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 bu shi yi
dào bù shí yí
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英文】: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俄文】:потéри инóго на дорóге не берут【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abcd形式的成语
弊绝风清 道不掇遗 秋毫无犯 夜不闭户 道不举遗 路不拾遗
打家劫舍
1、近闻芷江河清海宴、歌舞升平,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此乃曲县长治理有方,本督军佩服。
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秩序大大好转,许多地方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古人美好的愿望,如今在我们文明村已变成现实了。
4、朱源做了三年县宰,治得那武昌县道不拾遗,犬不夜吠行取御史,就出差淮扬地方。
5、时人赞叹,建文时,法网疏阔,道不拾遗,士风朴茂,尚义者多。
6、端时治兵泾原,招流民溃卒,所过人供粮秸,道不拾遗。
7、全国解放后,社会秩序大大好转,许多地方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 点石成金
- 叠床架屋
- 低声下气
- 调虎离山
- 喋喋不休
- 地利人和
- 地大物博
- 顶门壮户
- 东山再起
- 东拼西凑
- 点金成铁
- 丢三落四
- 洞若观火
- 东窗事发
- 东郭先生
- 动手动脚
- 东拉西扯
- 栋梁之材
- 独出心裁
- 东风压倒西风
- 道三不着两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道不举遗
-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 道义之交
- 道合志同
-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 道同义合
- 道东说西
- 道傍筑室
- 道不掇遗
- 道不相谋
- 道同志合
- 道听涂说
- 道听途说
- 道同契合
- 道傍之筑
- 道傍苦李
- 道尽涂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