅱ号 36. 创造 18 个世界第一: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 37. 地下蛟龙中国造,盾构机强国终炼成:运河号 38.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 39. 攀登冻土公路工程的“珠穆朗玛峰”:共玉高速公路 40.“魔鬼码头”开港,世界第一大港震惊全球:上海洋山深水港 41. 中国核电成为 “大国名片”的标志:华龙一号 42. 全球最大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机组:国和一号 43. 下一代核电之星:高温气冷堆 科学家故事:第四代核电技术开发的灵魂人物 44. 神奇的纳米限域催化:煤经合成气直接制高值化学品 健康保障篇 45. 科学抗疫: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和特效药 46. 血液里的“黄金救命药”: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47. 实现水稻种植 60 天收获: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 48. 筑造世界医疗强国的基础:基因测序仪 49. 基因编辑的精准“剪刀”:新型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Cas12b 50. 神奇的全能影像诊断设备: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设备 作者简介及对应文章列表 导语 本书总结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参考十八大以来科技成就,选取了我国近10年来50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家在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经济民生、健康保障四个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小至微观世界的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我国都走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众多一线科研工作者严谨写作,使用问答的形式介绍每个重器的研制目的和过程。其中包括“张衡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申旭辉、JF-22超高速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智能铸锻铣绿色复合制造机床首席科学家张海鸥等,还有多位参与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暗物质实验、“悟空号”数据分析、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实验数据物理分析的科学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