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作者 | 傅雷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20世纪30年代,傅雷先生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本书是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补充,于1934年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大师及其名作,生动讲解其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作约五百万言,翻译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译作有《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著作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目录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第二讲 多那太罗之雕塑 第三讲 波提切利之妩媚 第四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上)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 第五讲 莱奥纳多·达·芬奇(下) 人品与学问 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 西斯廷礼拜堂 第七讲 米开朗琪罗(中) 圣洛伦佐教堂与梅迪契墓 第八讲 米开朗琪罗(下)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 第九讲 拉斐尔(上) 《美丽的女园丁》与《西斯廷圣母》 第十讲 拉斐尔(中) 梵蒂冈宫壁画——《圣体争辩》 第十一讲 拉斐尔(下) 毡幕图稿 第十二讲 贝尔尼尼 巴洛克艺术与圣彼得大教堂 第十三讲 伦勃朗在罗浮宫 《木匠家庭》与《以马忤斯的晚餐》 第十四讲 伦勃朗之刻版画 第十五讲 鲁本斯 第十六讲 委拉斯开兹 西班牙王室画像 第十七讲 普桑 第十八讲 格勒兹与狄德罗 第十九讲 雷诺兹与庚斯博罗 第二十讲 浪漫派风景画家 序言 年来国人治西洋美术者 日众,顾了解西洋美术之理 论及历史者寥寥。好骛新奇 之徒,惑于“现代”之为美名 也,竞竞以“立体”“达达”“ 表现”诸派相标榜,沾沾以 肖似某家某师自喜。肤浅庸 俗之流,徒知悦目为美,工 细为上,则又奉官学派为典 型:坐井观天,莫此为甚! 然而趋时守旧之途虽殊,其 昧于历史因果,缺乏研究精 神,拘囚于形式,竞竞于模 仿则一也。慨自“五四”以降 ,为学之态度随世风而日趋 浇薄:投机取巧,习为故常 ;奸黠之辈且有以学术为猎 取功名利禄之具者;相形之 下,则前之拘于形式,忠于 模仿之学者扰不失为谨愿。 呜呼!若是而欲望学术昌明 ,不将令人与河清无日之叹 乎? 某也至愚,尝以为研究 西洋美术,乃借触类旁通之 功为创造中国新艺术之准备 ,而非即创造本身之谓也; 而研究又非以五色纷披之彩 笔曲肖马蒂斯、塞尚为能事 也。夫一国艺术之产生,必 时代、环境、传统演化,迫 之产生,犹一国动植物之生 长,必土质、气候、温度、 雨量,使其生长。拉斐尔之 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之意大利 ,莫里哀之生于十七世纪之 法兰西,亦犹橙橘橄林之遍 于南国,事有必至,理有固 然也。陶潜不生于西域,但 丁不生于中土,形格势禁, 事理、环境、民族性之所不 容也。此研究西洋艺术所不 可不知者一。 至欲撷取外来艺术之精 英而融为己有,则必经时势 之推移,思想之酝酿,而在 心理上又必经直觉、理解、 憬悟、贯通诸程序,方能衷 心有所真感。观夫马奈、凡 ·高之于日本版画,高更之 于黑人艺术,盖无不由斯途 以臻于创造新艺之境。此研 究西洋艺术所不可不知者二 。今也东西艺术,技术形式 既不同,所启发之境界复大 异,所表白之心灵情操,又 有民族性之差别为其基础。 可见所谓融合中西艺术之口 号,未免言之过早,盖今之 艺人,犹沦于中西文化冲突 后之漩涡中不能自拔,调和 云何哉?矧吾人之于西方艺 术,迄今犹未臻理解透辟之 域,遑言创造乎? 然而今日之言调和东西 艺术者,提倡古典或现代化 者,固比比皆是,是一知半 解,不假深思之过耳。世唯 有学殖湛深之士方能知学问 之无穷而常惴惴默默,惧一 言之失有损乎学术尊严,亦 唯有此惴惴默默之辈,方能 孜孜矻矻,树百年之基。某 不敏,何敢以此自许?特念 古人三年之病必求七年之艾 之训,故愿执斩荆棘,辟草 莽之役,为艺界同仁尽些微 之力耳。是编之成,即本斯 义。编分二十讲,所述皆名 家杰构,凡绘画、雕塑、建 筑、装饰、美术诸门,遍尝 一脔。间亦论及作家之人品 学问,欲以表显艺人之操守 与修养也;亦有涉及时代与 环境,明艺术发生之因果也 ,历史叙述,理论阐发,兼 顾并重,示研究工作之重要 也。愚固知画家不必为史家 ,犹史家之不必为画家;然 史之名画家固无一非稔知艺 术源流与技术精义者,此其 作品之所以必不失其时代意 识,所以在历史上必为承前 启后之关键也。 是编参考书,有法国博 尔德(Bordes)氏之美术史 讲话及晚近诸家之美术史。 序中所言,容有致艺坛诸君 子于不快者,则唯有以爱真 理甚于爱友一语自谢耳。 傅雷 一九三四年六月 导语 傅雷先生畅销三十余年的经典艺术评论著作,自1985年初版以来一版再版,是许多中国人的西方美术启蒙书,提升艺术修养的专业指南。 本书以《<二十讲>手稿》为参照,精心编校,高度还原傅雷先生1934年原始讲稿。 精彩页 第一讲 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乔托(Ambmgm ou AngmloRo diBondoneGiotto,1266—1336)可说是基督教圣者阿西西的方济各(Saint Franqois d’Assise,1182—1226)的历史画家。他一生重要的壁画分布在三所教堂中,其中二所都是方济各派的寺院。在阿西西教堂中,就有乔托描绘圣方济各的行述的壁画二十八幅。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的内部装饰,大半是乔托以圣方济各为题材的作品。帕多瓦城阿雷纳教堂中,乔托描绘圣母与耶稣的传略的三十八幅壁画,也还是充满了方济各教派的精神。 所谓方济各教派者,乃是一二一五年时,基督教圣徒阿西西的方济各创立的一个宗派。教义以刻苦自卑、同情弱者为主。十三世纪原是中古的黑暗时代告终、人类发现一线曙光的时代,是诞生但丁、培根、圣多马的时代。圣方济各在当时苦修布道,说宗教并非只是一种应该崇奉的主义,而其神圣的传说、庄严的仪式、圣徒的行述、《圣经》的记载,都是对于人类心灵最亲昵的情感的表现。以前人们所认识的宗教是可怕的,圣方济各却使宗教成为大众的亲切的安慰者。他颂赞自然,颂赞生物。相传他向鸟兽说教时,称燕子为“我的燕姊”,称树木为“我的树兄”。他说圣母是一个慈母,耶稣是一个娇儿,正和世间一切的慈母爱子一样。他要人们认识充满着无边的爱的宗教而皈依信服,奉为精神上的主宰。 圣方济各这般仁慈博爱的教义,在艺术上纯粹是簇新的材料。显然,过去的绘画是不够表现这种含着温柔与眼泪的情绪了。乔托的壁画,即是适应此种新的情绪而产生的新艺术。 乔托个人的历史,很少确切的资料足资依据。相传他是一个富有思想的聪慧之士,和但丁相契,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博学的人。佛罗伦萨人委托乔托主持建造当地的钟楼时,曾有下列一条决议案: “在这桩如在其他的许多事业中一样,世界上再不能找到比他更胜任的人。” 艺术革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公式: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要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据说乔托是近世绘画始祖契马布埃(Cimabue)的学生;但他在童年时,已在荒僻的山野描画过大自然。因此,他一出老师的工作室,便能摆脱传统的成法而回到他从大自然所得的教训——单纯与素朴上去。 他的艺术,上面已经说过,是表现方济各教义的艺术。他的简洁的手法、无猜的心情,最足表彰圣方济各的纯真朴素的爱的宗教。 从今以后,那些悬在空中的圣徒与圣母,背后有着一道沉重的金光,用贵重的彩石镶嵌起来的图像,再不能激动人们的心魂了。这时候,乔托在教堂的墙壁上,把方济各的动人的故事、可爱的圣母与耶稣、先知者与使徒,一组一组地描绘下来。 《圣方济各出家》,表现圣方济各卸下衣服,奉还他的父亲的情景。还有《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圣方济各在苏丹廷上》《圣方济各驱逐阿莱查城之魔鬼》《圣方济各之死》《圣母之诞生》《施洗者圣约翰之诞生》《访问》《哀悼基督》《下葬》等等,都像当时记载这些宗教故事的传略一样,使十三、十四世纪的民众感到为富丽的拜占庭绘画所没有的热情与信仰。 这些史迹,乔托并不当它们像英雄的行为或神奇的灵迹那样表现,他只是替当时的人们找到一个发泄真情的机会。因为那时的人们,一想起圣方济各的遗言轶事,就感动到要下泪。所以乔托的画就成了天真的动人的诗。在《圣母之诞生》中,许多女仆在床前浴着婴儿,把他包裹起来。这情景,圣约翰、圣母、耶稣,已不复是《圣经》上的“圣家庭”,而是像英国批评家罗斯金(John Ruskin)所谓的“爸爸、妈妈与乖乖”了。 这种亲切的诗意最丰富的,要算是《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那张壁画了。这个十分通俗的题材,曾被不少画家采用过;但从没有一个艺人,能像乔托那样把圣方济各的这桩天真的故事,描写得真切动人。十六世纪时韦罗内塞(Veonese)画过《圣安东尼向鱼类说教》。那是:一个圣者在暴风雨将临的天色下面,做着大演说家的手势,站在岩石上面对着大海。乔托的作品却全然不同:圣方济各离开了他的同伴,走到路旁,头微俯着,举着手,他正在劝告小鸟们“要颂赞造物,因为造物赐予它们这般暖和的衣服,使它们可以借此抵御隆冬的寒冷,并给予它们枝叶茂盛的大树,使它们得以避雨,得以筑巢栖宿”。小鸟们从树上飞下来,一行一行地蹲在他面前,仿佛一群小孩在静听“基督教义”功课。有的,格外信从地,紧靠着他;有的,较为大意,远远地蹲着。一切都是经过缜密的观察而描绘的。笨拙的素描中藏着客观的写实与洁新的幻想。 P1-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